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学生为中心”的《财务会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报告
摘要:考核方式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学改革过程中重要的内容,考核方式的完善,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授课效率,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高职《财务会计》的考核方式,分析《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现状,提出“开放式”课程考核,探索“开放式”课程考核方式的内涵。
关键词:财务会计;考核方式;开放式
《财务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财经类专业同学择业、进行会计职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是会计核算知识最丰富、理论与实践知识最紧密,日常会计工作中运用最多的课程。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财务共享、财务机器人、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越来越紧迫。其中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实现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有很强的导向性,探索新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制定新的成绩评价体系,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会计人才,满足现代企业对新型会计人才需求的必要条件。
1 《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
考核评价不仅可以引导课程的教学方向、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在现阶段《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考核的方式
现阶段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大部分采用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的模式,期末按一定的权重折算成综合成绩。这种看似全面的成绩评价方式,并不能完整考查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对知识点实践应用的能力。占主导的还是期末考试的环节,而且因为考试时间的限制,试卷的内容不可能囊括课程所有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综合大题数量少,覆盖面小,题目的内部联系紧密,丢分的几率很高。而且因为复习范围的圈定,不少学生靠死记硬背完成考试,即使学生的考试成绩良好,也不能代表他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具备完善的职业技能。
1.2 考核的内容
现阶段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内容,依旧注重教材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实际做账的技能考核,以及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考核内容大多以客观题型为主,单选,多选和判断题的分值所占比例较大,计算题综合题题量小,在无纸化考核的大背景下,综合体也趋向不定项选择题的考核形式,考试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记忆就能掌握。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考核内容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机械重复和反复记忆,不利用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1.3 考核的评价主体
现阶段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大部分依然是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打分评判。整个课程的考核最终由教师一手完成,学生没有途径参与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考核评价的主体单一,对综合成绩的评价方法匮乏,不能很好调动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也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地位。
2 “开放式”课程考核的形式
开放式课程考核的效果评价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在考核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和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传统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和“唯考试分数论”,既重视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养成,也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考核方式的开放
针对现有期评加平时的考核方式,在开放式考核背景下,提高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增加学生实操项目的考评,进一步降低期末考试在综合成绩中的权重。平时成绩的内容构成,除了现有的签到、选人、抢答、课后讨论、作业、测验之外,还可以增加小组讨论、小论文、知识点PPT展示、课外调研等活动,充实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使以往教师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改成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对学生的评价由原来的理论考试和考勤的单一性评价模式,扩展为对学生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考核的重点不仅包括学生的技能素养,同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也做考核要求。
这样的考核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起到重大的作用
2.2 考核内容的开放
针对考核内容现有课本理论知识占比过大的问题,对学生的考核应参考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更新考试内容,提高课程的实操评分,增加课程中《初级会计师实务》的考核内容。
现阶段,高职学院财经类学生体现职业能力重要的指标之一是考取《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以下简称初级证书)。当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的考核内容,都比初级证书的难度低,导致学生考证,需要额外购买考证教材和进行考证培训。我们考虑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增加初级考证内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减少学生额外的负担。
除了理论考核增加初级内容以外,《财务会计》实操部分也应该增加评分比重。除了校内实践教学提供仿真的实训资料进行实操以外,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启动校企合作项目,或者将企业引进来,建立校内财务工作室,进行会计真账的处理。让学生可以真正体验会计实操的工作情景和工作内容,使学校传授的技能知识和现实企业会计岗位的职业标准和要求同步。在最终的期末成绩中,也能真实体现学生对会计岗位的所需技能、职业规范和素养的理解程度。
2.3 考核评价主体的开放
针对传统考核评价主体,主要以教师为主的情况,我们在考核内容改变的情况下,增加小组讨论和小组PPT知识点展示,可以让学生各组之间相互考核,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整个考核过程中,做好引导和评分标准的设立,让学生在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之间,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避免了以教师评价主观性,不能全面,客观的给学生以评价。
另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校外实训老师或者校外行业专业,通过学生在实训基地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相信从企业人士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
3 结语
课程考核形式的转变,是《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当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普及的时代,会计从业人员的价值从原有的记账、算账转变为要求更高的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的工作中,这就要求学校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完善现有的《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符合现代会计岗位的创新,敬业和团队合作等能力。课程考核具有确定教学方向、检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作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将会督促学校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颜科红,张国新.开放式过程考核在《工程制图》项目化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2] 宋菲.高职院校《电路分析》课程开放式考核方式的探索[J].电子测试,2015(13).
[3] 张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智库时代,2020(0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学生为中心”的<财务会计>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GXGZJG2018A0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