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如何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色彩教学

粟萧萱
  
山海经
2022年7期
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

摘要: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能单纯的注重幼儿的绘画技巧,也不能单纯的看幼儿画的像不像。要充分的利用色彩,了解色彩的价值,之后利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应用。在此种情形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会得到促进,幼儿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堂;色彩教学

在幼儿美术课程中开展色彩教学,要重视幼儿的主体性,积极以对幼儿的引导教育为手段,结合幼儿的年龄和性格,进行对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通过对各种名画的色彩分析,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幼儿的有效培养。

一、在幼儿美术课堂中开展色彩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幼儿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状况,影响了幼儿美术课堂中开展色彩教学的有效进行,也阻碍了幼儿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对美术色彩教学的不够重视。在美术教学中还是有部分教师对美术色彩教学不够重视,很多幼儿教师都受到过去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使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也没有进行积极的分析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对幼儿文化知识的教学,然后就是照顾幼儿进行游戏,美术课程中色彩的教学也只是被教师们当作游戏来进行,使得教学的效率不高,幼儿没有从美术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能力,不利于美术教学的有效进行。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对美术色彩教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是课堂的主体,也是进行色彩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任何教学措施都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积极进行对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实现对幼儿的教学培养。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还是有部分幼儿对美术色彩教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师依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方式,没有形成新型的教学策略,使得幼儿没有学习积极性,再加上教学设施的不足,使得各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的实施,不利于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也影响了色彩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一)色彩影响幼儿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最大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为幼儿之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幼儿教师要注重色彩的合理应用,由于幼儿对于色彩有着不一样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利用色彩表达自己,利用色彩呈现出自己心中的世界。另外,幼儿教师要多为幼儿展示一些较为绚丽的美术作品,让幼儿在通过直观的欣赏感受作品中的美。通过丰富的色彩提高幼儿的审美。

(二)色彩影响活动开展氛围

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需要幼儿教师对环境进行设计,为了满足幼儿需要,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幼儿阶段的孩子大多活泼好动,喜欢较为鲜艳地色彩以及丰富的事物,所以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色彩对现场进行布置。比如可以改变传统在白纸上作画的风格,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彩纸,让学生利用不同颜色的画笔进行作画。这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

(三)色彩影响幼儿情绪心理

色彩是不仅仅是美术中的一部分,色彩能够表达情绪,同时也能够影响别人的情绪。如果人长期在单色的环境中学习或者生活会产生较为压抑地情绪,而如果在色彩较为丰富、明亮地环境中生活或者学习,情绪也会较为轻松、愉悦。所以,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色彩的应用,改善幼儿在学习中的情绪。

三、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本色彩辨识,不要产生混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处处都有色彩的身影,如身上穿的衣服、路边的草木、街道两旁的建筑,还有幼儿的肤色、发色,颜色无处不在。其实,在关于美术的色彩教学中,教师并不需要死守课本教材来进行教学,在我们生活的实际环境中就有太多与色彩相关的素材。教师在针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对幼儿进行基本的色彩辨识教学,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一些基本的色彩,比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基本色,它们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高,辨识性也比较强。教师可以随意地在画板上画出一个白色的圆形图案,让幼儿分辨这是什么颜色;也可以随便画一个黑色的图案,问幼儿这是什么图案。我们可以带幼儿从课堂上唾手可得的事物开始辨别颜色,如红色是怎样的、黄色是怎样的、绿色是怎样的、蓝色是怎样的。除了认识基本色块,教师还应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对生活中一些色彩比较固定的、认知比较统一的事物进行辨识。

比如“能告诉我,哪些东西的颜色是黑色的吗?”幼儿可以选择的答案有很多,比如眼睛是黑色、头发是黑色、汽车轮胎是黑色。那么白色的事物有哪些?黄色的事物有哪些?红色的事物有哪些?在色彩教学中,对于基本的色彩认知,或者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色彩的认识辨识,教师必须当作重点来抓,要确定幼儿能对基本的色彩进行分辨,不会产生认知误区,不会把一些色彩混淆。比如,紫色与红色、蓝色与绿色、黄色与橙色,确定幼儿不会混淆,这是基本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教师课堂重视,明确教学思路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是美术课堂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学生进行美术色彩学习的重要负责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教师重视,积极进行对幼儿美术色彩教学的有效创新,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幼儿对各种色彩感兴趣的情况,进行对学生的教学引导,鼓励学生自主采用色彩的描绘,表达自身的内心情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对色彩的展示,搜集各种名画,让幼儿进行欣赏,引导幼儿对各种经典名画进行学习和感受,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培养。

(三)注重安全促进美术活动高效开展

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时,最为重要的便是安全问题。在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会应用到多种工具,尤其将色彩应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之后,会用到很多不同颜色的颜料,由于小朋友好奇心较重,所以很容易出现误食或者甩到眼睛里面等等状况,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会对幼儿造成较大的威胁,所以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做好安全措施。

例如:想要保证活动的正常、安全开展,教师首先要注重对于颜料的选择,要挑选较为安全的,无毒、天然的颜料,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另外,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幼儿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危害,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能够使活动的开展更具有价值和意义。在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可以更加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实现美术活动的意义。

(四)色彩的创意实践,用色彩描绘多彩童年

当幼儿认识了基本的色彩后,其对绿色、红色、黄色等一些基本的色彩内涵、色彩意义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到了让幼儿开动脑筋去想象和创意创作的时间。我认为,小孩子的思维总是天马行空的,他们会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其实是进行美术教育、启迪幼儿艺术创作思维最重要的财富。因为美术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最重要的就是创意思维,要有创造力,幼儿才能有自己的艺术品格和艺术特征,才能将艺术创作得鲜活、生动、有力量。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和表达。

在幼儿园或者幼儿家庭作业中,色彩的创作与应用训练有很多种开展途径。比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我爱我家”房屋主题美术创作,教师要求幼儿用水彩笔等去勾勒涂抹一所房子作为自己的家。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连基本的房屋造型都画不出来。但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这样一个思路的引导下去大胆地应用色彩。也许幼儿的胡乱涂鸦并没有任何艺术欣赏价值,但他们的思路却总是有令人感动的地方。有的幼儿把满屋子涂抹成黄色,因为他想让家里永远像太阳一般温暖;有的幼儿把一个房间涂抹成绿色、红色两个颜色,因为他想给一半屋子让姐姐住,一半屋子让自己住;还有的幼儿把地面涂抹成蓝色,说这是家里的池塘……类似这样,我们可以让幼儿尽情地用色彩去创作各种主题绘画;或者让幼儿用彩纸做拼贴、用画布做手工、用彩色橡皮泥做城堡等。五彩缤纷的色彩随着幼儿的想象力展现出非凡的创意和活力,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应有的样子。

(五)创设美术课堂情境,吸引幼儿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对色彩的有效教学,需要积极创设美术课堂情境,利用各种教学工具,进行对幼儿的引导,让幼儿对各种名画形成新的理解和认识。在幼儿教学中未来更好的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措施进行对名画的介绍和欣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对学生名画欣赏的提高,促使幼儿在不断的欣赏过程中感受都艺术作品中的色彩魅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对名画欣赏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对各种名画的搜集,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进行分析,以适合幼儿理解的名画进行教学引导,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视频的展示,《蒙娜丽莎》的画像,教师可以将这幅画的作者、时代、特点等方面进行直观的表达,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幼儿能够深入欣赏这幅名画,有效的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和个人品质。

(六)因材施教,提高活动开展质量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见,所以在开展美术活动之前,幼儿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调查与准备,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为其营造合适的活动环境。另外,教师要对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对于色彩的认知以及喜好,之后结合幼儿的特点进行活动设计。

例如:在与幼儿交流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幼儿非常喜欢动画片,有的小朋友喜欢《熊出没》有的小朋友喜欢《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颜料,之后让幼儿利用这些颜料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画出属于自己的“熊大、熊二”或者“大头儿子”等角色。为了更好地规范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还要多让幼儿欣赏优秀的作品,使幼儿在自己心中形成一定的标准。

(七)色彩教育的技能拓展,智慧教学

时代的发展不断催动新事物的出现,针对儿童进行的色彩教学,教师也可以尝试很多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游戏教学法,是非常符合儿童认知行为习惯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不同颜色的浴缸泡泡球作为教学道具,把不同色彩的球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让一个幼儿从盒子里随意抓球,让其他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辨别,谁能最快辨认出这个幼儿手中球的颜色,谁所在的小队就可以得分。又或者进行色彩绘本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设计出色的绘本读物来为幼儿介绍色彩,宣讲色彩的故事,从而开发幼儿对色彩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用PPT软件进行电子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在PPT上预先制作各种事物的轮廓,然后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认知对轮廓进行着色,如树叶是绿色的、果子是黄色的、眼眸是黑色的、墙壁是白色的、灯光是黄色的,大家展开联想,变换色彩,在有趣的涂色游戏中加深了对色彩的认识。

(八)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对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绘画思维,积极进行对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尤其是对各种名画,鼓励幼儿进行对其中色彩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幼儿欣赏能力的引导,教师与幼儿形成有效的学习氛围,一起欣赏和寻找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让幼儿积极进行绘画,创造出属于自己特点的美。

(九)单一与多元色彩相结合

幼儿阶段的孩子具有活力,但是该阶段地孩子认知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色彩过多时幼儿会因为自己认知能力有限而产生混乱。为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学会如何正确应用色彩。首先教师要从单一的色彩开始,利用幼儿已知的事物进行讲解,比如教师可以用红领巾代表红色、利用云朵代表白色,利用小草代表绿色等。这样幼儿会充分的认识各种色彩。之后再从多元的角度进行色彩融入,比如可以利用交通灯让学生认识红、黄、绿,之后利用三原色红黄蓝的道理讲解色彩之间的关系,让幼儿认识到色彩的神奇之处,从而积极的投身于美术活动中。

(十)色彩的生活化教学,家园共育

色彩的教育其实不一定要单纯地依赖幼儿园环境来展开,因为色彩的分布十分广泛,色彩的教育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特别是在幼儿成长环境中,家庭生活也应该成为色彩教育的主阵地。家长们在照看幼儿的时候,也可以在色彩教育上做更多的尝试和引领。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班级群分享色彩教学的微课,分享一些手工折纸短视频或者七色板手工教学视频等,让家长可以比较方便地陪孩子做游戏,完成色彩手工教学训练,从而提高幼儿的色彩认知与表达能力。教师要跟幼儿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儿童色彩教育的经验和设想,让家长们利用好各种素材和资源,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多彩的童年。在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配合下,幼儿更能对色彩保持热情和关注,更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在色彩的陪伴中成长和进步,拥有美好的成长历程。

四、结语

美术教学是幼儿成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初级美术知识即可以是美术思想、艺术思维的启迪和发散,也可以是艺术修养气质的培养,更可以是生活常识的教导和传授。比如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对色彩的辨识等,都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成长有重要意义。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是一个基本的环节,为了夯实儿童的色彩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群体的认知特点做好创新施教,为幼儿展现美术与生活的美好,帮助幼儿汲取成长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9(17).

[2] 吕奎.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9(02).

[3] 赵倩.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方法初探.课程教育研究,2018(47).

[4] 赵敏.让幼儿在色彩的国度穿梭——浅析小学低段美术色彩教学策略.学周刊,2018(3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