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从江县百香果产业的发展研究

吴春兰
  
山海经
2022年21期
凯里学院

摘要:百香果作为贵州省从江县特色农业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重要,对加快从江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从江县百香果产业发展为研究目标,首先分析从江县百香果产业的发展现状,接着从产品、区位两个维度探究从江县发展百香果产业的优势,然后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益、技术等方面发现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百香果产业;优势;对策建议

引言:贵州省从江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及时抓住大力推动百香果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巧妙利用社区现有的种植基地套种百香果。百香果产业是从江县重要的帮扶产业,该县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老百姓就业增收、踏实巩固脱贫攻坚战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一、从江县百香果产业发展现状

从江县辖14个乡、7个镇。目前百香果产业的种植已经覆盖15个乡镇,落实到了107个行政村,可以看出几乎全县各个乡镇都在涉及开展百香果的种植工作。其中贯洞镇、洛乡镇、丙妹镇、西山镇、斗里镇等为2022年重点发展百香果产业的乡镇。百香果品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可达400多个品种,能供人食用的有60多种,往年从江县百香果产业主要以最常见台农一号紫果和黄金果作为全县主推品种。种植百香果成为从江县的富民之路[1]。近年来,从江县人民政府将百香果产业定位为该县的主导产业,将全县的百香果产业作为帮扶产业、巩固脱贫攻坚的民生事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来重点培育。

为做大做强百香果产业发展,2021年6月,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从江县百香果产业发展奖补方案》,从2022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奖补方式[2],对育苗、种植、新增种植基地、原基地种植进行奖补,鼓励经营主体发展百香果产业。从江县政府在今年1月份落实奖励扶持机制来看,除了对相对集中连片的种植面积采取分级补助外,对2021年度的28个百香果产业的种植大户和企业以每亩1000元的奖补机制兑现奖补资金共计1151.96万元。

二、从江县百香果产业发展优势

(一)百香果自身优势

百香果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例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实用百香果对人体能起到美容养颜、润喉、润肠、助消化、通便、助眠、提神等作用。百香果形状为卵球形,外皮较厚,运输或储存过程中不易破碎或损毁。百香果饮品在日常生活中倍受人们青睐,奶茶店品牌时常出现百香果产品的身影[3]。

(二)从江县区位优势

从江县全年降水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为17℃的环境条件对发展百香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区,与广西接壤,西连榕江县、荔波县,北靠黎平县。从江县百香果交易中心(洛贯经济开发区物流园)位于交通便利的贯洞镇,优越的地理环境不仅为百香果产业发展带来了便利,而且为打造旅游与百香果园体验结合创造了机遇[4]。

(三)从江县百香果产业体系相对完整

从江县以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为终极目标,调整帮扶产业结构,大力打造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全面推进百香果产业化经营。使育苗、种植、加工[5]、物流环节一体化,实行一年一种、大苗密植的种植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扶贫资金量化入股的利益联结机制来保障农民实现产业增收。

从江县已建成5个示范性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2864亩,目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生产经营,并带动将近13000户贫困户就业。

三、从江县百香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大,收益小

无论是种植基地的选取,还是加工厂、物流园的建设,需要投入的前期成本都是较大的。首先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是一个较大的板块,其次是租地的资金成本,再次劳力成本、农药和肥料等物质成本。即使前期投入成本高,但所获得的收益与预期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导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就存在亏多盈少的情况。

(二)技术研发不到位

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应用、技术研发不到位。产业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品种单一。照搬传统种植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慢。技术与企业脱节,企业与市场脱节。

(三)优果率低

为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各乡镇政府多次到县里接受省政府技术人员的培训,并由乡镇培训人员到各个村去培训农民,同时印发了《从江县百香果种植技术规程》的通知,但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种植技术、种植成功后的管理技术不成熟,对产业种植的关键技术掌握不精准,农民的技术服务不达标,导致后期结不出果实或产品质量差,优质率低,产量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6]。

(四)销售渠道狭小

部分规模较小的经营主体存在销售困难等问题[7],例如2019年西山镇开建8亩的种植基地,从后期收益来看,8亩地产值9万元,2020年扩大种植规模,从8亩扩大到150亩,产量18万斤,价格从12元/斤降到了8元/斤,产值144万左右。种出来的百香果卖不出去,销路成为关键问题,2021年,西山镇百香果种植基地处于空置状态。

(五)群众积极性不够

对于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来说,乡村产业振兴无非是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的最好途径。但大部分村民思想保守,面对这个新兴的百香果产业,人们无从下手,不敢尝试。百香果产业在技术层面上削弱了农民积极性。从质量和产量上来看,产业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即使有政策支撑,群众也都纷纷退缩,不愿投入种植。

四、产业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收益

为快速实现全国百香果第一县目标打好基础,应当充分发挥从江县百香果产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建设示范性生产基地、百香果交易中心,重点加强深加工环节的工作落实,壮大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基础上升级,以龙头企业+网络平台+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创新[8]。

百香果本身具有品质独特、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要提高产业收益,应当做到以下工作:(1)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按质按量完成种植任务;(2)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实现效益与规模的同步增长;(3)在产业发展上应当坚定目标定力和决心,将一张蓝图绘制到底。

(二)加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

加强百香果育苗种植、提质增效、产品加工等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科研院所合作,突破优质种苗匮乏、产量低、优果率低的瓶颈。注重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种植、加工、回收、品牌创建、包装设计、产品定价等技术的研发,延长产业链,提升百香果产品的附加值。

建立百香果管理系统,全流程监测百香果产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打造智慧百香果产业园,形成百香果产业园信息一体化服务。

建立百香果数据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与百香果经营主体合作,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农业信息监测,为农害、土地质量、市场波动等提供服务,配合从江县百香果产业发展。从育苗、种植到收获、加工、销售,打造出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等百香果数字系统。

建立智慧百香果物联网管控平台。利用物联网云平台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站。提供气象、土壤、虫害、水肥灌溉等无人监守服务,实现传统百香果产业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现代化[9]。

建立百香果溯源管理系统。消费者通过平台统计入口对农产品全程溯源信息进行查询,用户通过输入条形码或者农产品安全码,即可查看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

建立百香果产销追溯系统,对一物一码的全流程追踪。消费者通过扫描溯源码查看相应的产地、场景和产品在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环境检测数据。例如,以远程视频与数据信息连接的形式,让产业专家通过环境数据和视频信息远程诊断病因,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经产业专家建议,合理选址、大苗密植,防治虫害、加强管理。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加大百香果产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细化奖补方案。如2022年按种植规模大小的标准进行分级奖补,例如新种集中连片种植50-499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按1000元/亩进行奖补,500亩以上以1500元/亩进行奖补。原基地种植在50-499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按500元/亩进行奖补,500亩以上的以600元/亩进行奖补。

当前正是全县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种植的关键时期,应当做好向农民进一步传达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关于百香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全力做好百香果产业发展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改善老百姓的就业现状。将百香果产业政策宣传到位,让农民充分意识到百香果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帮助农民转变思想,统一到当前百香果种植的热潮中来。(指导老师:吴雪)

参考文献:

[1]曾帅,陈慧.催生乡村振兴新动能激发新活力——贵州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融合[J].当代贵州,2019(20):24-25.

[2]杨玻.产业奖补助扶贫[J].湖南农业,2020(04):33.

[3]高宇童,李蔓丽,黄福月.食物设计下的百香果相关产品研究[J].绿色包装,2021(10):99-103.

[4]童政.从区位优势深挖发展潜力[N].经济日报,2022-01-13(012).

[5]高琳琳,陈旭鹏,李婷婷,等.百香果采后贮藏及深加工工艺研究现状[J].现代食品,2022,28(08):30-32+43.

[6]李卫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新农业,2022(10):13-14.

[7]曹春华.扩大产品销路 找网络[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2008(11):31

[8]李瑞菊.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助推乡村振兴[J].中国商界,2022(04):86-88.

[9]姚育龙.现代化管理技术在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29):240-241.

基金项目:2022年度凯里学院学生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从江县百香果产业的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吴春兰(1999—),女,苗族,贵州从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