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探壮族传统图案的装饰性及其文化

潘兰
  
山海经
2022年30期
广西艺术学院

摘要:壮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审美要求。而壮族的传统图案作为壮族人民表达感情最原始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壮民长久以来思想与审美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壮族传统图案具有的强烈造型装饰美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壮族装饰艺术大放异彩、源远流长。

关键词:壮族传统图案;装饰性;文化初探

一、壮族传统图案的分类

壮族传统图案题材丰富,可以分为几大类:

(1)动物图案,包括有我们常见的鱼、蛙、鸟及各种兽类,日常生活中的家禽也都可以作为装饰图案。

(2)祥瑞兽纹,类似龙、凤、麒麟等吉祥图案或图腾,大部分形象是由古人通过想象而创造的。

(3)植物图案,如菊花、梅花、桂花、荷花、牡丹、木棉花、卷草野花、竹、树等。

(4)自然物及自然力图案,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自然界中亘古不变的事物,如日、月、星辰、水、石等;第二类为大自然中存在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5)人物图案,主要有壮族麼教里的神,比如说布洛陀、雷王、花婆等;壮化道教和佛教中的送子观音、寿星、财神等;还有头戴羽冠的羽人、蛙人等等。

(6)文字图案,指的是可以直接用来当做图案来装饰的文字,有卍字、回字、田字、米字、福字、寿字、囍字等。

(7)几何图案,大多数图案是壮民运用大自然中的事物变为抽象的装饰图案,例如齿轮纹、龟背纹、漩涡纹、冰裂纹、水波纹等。

(8)什物图案,指的是绣球、花篮、铜鼓、铜钱等,被壮族人民当做美好寄托意愿的物件。

二、壮族传统图案的装饰效果

朱立元先生在《美学大辞典》中写道:装饰性可以表现在具象化的艺术形象中,也可以表现在根据对称、均衡、节奏等形式原理所构成的种种抽象图案中,它在表现形式美的同时与被装饰物调和构成审美统一体。壮族传统图案融入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是因为它作为美丽的装饰附着在壮物表面。

(一)壮族传统图案的特征

第一,壮族传统图案符合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壮族传统图案,运用了对称与均衡、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法则。

对称与均衡,壮族传统图案结构多为上下、左右的对称,或者是造型、比例、色彩相似图案的相对对称,在这种相等状态下保持平衡。当这些图案反复排列、串联时,给人沉静、端庄、大方的感觉。而且它们在作为装饰时,一般以大量数目出现,极高的精美程度给人在视觉上有整齐、自然、协调的朴素美感。

统一与变化,是指相异的图案组合在一起时,这种差异和变化通过相互呼应、关联而形成统一。壮族人民在追求秩序美感时,为了避免装饰图案的单调、呆板,因此在统一中寻找变化,在变化中寻找统一,运用这些的图案巧妙地排列组合,达到众多图案却繁而不乱的装饰效果。统一与变化的壮族传统图案,给人带来醒目、活力、跳跃的丰富感受。

节奏与韵律,壮族传统图案像音符一般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图案被依次排列的用来装饰时,总会显得乏味单调而不耐看。为此壮族人民运用图案的疏密对比,并有规律地反复组合排列,这样有韵律的构图给人明朗、舒畅、欢快之美。

第二,壮族传统图案的造型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装饰性。

由于地域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形式的不同,壮族传统图案的造型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地域文化的特征。自古以来,壮族人民聚居地多山地丘陵,主要以农耕、渔猎为主。而且当地多暴风骤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当时生产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壮族人民开始崇拜大自然,相信巫术和神话传说。这些壮族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地域环境及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形式的各种相关元素,都成为了壮族人民创作装饰图案的重要素材。

第三,壮族传统图案有着美好的寓意。

动物图案中的鸟纹如鹭鸟、喜鹊、燕子等寓意着会给人们带来好运;鱼纹中的鱼和余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牛纹寓意着六畜兴旺,农业丰收。植物图案,各种花卉、竹、树寓意着人丁兴旺和高尚情操。祥瑞兽纹,寓意着吉祥如意。自然物及自然力图案和几何图案,寓意着风调雨顺,并能获得大自然的一些力量。人物图案中的神像、羽人、蛙人,寓意着壮民祈求神灵保佑。文字图案中的卍字纹寓意着富贵万年;回字纹寓意着福寿连绵不断;寿字纹寓意着福寿安康。什物图案,寓意着壮族人民的精神寄托。

(二)壮族传统图案的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壮族人民开始有了精神文化需要,从刚开始对物品实用性的重视到对审美的不断追求。潘鲁生教授指出:工艺器物要在适应人的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利用造型、色彩等创造性组合,造成形式美,使受用者得到美的享受。壮族传统图案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首先自然美,则图案美。在人们心目中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所在。所以,自然物态通过被壮族人民夸张变形、高度提炼变成千姿百态的图案艺术。人们在欣赏这些图案的时候,通过观察、触摸、感受图案的外在特征,利用人的感官去感知其装饰之美。壮族传统图案,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其次,寓意美,则图案美。壮族传统图案的美,不仅体现在它的装饰造型美,还体现在它与人们产生的共鸣。寓意美也可以说是精神美,壮族传统图案的美好寓意是人们看不到也摸不着的,是要用心去体味、去联想、去思考才会发现其内在品质及韵味。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被壮族传统图案体现出来,它们给人们带来幸福感,让人们感到温暖和振奋。因此,壮族传统图案对壮族人民来说具有悦目怡神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必然会得到壮民的审美认同。

三、壮族传统图案的文化蕴涵

壮族人民在生活中追求艺术之美的存在,他们将本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日常劳作场景、自然神话崇拜及民族信仰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图案设计,使壮族传统图案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形态。所以,壮族传统图案蕴含着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以下列举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对其文化进行初步探究。

(一)蛙纹

蛙纹装饰被广泛运用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并且关于蛙纹形成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也广为流传。 古时期自然环境恶劣,人们只能靠天吃饭。有风调雨顺的气候,才能让壮民稻米丰收。壮族有谚语道:青蛙叫,大雨到。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观察到了青蛙和降水的之间的关系,并认为青蛙就是天神之子,能够预示雨季的到来,与神灵沟通、庇护人人类。 同时,青蛙拥有高尚的品质:仗义行仁,勤奋聪慧,以德报恩。在一则《青蛙女婿》的民间故事中,就体现出了青蛙的优秀品质。故事中,一只曾被农夫救过的青蛙在得知他病倒后,变成后生为他分担劳务,并且帮农夫赶走了抢讨他女儿为妾的邻村财主。农夫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青蛙,从此,青蛙变成了人类和农夫女儿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壮族人民对蛙的赞赏和敬佩,反映出他们以高尚品质、勤劳聪明为美的人格审美取向。

(二)鹭鸟纹

在壮族民间的《麽经》中,记载了鹭鸟是由创世神布洛陀所创造出的一种充满灵性的动物。据传鹭鸟具有通晓天地间的气候变化的能力,它们会向人们通报天气,以得粮食丰收。因此人们对鹭鸟爱护有加,将其奉为神灵。此外,不喜欢繁缛礼节、热爱自由的壮族人民,十分羡慕鹭鸟可以任意在骄阳下自由飞翔。《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记载: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说明历史上就有壮族先民认为自己就是鸟的后代,其原因便是他们希望能拥有鹭鸟这般的神奇力量。于是,壮族人民便将鹭鸟形象变成长嘴、长尾、伸颈,头有羽冠,双翅作飞翔状的鹭鸟纹作为装饰,铸造在神器铜鼓上,表达他们对鹭鸟的崇拜。

(三)花纹

花纹也被壮族人民所偏爱,是壮族传统图案中十分常见的装饰图案。其原因,不仅因为它有绚丽多彩的形态,还有它深层的思想文化。花的外形也如同人类女性的生殖器官,特别是花蕊与女性的阴蒂十分相似。壮族神话谱系中的女神姆六甲,就是在花中长出来的。她创造了大地、人类以及万物,被壮族人民奉为生育神。故壮民创造花纹,表达他们对人丁兴旺的期望。

四、古今壮族传统装饰图案的运用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一物品之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在人类用得它的地方,只是在它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地方。因此,壮族传统图案作为壮族文化及精神的重要载体,它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被人民需要的。运用壮族传统图案作为装饰的物品,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以下是人们对壮族传统图案的各方面运用:

首先,最能体现壮族传统图案运用的必然是壮锦。壮锦是壮族人民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文化瑰宝,是壮族人民拥有高超精湛的织锦技艺的体现,也是壮族装饰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壮锦装饰图案,多为几何图案,如字纹、方格纹、同心纹纹、编织纹等;还有动植物图案,其中动物图案使用最多的便是凤纹,广西有个说法十件壮锦九件凤,其他也是有着吉祥寓意的动植物图案如仙鹤纹、彩蝶纹、双鱼纹、牡丹花纹、菊花纹、桂花纹等。壮锦图案构成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相同的几何图案连绵不断的整齐排列,朴素而不失优雅;第二种是几何图案和动植物图案组合,明快而富有趣味;第三种是几种大小不一的几何图案穿插组合,缜密而富有韵律。除了在背带心、褥面、围裙等这些传统使用,壮锦还能以更多的面貌以示人,例如服装饰品、背包、手提包等等。它们图案精美别致、色彩斑斓、经久耐用,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次,是壮族传统图案在壁画中运用,其中广西宁明县的花山壁画最为出名。岩壁上是壮族先祖骆越人绘制的赭红色图案,它们造型古朴、线条粗犷、规模宏大壮观。这些图案包括有大量的蛙人图案,他们的双脚呈八字形下蹲岔开,双手向两侧平伸,整个人物形象与青蛙十分相似;其次是动物图案、铜鼓图案、环首刀图案等,组成画面像是为了祈求水神保佑丰收和民族繁衍的祭祀场面。从中看出,壮族先祖富有民族个性的审美追求和拥有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再次,是壮族传统图案在铜鼓中的运用。铜鼓历史悠久,象征着权力和财富。鼓面运用壮族传统图案装饰,中心为太阳纹,外圈为圆圈纹,接近鼓边外围以鹭鸟纹装饰。铜鼓造型夸张、气势雄伟、庄重耐看,除了是乐器以外,也是一件精美的装饰造型艺术品。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将铜鼓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中,让铜鼓装饰图案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比如说公园、地铁、高铁等公共区域。

另外,壮族传统图案也经常被运用在大到城市建筑、小到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中。在城市建筑中,有人民大会堂广西馆、广西博物馆、图书馆、餐馆、酒店等;在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中,有各类家具如桌子、椅子、柜子、杯子、碗碟等,还有装饰挂件、摆件、装饰画、装饰手工艺品等等。

五、结语

先从欣赏表面的图案装饰,再到慢慢地了解内里的文化意蕴。壮族传统图案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壮族人的民审美理想体现,也是壮族重要文化符号。即便如此,壮族传统图案也要符合当今社会的多变的群众喜好。在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同时,在图案、色彩、造型、材料等多方面也要不断创新和进步,这样才能让美丽的壮族传统图案被更多的人发现和喜爱,让优秀的壮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潘兰(2001—),女,广西梧州人,2019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装饰绘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