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一体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摘要:小学数学的实用性、理论性一体化教学是符合当前教学标准的,数学的实践性、应用性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二次创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基于此,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体化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实用性
探寻自主学习,具体来说是指学习主体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工具自发开展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基于自主学习理念,遵循与时俱进的教学,驱动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数学学习、分析和探究,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能,使其成为实用性人才。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营造自由有趣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思更为细腻、敏感。基于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主动学习具有正向推动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根据班级基本学情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分数换算这一类学习内容,百分数在小学生社会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他们都间接或直接地接触过这一数学知识点,已经产生了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东京奥运会获奖图片、最受欢迎 NBA男星评选结果,引导学生从教师展示的信息中寻找“ 百分数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引出“ 百分数 ”这一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出示如下充满实践性的数学例题:小学班集体内调查了全班学生中会溜冰、游泳的人数后,得出会溜冰、游泳的人数分别占全班总人数的2/7 和3/5,让学生利用百分数来进行人数占比表示,帮助学生熟悉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类似的办法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在轻松、自由、愉悦的氛围中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情境
心理学家曾经指出:“ 儿童具有主动性的天性,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需要和兴趣的控制和支配,一切具有实际效果的实践操作活动,必须要以自身的兴趣为先决条件。”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具体、形象、直观的材料,进行故事、游戏、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来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兴趣驱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悬念,利用兴趣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强化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是以提出疑问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问题的提出会比问题的解决更为关键。授课教师应该更多地激励小学生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和内容独特的见解,肯定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思考的行为。提出问题有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自主性活动,而非学生被动学习、汲取、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更加强调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快速抓住知识的要点,传授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解答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强调以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作用的教育,促使学生实现从“学答”到“学问”的迅速转变。
三、授予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学生科普数学学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学习办法、手段和技巧。作为学习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要想发展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促使学生实现数学实际应用的转变。
(一)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学习全过程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渗透和影响,教师往往很容易满足于学生数学问题的正确解 答,习惯于采用提出一个问题让全班学生共同回答的办法,只要班级中有一名同学回答正确,这道数学题目就“算”解决了,从不深究学生为什么能够回答正确或者错误。然而,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很可能会出现正巧回答正确的现象。如此提问,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长期发展。在数学问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究根问底”的教学思想贯彻始终,特别是当班级学生存在答案不一情况时,教师应该紧紧把握教学时机进行提问,推动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全程思路回顾。这样,不仅能够驱动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有效归纳、总结和反思,而且能够在班级学生中起到互动、交流、沟通学习的效果和作用。
(二)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驱动学生自觉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机会和环境。例如,在学习几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一张 A4 纸,将其剪裁为正方形的形状并折叠出正方形的1/4,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折叠。凭借所学数学知识和常识,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几种常见的折叠方式。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探究潜能,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班级学生开展折叠比赛,充分凸显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擅长于应用各式各样的学习办法,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规划,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应用灵活多变、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处于一种持续性的主动学习状态,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章楠.义务教育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95):66-68.
[2] 刘敏乐.基于一体化互动教学平台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9(5):37-39.
[3] 林荔香.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 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研究[J].智力课堂,2022(11):1-3.
[4] 杨宇,刘衍利.小学数学"四课合一"单元教学一体化设计原则探讨[J].教师,2021(21):38-39.
[5] 吴晶.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22(2):42-44,47.
[6] 陈薇,张春莉,朱宇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变革的实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7):92-98.
[7] 官晓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1(2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