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舞蹈表演视角下看舞蹈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
摘要:《阳光下的麦盖提》斩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作品是来自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张鹏、李梦雨老师创作,业内业外对该作品赞不绝口。该作品以舞者真挚的表演、活力四射的动人表达,将传统麦西热甫与山东鼓子秧歌巧妙融合,这部作品开创了新疆舞蹈制作的新阶段。它以力量与情感、创新与传承的结合为主旋律,以舞美与技法为辅旋律,将该作品完美呈现。本文旨在探讨用舞蹈表演的视角看该作品的选材、题材、舞台表现对当前中国民间舞蹈,特别是新时期新疆文艺创作的动因和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蹈创作;《阳光下的麦盖提》
2021年10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颁奖盛典在泉城济南圆满落幕。经评委会评选,男子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被选为第一场比赛的最高分是98.5分。比赛在网上播出后,反响热烈,在全国引发热议。在现场反馈环节,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先生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维吾尔民族舞蹈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来看,我个人认为成就已经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作品中浓厚的艺术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妙不可言。
一、作品选题之纯真
编导张鹏老师在采访中着重强调了田野采风的重要性,在参与中国舞蹈家协会,新疆舞团组织赴新疆南部参加“走进生活,扎根于群众”得到征集创作活动中张鹏老师获得了灵感,在麦盖提县看到新疆地区在逐渐发展的美好景象让人内心充满了希望,看到这里的人们都充实并快乐,在舞着在唱着。坚定了张鹏老师对于该作品创作的决心。在这里我们也了解到该作品通过田野采风的形式使作品富有真情实感,也更加的确定了新时期文艺创作者想要创作需要了解,想要表演需要热爱,《阳光下的麦盖提》是从田野繁衍生息的时代杰作。通过对该作品的反复观看我们也能从中找到编导在创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在《阳光下的麦盖提》中编导将两种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巧妙的结合使得该作品的舞台表现、肢体表现也有了卓越的升华,新疆舞蹈也进入了一个传承与创新共存的新阶段。民族民间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与独特肢体魅力。该作品在保持浓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现当代编创手法,以维吾尔族男子群舞为特色,成功地在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创作上与现当代舞蹈进行了完美的交融。这是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一大突破。作品的主题是民族传承的思维是当代创新的。作品在情绪激昂的表演中,描绘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沐浴在党和国家阳光下的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品中通过动静结合、强弱动作的对比、脚下跺步等节奏规律的动作进行点缀,形成强烈、大胆、稳定、洒脱的风格魅力。其中还包含了以下三种特点:首先是脚下踩、踏、跺交替搭配使得作品整体的动作节奏有强有弱十分自然。其次是队形的转换,速度快且清晰、种类多而不乱、有张力但又含有柔情。可见编导编舞功底之深厚,舞者舞台表现力之突出。最后是舞蹈中音乐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情,从静到声再到静的过程使得整部作品余音绕梁不绝。突出了维吾尔族舞蹈与民间音乐紧密结合的特点。《阳光下的麦盖提》是一部具有新时代精神、新时代活力、新时代风格、情感、温暖、灵魂的经典之作。
二、舞台表现之生动
舞蹈艺术的底蕴是如此深沉,能将生活之色表达的淋漓尽致。《阳光下的麦盖提》所表现的内容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刻画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在第一时间就能凸显到位。由21位舞者坐在椅子上的群像造型和领舞在后的舞台站位,给予一种似回忆而非回忆的意境美,编导通过以多衬少的编舞技法来突出作品中的领舞,也让观众从中获得想象力。随着领舞的回眸,音乐及舞者的身体动律逐渐发生变化,由静到动只在一瞬之间。利落的颤肩、干净的动作、渐进的节奏、舞者们不同的造型更加凸显了编导对于人物的刻画,对背景的描写“共建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随着舞者们的身体律动编导带领观众逐渐走进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流行的“麦西热甫”休闲聚会。从中体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在其中编导设计了身着衬衫的舞者和身着袷袢的领舞互动。熟悉的鼓子秧歌动作与齐克提曼的节奏无缝融合。跨越千里的地域文化交相辉映使得整部作品熠熠生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动作传递出同样的中国传统美,让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旋律在舞台上共同演绎。舞段中编导用舞蹈艺术的手法描绘了多年来干部们齐心协力帮助新疆和当地各族人民创造幸福家园的真实写照。在传统的刀郎麦西热甫舞蹈中以男女对舞开始,随着节奏的变化逐渐递进并不断发展,最后开始欢乐的载歌载舞。在作品中编导的巧妙运用和舞者们的激情演绎使得传统之中有创新,创新之中有传承。在高潮的舞段中舞者们以紧凑的队形做出大幅度的动作使得整个舞段有了一种紧张的美感。同频的节奏各不相同的动作让此处如花之绽放,舞者们盛开的笑脸承载着人民深沉真挚的感情,承载着青春的热情与活力。最后仿佛回到起始处,群舞在前领舞在后,一切像是要结束但随着音乐声的再次响起舞者们再次随着节奏利落的颤肩,编导是在告诉我们他们将继续在阳光下起舞。在该作品的舞蹈表现中,舞者们通过面部表情将作品包含的情绪传递给观众。在舞台表演时观众第一时间关注的就是舞者的面部表情,观众通过舞者表达的情绪来了解整部作品的主旋律,也能了解编导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由于舞蹈的语言是肢体动作,所以舞者们通过肢体语言也能向观众传达信息,在两种表达方式的协调配合下整部作品烘托出了热烈、欢快、充满阳光的气氛,使得观众沉浸其中。所以面部表情对于舞者的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位舞者除去自身拥有的基本功和表现能力外,还具有对舞蹈作品的二次创造能力、每一部舞蹈作品的舞者在表演时都会对该作品进行以自身为基础的二次创作,就好像每一位舞者的笑容都是真挚的但每一位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位舞者的舞蹈感觉都是不同的,编导在不同的舞者中达到相同的效果凸显出百花盛开的艺术美感体现了舞蹈艺术的多样性。作品名中“阳光”,正如冯双白先生所言,这阳光不仅是天然的阳光,也意味着艺术的阳光普照了整个新疆。这部作品扎根于大地,深深扎根于时代。它显示了舞蹈背后的自由性格、多样性和包容性。反映了新疆各族人民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双重滋养下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向前发展,他们在阳光歌下歌发展,他们在幸福舞下舞幸福。
三、精神内核之真挚
《阳光下的麦盖提》用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语汇演绎出活泼热烈的民族风情,在其中编导又巧妙结合了山东鼓子秧歌的动作元素,描绘了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美好景象。中国民族民间舞,包含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演出时编导、舞者和观众会有不同的心情,作品中主要体现了民族民间舞的魅力以及民族的凝聚力。编导从作品中弘扬民族精神,从作品中传递民族发展。舞者从作品中传承民族文化,从作品中发扬民族团结。观众从作品中认识地域文化,从作品中了解民族风情。《阳光下的麦盖提》的成功,是新疆近年来不断实施的文艺人才振兴工作的成果。新时代,充分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深入交流融合的鲜明现实,文艺创作需要深入生活和扎根群众。新疆舞蹈立足中华文化根基,渗透中华文化血液,要融入现代化社会,体现新疆特色,只有铸牢中华文化,才能璀璨自信。对于舞蹈创作者来说,“田野调查”不仅是对艺术素材的扩充、储存、分析,更是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不仅要关注舞蹈领域的问题,更要关注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我们将视野拓展到社会和文化的领域,以历史的视角捕捉时代色彩的舞蹈文化变迁。“舞蹈选材的视野越广博、认识越深邃、角度越新颖、方法越独特,就越能实现‘陌生化’从而增强舞蹈作品的‘可感性’和生命力。”采风不仅是“采动作”、“采组合”,最重要的是打开视野,以生命为主题,以地域文化呈现民族精神的视角。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现在我们正在从事的舞蹈表演事业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坚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中流砥柱。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推进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我们必须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凝聚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今天的新疆每天都在变化,舞蹈创作者在传承传统舞蹈语言的基础上,开展基础性的、有意义的创作活动,离不开对当地社会的深入调查和研究。现代传统舞蹈作品,作为当代社会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舞蹈的结合也是新时代舞蹈制作的正确表达方式。这样我们就能在“万物皆有其美”中找到“美美与共”的精神。
四、结语
舞蹈是追求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阳光下的麦盖提》展现了新时代美好生活带来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是新疆舞蹈创新的杰出代表作品。编导巧妙的将传统舞蹈元素进行了创造性的变革和创新性的发展。舞者们用最真挚的表达、最热烈的肢体语言使我们了解到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之中包含有如此深沉的传承底蕴。我们作为新时代舞蹈工作者要积极地投身于时代的大潮,只有亲身经历了时代的发展,才能理解时代、认识时代、反映时代。不断扩展艺术视野,不断提高创作质量,是新时代舞蹈工作者的共同理想。我们在接下来的舞蹈表演路途上要不断摸索前进,依然要保持热爱投入的心,从肢体的表达与情绪的表达都要将热爱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只有在热爱的状态下才能够表达出最真实最具有感染力的舞蹈语汇。同时也要保持高尚的艺术情操、高水准的艺术技艺,将传承之美,融进创新之风,激活舞蹈文化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基.那抹温暖的阳光——舞蹈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观后[J].新疆艺术(汉文),2022(01).
[2]专家评说《阳光下的麦盖提》[J].新疆艺术(汉文),2022(01).
[3]戴虎.新时代新疆舞蹈的“创作突破”[N].中央民族报,2021-11-12(006).
[4]戴虎.阳光 青春 激情[J].新疆艺术(汉文),2022,(01).
[5]张铭.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的里程碑——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J].新疆艺术学院,2021,19(04).
[6]戴虎.舞蹈创作教学的“陌生化”——兼论新疆舞蹈创作的“瓶颈”突破[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