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研究

赵红兰
  
山海经
2023年16期
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家园共育活动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围绕幼儿的发展和年龄情况,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实现园所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家园共育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不小的成果。家园共育整合了家庭和园所教育的优势,保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既能降低家长对园所的偏见,又能让教师快速了解家长的想法,提升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给幼儿打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一、全方位加大园所宣传

(一)“互联网+”视域下幼儿保教情况

家长都有各自的工作,他们只能在每天接送孩子的环节中短暂地在幼儿园停留一会儿,并且园所开放日活动也有限制,无法满足家长了解园内环境的需求。对于一些刚刚入园的幼儿而言,他们初入集体、离开家长,其父母在工作、生活中常常牵挂、关注幼儿的园内生活。如一些最为常见的问题“老师我家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午睡时间长吗?”“×××有没有挑食、不合群?”等。基于此,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向家长分享幼儿的保教情况,以达成家园共育的目的。以新生班级为例。在幼儿午睡的时候,家长经常会给教师发信息、打电话,或者使用观看监控的方式获取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聊、QQ群聊分享一些照片、视频,以慰家长的牵挂之心。

(二)“互联网+”视域下幼儿园园所理念

园所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影响家长选择幼儿园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家长时间有限,不能每时每刻地感受幼儿园的学习氛围,其对内容了解得不够全面,就会对园所、教师产生一些偏见,影响到家园共育的质量,在后期的教育中也容易出现教育不一致的情况。基于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工作,园所一定要加强对自身教育理念的宣传,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定期向家长介绍教育内容、授课理念、活动目的,加强宣传效果。以海岛幼儿园为例,在网络平台、公众号、网站信息中,园所应当多次、重复地强调本园的教学理念,并明确标明各个班级的课程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园所的教育内容。

二、多途径拓宽家庭服务

(一)保教———讲解卫生常识

健康的身体是幼儿参与学习、游戏的基础,也是展开集体教育的根本因素。在面对年龄小、能力差、语序表述不清的幼儿时,家长通常会十分着急,一些年轻的父母不了解正确的护理方法。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向家长传送一些保教知识,增强其幼儿卫生保健能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给幼儿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例如,每年的春秋季节是流行性病毒的高发期,不少幼儿因为卫生防护不当,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有水痘、手足口病、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教师可以告知家长:“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让家长对幼儿的病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丰富其保育知识和经验。随后,教师向家长分享病毒传播途径及主要症状,如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病毒污染物品为主,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在家长充分了解到情况后,教师分享一些预防措施,如接种流感疫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等,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让家长了解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进而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

(二)科学———学习育儿理念

在幼儿园教育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两个文件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它符合幼儿实际情况、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但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有限,不理解幼儿园的教育依据,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失误的方向,导致幼儿学习质量受到影响,违背了其自然成长的规律。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向家长分享一些优秀的育儿理念,让家长了解园所教育的目的及内容,促使幼儿得到良性成长与发展。以文件《指南》《纲要》为例。在平日学习与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和家长分享一些优秀文章内容,和家长一起学习、解读,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进而保证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三、多领域丰富家庭教育

(一)阅读———提升幼儿文学素养水平

家园共育工作不仅仅包含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沟通,更包含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资源,而绝大部分家庭中的学习资源较为匮乏,父母的教育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基于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家园合作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及时和家长沟通,分享一些优秀的教育资源,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保证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习惯———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和其他学段的幼儿教育不同,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德育教学较多,目的是让幼儿在学习的关键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促使其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形成报效社会、报效祖国的伟大愿望。基于此,在家园共育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元素,向家长分享一些教育内容,把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作为家庭、园所重要的教学目标,让家庭教育也制订同样的教育目标,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强化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保证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展开讨论,从园所宣传、家庭服务、课程教育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和家庭教育的现状,探究了全新的合作方式,提升教育效率,为幼儿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家庭和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中的两个车轮,只有双方同频率、同方向进行努力,才能让教学实现进步与创新,让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蕾.谈“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幼儿园的家园共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2(25):57-60.

[2] 刘文.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8):16-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