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的策略

罗捷
  
大丰媒体号
2022年7期
梧州市五坊路小学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有关我国推进新时期大中小学校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全方位贯彻立德树人基本任务,全方位做好新时期的大中小学校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工作,努力造就肩负中华民族振兴大任的世纪新人。老师在品德和法制教学中将劳作教学融入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精神,使学生自小就形成崇拜劳作,尊敬劳作,勤劳光荣的意识。但随着时代的更新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劳动教学作为育人方法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依托道法课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诠释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合理的劳动价值理念、丰富的劳动社会情感、基本的劳动技术。老师应该用情感加强劳动教育,上有情怀、有温度、有热度、有厚度、有高度的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爱上劳动,感人心者,身边的劳动者。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劳动教育;劳动素养的提高

引言:品德和法制必修课的教育理念是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的掌握与认识,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含义,在课程中通过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心中,进而为学生的品德形成打下基础。 只有融入生活,才能萌生情感;只有体验生活,才能丰盈情感,才能拓展延伸,热爱劳动。在道德与法治中,进一步加强情感提升的工程,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度开发劳动的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让学生发自内心认同中华文化,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师。

一、创设情景将劳动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

老师应该以“跨界融合”为手段,多平台融合,改变固有教学模式,综合化,递推式,打破边界,多方协同,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整合推进,创设劳动实践机会,全新认识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坚持劳动,以劳养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汇美,以劳创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内生力和创造性。教师们应着力于培育四有好学生,积极寻找立德树人的好途径,进而深入贯彻新课标理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营造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员在情境交流中,感受生命、领悟道理,培育其优秀思想品格与行为暨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在课堂"回到日常生活"中,既使学员走进生活掌握本领、利用新知识开展实验,同时还课堂的原有形象——创设生活化场景中的有效课堂。

例如:老师在教学《我的家在这里》时,应该创设情景,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在哪里呀?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课堂内容,得到答案后的老师继续提问:哪天同学们认为自己的家乡美吗?那么,同学们是不是还必须保持家乡的环境家乡可以更美好呢?那么,我们又需要如何做到呢?现在我们的家乡还是那么美好,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护好家乡的环境呢?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深入课堂引出课堂重点,通过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课堂。老师还可以将社会实践融入到课堂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时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保护校园环境人人有责”劳动周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开始前,为了保证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安全,老师应该先进行了简单的安全教育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出积极认真负责的同学当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分别到达指定区域。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有序的进行活动,虽然垃圾很多,很乱,很杂,甚至很脏,但是每一个同学都能主动的弯腰捡垃圾,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仔细寻找每个角落的垃圾,认真负责的把垃圾捡起来放在塑料袋里,一片小纸屑也不放过,一个个小小的背影捡起的是“美德”。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要注意身边的环境卫生问题,要从身边开始,从点滴入手。

二、通过微课,鼓励学生不断体会身边的劳动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学生重新开启了线上网课学习的模式,在这个非常时期,疫情防控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学生不但要做好自身防护,还要学会调试好自己的心理。为引导同学们树立积极的信念,保持平和的心态,减少疫情对学生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 受疫情影响,同学们居家学习。疫情居家抗疫,学生一方面需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守护自身心身健康。因此,老师应该将启动道德与法治线上课堂,利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微课推送活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趣性,重要性。

例如:在这学习《学习伴我成长》一课时,老师应该通过微课视频的录制来帮助学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做好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通过微课来引导学生学会突破,首先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那么学习的内容包括什么呢?可以是课本的知识,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帮助洗菜,洗碗等等,也可以是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通过学习来突破第一次的瓶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劳动融入课堂,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巧手择菜》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择芹菜、豆角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进一步提高劳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家庭分担责任的意识。线上课堂中,老师从学生乐于参与的猜谜语导入,引出蔬菜制作前需要择好,然后设计了两次择菜体验,并巧妙地使用提前录制的微课,把择芹菜和豆角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直观地了解择菜的过程,接下来在家中进行实践操作就非常顺利。微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轻松地突破了重难点。

三、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习总书记所提到的:人世上的所有美好都必须靠辛勤的劳作来成就。希望让他们在成长历程中会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从而形成了勤劳最光荣、勤劳最尚、勤劳最崇高、勤劳最美好的理想,因此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上小学的孩子们而言是非常关键的,要学会尊敬自身和他人的劳动成绩,并学习感激。

例如:老师在执教《四通八达的交通》时,首先可以通过了多媒体交通工具的多样性,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违反交通规则带来的严重后果,深切意识到学习交通安全知识、严格遵守交通法律的重要性。接着教师指导小朋友们辨认常用交通标志、演示道路交通手势,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最后小朋友们带着对自己的认识动手绘画、制作手抄报,并纷纷表示了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决心。教师和孩子实践过后,就需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学会感恩,感恩日常保护学生安全出行的交警叔叔,感谢有交警叔叔,守护着学生交通安全。能够良好地提高都市文明道路交通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的文明道路交通意识,并尽量减少不文明道路交通情况出现,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向保护以及的警察叔叔说一句:辛苦了。

小结:通过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老师应当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课堂中,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来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老师也应该不断的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将微课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让课堂变的更加便利化。改变课堂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会感恩,通过多种教育方式的融合,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参考文章:

[1]王建文. 试论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课堂[J]. 科学咨询, 2022, (4):202-2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