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1+X制度”下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证融通探索与实践

吕绍峰
  
大丰媒体号
2022年6期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 317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研究对象,梳理该专业“1+X”证书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从而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全文以“1+X”证书考核内容为切入点,围绕考核内容,提出本专业“课证融通”体系构建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国家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1+X”证书制度是深化符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汽车服务产业也在产生巨大的变化。汽车服务产业迎来了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开始实施“1+X”证书考核试点申报工作,成为商用车销售服务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院校。所以原有的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把该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我们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自开展商用车销售服务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以来,积极开展专业课程,并进行该证书内容的融通探索与实践,同时也对本专业其他证书的融通进行积极的尝试,从而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一、专业课程融通现状分析

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融通现状分析,发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1+X”证书考核内容的需要。

1、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偏向理论化,实践操作较少

在本专业修改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该专业总课时量3000左右,理论课时近2000,占到了67%,实践课程只占33%。其中实践课程还包含了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实践部分和顶岗实习部分,虽然后期经过调整,增加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但依然达不到高职学院对实践课的需求。

2、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与本专业“1+X”证书考核评价不符合

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致使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现有的“1+X”证书考核评价不符,如:本专业所开设课程与商用车销售服务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不匹配,课程开设时间也不合理,知识的衔接性比较差,知识结构不完整。为了应对本证书的考核,我校第一次考评采用的是考前集中培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一批考试人数不多,后期随着人数的增加,考证数量的增加,这种模式不能满足考证的需求,如果进行课证融通,将证书的考核项目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即培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学起来也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3、随着证书类别的增加,证书内容模块增多,内容广泛

现阶段,各个第三方评价组织推出了大量的证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也有很多与专业相关的证书推出,可选余地大,如:中车行、中德诺浩等相续推出了相关的证书,涵盖了汽车后市场各个岗位,知识模块多,如果将这些知识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所有的模块都进行课证融通和考核,那以目前的师资和实训条件是无法满足的,而且相关的工作量大,因此要优化选择技能证书模块进入课证融通,要找出证书的核心模块进行融通。

二、课证融通构建的具体思路

根据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本专业“1+X”证书课证融通构建的具体思路。

高职院校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2021年以前属于商贸大类,2021年专业目录调整为交通运输大类,专业代码:500210,根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分析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类别,目前,已经引入了“1+X”证书为中德诺浩的商用车销售服务技能等级证书,今后预引入中车行汽车营销评估与保险金融服务技能等级证书等,根据这些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对接汽车后市场最新的职业技能标准,以证书考核来验证学习效果,通过分析本专业的培养面向岗位与职业等级证书的岗位标准,梳理现有的课程内容和证书模块的匹配度,打通教学内容与证书模块任务的对接度,分阶段构建本专业的课证融通体系,授课教师根据证书模块任务的知识要求,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课程中,设置课程目标、典型工作任务等,最终实现职业证书培训与教学过程相融通。

三、“1+X”课证融通实践分析

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1+X”课证融通实践分析,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模块对接,教学与证书考核对接的模式。

1、重新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梳理相关证书的的技能知识点,将该知识点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使课程与职业相吻合。并根据职业技能证书的标准修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相应的课程标准,从而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活动等方面与技能知识点相符合,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课程体系的融通。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中提升实践课程的比例,做到理论与实践课时1:1的分配。

2、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我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面向汽车销售顾问、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保险销售这3个领域的岗位人群,而商用车销售服务技能等级证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涵盖了共计11个学习任务,包括大客户渠道开拓、大客户需求分析、大客户营销策划、大客户拜访商用车FABE介绍、大客户谈判、大客户交车服务、大客户金融购车服务、商用车置换、大客户保险方案策划、大客户服务关怀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基于以上的情况,构建本专业模块化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框架图,通过分析岗位面向和证书考核内容模块的关联度,选定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专业与岗位对接,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重构课程内容

在“1+X”的考核实施过程中,如何将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相结合是关键。每个证书的考核标准中的知识模块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所以需要根据证书的考核标准来构建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是专业与岗位对接、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如:商用车销售服务技能等级证书中大客户营销策划、大客户拜访商用车FABE介绍、大客户谈判、大客户金融购车服务、商用车置换等模块的内容对应的课程就有营销策划、现代推销技术、商务谈判、汽车保险与理赔这几门课程。因此,对于跟证书有关的四门课程内容我们需要进行优化,将这四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提取,提取出与证书考核相关的内容,当然也要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确定学习任务,重构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以来,积极开展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证融通的探索,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课程体系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啊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

[2]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师资培训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

[3]李子云.“1+X”证书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20,第40卷(11):70—75.

[4]王艳芬.1+X证书制度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群课证融通探索与实践[J].汽车教育,2022.4.

[5]孙静.“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1+X”课证融通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以汽车技术服务营销专业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2.2.

[6]戴勇.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作者简介:吕绍峰,男(1983-),安徽旌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汽车营销、项目管理。

此文为浙江省高职教育学会2021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X制度’下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证融通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KT202131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