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艺术教学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实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法,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网络资源平台等都是教学实践的有效载体。学生可以将学习成果上传到这些网络平台上,构建网上微型工作室。针对这些作品,教师、学生和媒体平台都可以提出反馈性意见。在这种模式的驱使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讯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艺术设计;“微型工作室制”
“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应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对媒体平台和多媒体技术的把控,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可以在广泛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艺术水平。
一、关于“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将工作室与网络媒体融合在一起能够实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有效发展。为了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应从工作室教学模式入手,了解它的基本特点。“工作室制”主要是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将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运用在教学之中。这种模式是高职院校自身无法做到的,因此必须要有合作的企业[1]。这种形式一经推出就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射在网络技术和媒体运用上。为此,高职院校也将数字媒体与工作室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型工作室制”教学理念在兼顾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专业的体验。“微型工作室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数字媒体应用在高职教学之中。我们常见的数字媒体有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抖音、微博等。这些平台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利用平台运营方式改良高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更符合现代人才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利用数字媒体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所缺乏的因素作为“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基础。“微型工作室制”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积极的作用。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也十分突出,高职教师与企业课程教师的合理配合可以进一步完善师资结构,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采用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的个体认识,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再者,利用网上的媒体平台,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艺术设计与企业运营之中,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此,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更应该紧抓新媒体发展的契机,在“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2]。
二、利用“微型工作室制”培养学生的能力
“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以阶段性的作品产出来强化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在虚拟的工作平台上,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新的媒体运营技术,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要特别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一,从专业技能角度出发,“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具体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战经验。第二,“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确保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与他人配合、协调沟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产品[3]。与此同时,利用新媒体还必须要具备网络技术能力。借助媒体平台和媒体工作室,学生可以掌握第一手的反馈资料。结合这些资料,学生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明确任务项目中存在哪些问题,判断艺术作品的好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水平,创作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作品。第三,新媒体运营的方式与传统模式并不相同,需要借助互联网手段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这一系列操作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学生可以通过发朋友圈、发微博的方式,增加微型工作室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产品,然后在网络营销渠道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作品的曝光率。
三、完善“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应用机制
(一)做好管理运行
合理的利用“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该以发挥其教育本质为前提。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阶段设计合理的评价和反馈模式,对于学生的阶段性作品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并且要给出相应的分数。评价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有效[4]。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平台反馈、自主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方式提高对作品的认识。在设计作品时,学生可以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也可以独立创作,只要紧紧围绕现阶段的教学目内容和目标展开即可。在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的时候,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践标准的规则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对奖励机制的运用,在进行考评的时候,学生要拿出自己的优秀作品。教师应组织多人担当裁判,针对学生作品的特点进行评价,可以设置个人奖和团体奖。这些丰富多彩的奖励形式,能够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更有动力。
(二)完善课程和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主要方向。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各方力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有效合作,提高教学的指导性。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因此,利用“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5]。对于课程的设置,教师应该从学生需求和社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探讨,比如,可以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方式来了解企业对于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希望通过哪些内容提高自己的认识,培养哪些能力。针对这些调查结果,教师能够将课程开展与需求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构建“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时,要基于市场调研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对职业素质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岗位的流程和工作要求,然后才能立足于培养专业性人才进行课程体系的完善,选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最后对于教学形式进行考核评价。结合“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要从技能素养和实践应用角度做好教师、学生和平台的反馈评价工作[6]。
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创新高职教学的模式,提高高职教育的有效性。将“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在艺术设计专业里,同时构建有效的考核机制,提高监管的力度,可以强化效果。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 阚灵佳,周颖.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首创"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究[J]. 中国传媒科技,2021(10):116-119.
[2] 高雪妮. 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微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考核体系建设与实践[J]. 文存阅刊,2021(8):186.
[3] 吴定丙. 高职院校产品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1,33(1):83-86.
[4] 李艳辉,王兴国,于嘉. 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6):128-129.
[5] 王菁,申佳美子.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 人文之友,2021(6):26-27.
[6] 郝若琳.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设研究[J]. 南北桥,2021(24):133-135.
作者简介:赵金洁 1989.9,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