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思考
摘要:通过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农民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也可以有机会大量学习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先进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农业体系推广改革中存在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较低、体系建设中各种制度不完善、农业推广服务配套未能及时跟上步伐等问题。通过改革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科技应用率和综合素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科教协作新机制可以为农业推广的深入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农业推广;经济体系建设;改革与发展策略
一、农业推广体系的作用和内涵
农业推广体系是整个农业建设当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农民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也可以有机会大量学习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先进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先进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农民。在现阶段,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目标不仅在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在于改善整个农村、农民群体的生活状况,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知识和电商模式扩宽农民的产业范围和渠道,教会他们如何利用高科技和新兴设备去改良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方法,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农业推广人员会调查农民的现实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培训、引导。除了讲解相关农业知识,培训中还将涉及到一些新兴理念和方法论,让农民从思想上转变过来,从而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情况和新前景。
现代农业中,农作物的产量和生产效率已经普遍提高,而如何将生产中剩余的农作物合理地尽量出售出去,为农民赢得更多利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成为了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农业推广的内涵中,技术的推广已经不再仅仅是农业生产技术方面,而转移到了互联网技术、营销技术、资源集团化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等方方面面。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多方对象的集成参与。因此,应当积极调动所有有利的因素,除了需建立健全专门的农业推广体制体系之外,还应该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比如,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社、高效对接、电商企业等等的交流与合作。
二、农业体系推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若干职能部门的独自分工与相互协调合作相结合,各个专业协同作战,方能形成共同的向心力,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完善地解决。然而我国现行的各种推广机构在设置上过于分散,彼此之间隔成体系,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参考标准和执行规则,而是分属于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电力等各个部门,各个推广体系分别对农户实行农业科技的推广,这样互相分离,会形成彼此之间无法融合,造成复杂问题时无法解决的结果。各大农业推广体系之间缺乏合作,机构松散,管理落后,配合不够默契,无法化零为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农业推广体系属于国家的一项服务性行业,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如农业部是其推广工作的主体,推广所用的费用来源多位政府筹措的款项,资金获取渠道过于单一,因此会造成建设过程中财政投入不足的结果。在推广过程当中,政府财政投入主要是在宏观农业经济发展当中,例如区域开发、农村大面积改建等等,而对于微观产业,例如农业体系建设制度完善、设施的建设和培训费用的支出等等,重视程度不够高,这将导致全面推进的现代农业推广体系无法完全顺利展开。
在农业推广体系进程当中,很多地方政府开始从中介当中购买相关服务,来促进当地农业推广的发展。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当前中介服务市场不够完善,或是创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足,导致了当前农业推广配套服务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1、改革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推广体系
首先应当明确各级农业推广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在新形势的发展下,政府应当不断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职能,积极推动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明确责任,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与农民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适合的模式。在推广方式上,应该向技术服务与农村教育与培训相结合、项目示范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方式过渡。从产中服务为主逐步向产前和产后服务领域延展。根据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行业需求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指导,成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民营化社会无服务组织,以便于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农民和技术人员,为其提供一个温馨的港湾。
公共技术推广的投入是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物质保障和重要经济基础,应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运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是一项综合工程,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保证才能完成,政府除了建立相应的制度外,还应在经费上提供充分的保障,这样才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
2、提高农民科技应用率和综合素质
提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农村建设的优秀接班人,也是科技兴农、人才兴农的重要体现。发展高产、高质农业,推广和应用农业新品种、新产品,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要发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作用,建立以县农业广播电视机构为主体,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基地,不断普及农业适应性技术,并博采众长,把农民、推广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共同头脑风暴之后所产生的的优质想法组合成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服务于综合性的农业体系之中。同时要积极发挥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及时展开培训,构建农技推广网络,形成政府推动,乡镇县村技术员与农户互动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链条。
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科教协作新机制
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转化效率,要加深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强对农业科研项目的运作规范管理和人员把握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一个与农户实际需要相对接的、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农科教协作新机制与体制。利用相关的技术,实现机制配备、人员配备、设施配备的最优化局面。
要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农村主战场,鼓励实地考察、调研之风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必须提倡科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农村对农户和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咨询和建议提出。应当开展三农协作体制,牢固树立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政策引导、信息引导,开展好农业系统的内部科研,并以试点和全面推广相结合,综合筹措,整合资源,争取规划,发展项目,壮大力量,形成良性机制。
结语
新时期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和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农业技术和力量,需要构建和完善多元化农业推广机制体制,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还能为整个城乡规划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苏会荣,吴正伟,庞冰,吴开芬.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6):224-226.
[2]陈世超,王海龙.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及应对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8(27):41-42.
[3]孙海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完善现有农业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J].新农民,201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