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蓉
  
大丰媒体号
2022年12期
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 83150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合理选择栽培方式,以此来有效保证棉花生长质量,提高棉花栽培产量与品质,从而促进我国棉花种植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具体的试验进行验证,以此来合理确定栽培方式,为棉花栽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栽培方式;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

棉花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类经济作物,其表现出无限生长特性,可以使棉花早发得到有效促进,对气候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有效保证棉花的高产与优质。对此,需要对棉花的高质高效栽培方式进行充分探索,并采取配套的栽培措施。长时间以来,我国相关科技人员已有效创新了棉花栽培技术,当前阶段对营养钵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进行了有效运用。

一、材料和方法

近些年来,相关棉花工厂出现了无土育苗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棉花栽培的节约化与规模化生产。对于各栽培方式而言,其主要技术环节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效应具有较多研究,但相关研究往往相对比较单一和零散。当环境条件相同时,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会对棉花生长、品质以及产量产生相应的影响。

(一)试验设计

对于本次试验而言,所选择的供试品种主要为中棉所29,试点前茬主要为空白地,其试点主要为麦套棉,所采取的栽培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三种类型。首先,营养钵育苗移栽栽培方式,其施氮量主要为360Kg.hm-2,密度则为3万株。其次,移栽地膜棉改进栽培方式,施氮量则设置为300Kg.hm-2,密度则需要达到3.75万株,需要进行全程化控制。最后,需要采取结合工厂化育苗、地膜覆盖以及无土移栽的栽培方式,施氮量需要控制在225Kg.hm-2,密度需要增加到4.95万株。对于三种栽培方式而言,其氮磷钾比例需要设置为1:0和3:1。在实际移栽过程中,基肥当中的氮肥占比可以达到50%-60%,而磷钾肥占比则为50%,需要按照高产栽培的相关要求来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田间小区的面积需要设置为20m×6m,并要重复进行5次,随机区组进行排列[1]。

(二)测定内容与方法

相关试验人员需要在棉花的开花期、吐絮期以及花龄期,按照具体的试验小区,对五点取样法进行定点选取。具体来说,需要对具有代表性的棉株进行选取,按照主茎叶、纤维、壳、果枝、茎以及根等不同器官合理进行分样,对其干物重加以测定。在实际粉碎之后,需要采取凯氏定氮法对器官氮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分器官的干物重,对棉花单株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计算。从吐絮期开始一直到分小区收获,最后对其产量进行测定[2]。

二、结果与分析

(一)棉株干物质和氮素累计

1.干物质累积

结合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棉株公顷根部的干物重从棉花开花期一直到吐絮期,其数据具体表现为T2>T1>T0。而在棉花的开花期,T1处理占据十分显著的优势,而T2次之,在开花期后T2的根部干物重可以得到快速增长,而到花龄期以及吐絮期处理过程中,其分布则表现为T2>T1>T0.

2.氮累积

当采取的栽培方式不同时,单位面积当中棉株的氮累积量差异相对较大,虽然采取T0处理可以具有最高的施氮量,但营养器官、根部、生殖器官的动态氮累积量还未表现出具体优势。对于最低的施氮量,在采取T2处理后,往往伴随生育进程推移,而逐渐增大氮累积量,而且对比T0和T1处理要相对较大。当采取的栽培方式不同时,棉株根部的氮累积量对比射阳试点要相对较大[3]。

(二)产量和构成要素

结合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当采取不同栽培方式时,其单株铃数主要表现为T0>T1>T2,根据方差分析可以发现试点处理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而且射阳试点T0和T2之间无明显差异。对于单铃重,其受到栽培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试点当中只有T0和T1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其它处理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根据试点的产量数据可以发现,其主要表现为T2>T1>T0,但由于受到栽培方式不同带来的影响,这也导致射阳试点的处理间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而且东台试点只有T2和T1、T0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其它的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

(三)果枝纤维品质

结合不同栽培方式,其对纤维品质的指标具有明显影响,但栽培方式和影响程度往往存在差异,其中麦克隆值、强度等往往会受到栽培方式带来的影响。首先,针对纤维长度进行分析,各试点之间的处理存在不同的差异程度,各部位的果枝主要表现为T0、T1、T2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这也使得T1和T2的纤维长度值无明显差异。其次,纤维整齐度。对于不同的试点部位,其果枝都表现为T2>T1>T0,其中东台试点在果枝部位有所上升之后,整齐度也会有相应的提升。再次,纤维比强度。当栽培方式不同时,对试点也有不同的影响,东台试点的各个部位果枝都表现出T0>T1>T2,而其他果枝则主要表现为T2>T1>T0。最后,麦克隆值[4]。栽培方式对试点不同部位的影响趋势有所不同,除了东台试点1-4的果枝,其主要表现为T2>T0>T1,其余部位则表现为T2>T1>T0。

三、讨论

对于不同的栽培方式,其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棉花的营养体、根部以及生殖体的氮素累积和干物重。通过试验结果可以表明,在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后,其中采用工厂化育苗、地膜覆盖以及无土移栽相结合的栽培方式,可以使单位面积的氮素累积以及生物量得到有效提升,而移栽地膜棉的改进栽培方式则相对较次,营养钵育苗的移栽方式相对最低。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工厂化育苗、地膜覆盖以及无土移栽的栽培方式,可以得到最高的氮素利用率。与此同时,在采取不同栽培方式时,对棉花的单位面积铃数以及产量具有较大影响,而对单株铃数、单铃重则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栽培方式,其对各项品质指标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和方式则往往各异。其中,麦克隆值、比强度等,往往会受到栽培方式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栽培方式,以此来有效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兆云. 栽培方式对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5(14):779-780.

[2]周桂生,封超年,周青,等. 不同栽培方式对高品质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6,34(1):62-64.

[3]董祯林,郭子轩,张变兄,等. 不同覆盖和播栽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53-56.

[4]张国伟,王晓婧,周玲玲,等. 栽培方式对金针菜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9,35(1):166-1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