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针对性危重症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

邓华华
  
大丰媒体号
2022年14期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危重症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伴随心衰病人中的护理有效性和并发症情况。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老年重症肺炎伴随心衰病人,结合护理手段的不同将病人分为两组,各25例,参照组行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给予针对性危重症护理,探究两组病人的并发症情况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析比较结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重症肺炎伴随心衰病人,给予其针对性危重症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各项临床指标,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危重症护理;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并发症发生率

肺炎是由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肺部感染,而老年重症肺炎更是比较多见,病人一般都会伴随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威胁病人的生命[1]。在通常情况下,老年病人因身体素质较差,自身还会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合并心衰时,会延长治疗时间,预后效果不佳,并且也为治疗带来了更大的难度[2]。所以,在临床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获得良好的预后[3]。本文主要探究了针对性危重症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伴随心衰病人中的护理有效性和并发症情况,数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老年重症肺炎伴随心衰病人,根据不同的护理手段进行分组,研究组、参照组各25例病人,研究组: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2.64±0.27)岁;参照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1.85±0.12)岁。所有病人的资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情况,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等。

研究组给予针对性危重症护理。第一,输液护理。使用输液泵进行静脉输液,把控好实际的输液量和速度,对二十四小时输液量进行准确记录,在输液过程中,查看病人是否存在其他不良反应和症状的改善状况。第二,保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调整病人的体位姿势,取半卧位,将床头升高至三十度,定期为病人翻身和拍背;查看病人呼吸道内是否存在分泌物,若存在应立即清除,在用药前,实施吸痰和雾化吸入操作。第三,查看病人的体征情况,比如,体温和心率等,对其进行物理和药物降温;定期为病人打扫病房和更换床单,帮助其擦拭皮肤,使皮肤处于干燥状态,避免发生压疮等问题。第四,饮食指导。查看病人的吞咽情况,如果出现吞咽异常或呛咳等问题,应立即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对于经口进食的病人,以流食为主,选择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低盐食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情况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包括:血栓、压疮、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0软件进行统计,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检验方式为t,用(±S)表示,并发症情况行卡方检验,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P值<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病人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病人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临床中的一种十分多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多发于春季,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少尿和面色苍白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4]。

针对性危重症护理是当前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病情,调节病人的血气指标,所以,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各项临床症状可在短时间内消失。研究其原因在于,在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可以尽快将病人的呼吸道清理干净,对其进行相应的吸氧与输液操作,所以能改善病人呼吸衰竭的问题,降低肺不张等情况的发生机率;另外,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机率也更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病人的舒适度[5]。

总的来说,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病人施以针对性危重症护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不仅能加快病人的恢复,也提升了病人的舒适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萍.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并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F-1、D-D水平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5):26-28.

[2]于月辉,王晓昕,赵径书,等. 运动康复护理结合居家自我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2):246-248,252.

[3]张海平,徐爱茹.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159,253.

[4]梁肖仪,徐健,王丹风. 持续性心理护理与生活干预对控制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症状的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1):1577-1580.

[5]王双双,赵春云,苏颖喆.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ADL评分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133-135.

邓华华,女,1986-12-29汉族,籍贯:重庆开县,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主管护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