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学校园里的流浪动物现状及解决途径
摘要:由于周围居民和学生的遗弃,流浪动物本身的繁殖,使得大学校园里的流浪猫和流浪狗的数量日渐增多,已经成了管理者必须提上日程的问题。但流浪动物救助是一项长期性且复杂性的工作,可以从完善法律法规、设置流浪动物救助站、强化居民宠物饲养管理、禁止大学生饲养宠物几个方面入手,继续探讨研究,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校园; 流浪动物; 救助;
走进潍坊科技学院的校园,经常会在学生宿舍楼和教职工公寓楼的地下室、废墟、工地、车棚等避人的角落,甚至是露天的绿化带及树丛中,看到流浪猫和流浪狗。我们都知道,猫和狗是人类最好的陪伴性动物,特别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几乎没有原生态的野狗和野猫。我们现在看到的流浪狗和流浪猫都是被人类遗弃的,而它们被遗弃后又在外面繁殖出新的小猫小狗,这些小猫小狗从小就成为了流浪群体的一员。很多流浪猫和流浪狗因失去原来居住的环境,又找不到食物可以果腹,很快就面临死亡的危险,而且年龄越大的猫狗死亡率越高,超过 3 岁或是 5 岁的猫再被遗弃几乎不能成活,它们往往会在三个月内死亡。那些年幼的或身体很强壮遭遇遗弃后会渐渐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有几年的寿命,但比家养的猫狗寿命要短得多。其实不仅仅是潍坊科技学院,几乎每个大学校园里都有流浪猫狗存在,这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那么,校园流浪猫狗对大学生有什么影响,对校园有什么影响,大学生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该如何有效应对大学校园流浪猫狗问题呢?
一、大学校园流浪动物存在现状
笔者通过走访潍坊科技学院和潍坊学院的学生, 68.5% 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存在流浪猫狗,已经超过受访人数的一半。流浪猫狗在每个学校都可以看到,可见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大量流浪猫狗的出现,也是校园卫生和安全的一大隐患。所以,对于校园流浪猫狗应该给予重视,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二、大学生对流浪动物的态度
大学生对于这些流浪猫狗的态度如何?据走访调查统计,70% 的大学生觉得流浪小动物很可怜,想要去保护它们,可是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帮助它们,又害怕它们身上有很多病菌。流浪动物不像家养的猫狗一样,它们大部分都没有注射各种疫苗,加之它们的生存环境恶劣,大多数时候以垃圾桶里的垃圾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很可能会带有一些病菌和不卫生的东西。这些病菌对人体到底有多大害处,一般人也不是很明白。20% 的受访者表示给流浪动物喂过食物,但次数不是很多,只是偶尔几次;50% 的受访者对流浪猫狗视而不见。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流浪猫狗呢?85% 的受访者表示并不知道学校管理者对于流浪猫狗的管理情况。他们认为在管理流浪猫狗这件事情上与自己并无很大的关系,校园流浪猫狗并未对他们产生实质性的影响。75% 的受访者表示应该不会收养流浪动物。因为他们都是学生,自己没有独立居住的条件,都是居住在学校宿舍,并且学校有规定不让学生饲养宠物,违规饲养被发现后,无法安置猫狗,就会导致它们被遗弃,从而重新成为流浪猫狗。60% 的受访者则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去喂养流浪猫狗,不能给它们生活所需的食物,所以不会收养流浪猫狗,即使可怜它们,也只是偶尔投食或者陪伴。
三、校园大量存在流浪动物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大学校园周边居民的遗弃。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较之以往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所以很多人在家庭中养了宠物狗、宠物猫。但大多数人养宠物之前并没有充分了解和思考,只是凭着一时兴起或者人云亦云,看到别人养了自己也养,既没有了解养这些小动物需要做什么,付出什么,更没有意识到这些动物也是很有灵性的生命,一旦养了就是一份坚定的责任。一些人因为迁居就随便把喂养的宠物扔掉,使得这些宠物狗、宠物猫瞬间成了流浪动物;也有一些人喂养一段时间后感觉较为麻烦,懒得打扫卫生,也就随意丢弃了这些猫狗。因为高校校园空间相对较为开放,这为这些流浪动物觅食和生活提供了比较好的空间。另外,一些大学生比较热心,他们愿意将食物提供给这些小动物,这就使得周围的流浪动物逐渐向校园转移,数量也就逐渐增加。
第二个原因:学生毕业后把猫狗遗弃在校园。尽管很多学校已经明文规定学生在校园内不能饲养宠物,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违背校规,私自饲养。但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或者感觉带着这些动物是累赘,或者感觉自己缺乏独立的房屋和经济条件去饲养它们,于是很不负责任地将这些小动物抛弃。这些小动物自然就成了“校园流浪者”。
第三个原因:流浪猫狗自己的繁殖。狗和猫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流浪狗、流浪猫也一样。即便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仍然能够看出流浪动物数量以较快的速度繁殖增长。当然,因为人为干预或者生存空间与食物的限制,它们的后代会有大部分夭折,但是成活下来的流浪动物数量仍然较为巨大。
三、校园流浪动物带来的隐患
首先,流浪猫狗会对人类产生敌意。猫和狗如果受到抛弃,往往会产生仇视人的情绪,对于陌生人或者想要帮助它们的人可能会产生误解,不再对人类有信任感。有时为了保护自己而去攻击人,对校园师生行成安全隐患。另外,流浪猫狗身上携带一些病菌。流浪猫狗没有定期打疫苗,接触的环境比家养猫狗恶劣,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数也是从垃圾堆翻找所得,因此身上携带狂犬病毒和弓形虫等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家养宠物猫狗。此次新冠疫情某些病例也证明了猫狗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流浪猫狗没有经过免疫,且接触范围不可控,因此风险相对较大。这些对师生的健康也造成了潜在威胁。还有,流浪猫狗的排泄物及躯体处理存在隐患。流浪猫狗随地大小便也会影响校园卫生,不利于校园环境的整治,特别是对于流浪猫来说,有些流浪猫身体内含有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有些寄生虫还会对人类造成危害。而这些流浪动物一旦病死,尸体上都会带有大量的病菌,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如有不慎可能会导致传染病,这也是一种潜在危险。
四、解决校园流浪动物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
西方很多国家都出台了详细的动物保护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英国于1822年就出台了《马丁法案》,此后又相继出台了提高人们保护动物意识的法律法规。中华文化中素来有“众生平等”“天人合一”的理念,而这个“众生”不仅指人类,也指有灵性的动物。而且我们一直提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动物保护法,拒绝遗弃和伤害。要么不要养,要么不遗弃。另外,将动物保护与狂犬病相关知识宣传给大学生和周围的居民,让他们了解关于流浪动物的法例。我国相关法律明文规定,有逃逸或遗弃的动物在流浪期间对他人造成危害的,由原管理人或饲养者担相关赔偿责任。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遗弃宠物的行为受到遏制,应当积极宣传,不管是对大学生还是对广大居民来说,都应该普及。除此之外还应该大力宣传流浪动物的认养、领养制度,普及跟踪管理制度,防止流浪猫狗再度被遗弃。让大学生对保护动物方面的措施有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能够给予动物更多的理性关爱。
(二)设置流浪猫狗救助站
当地政府应该设置流浪动物救助站。不管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有流浪猫狗时,居民和学生们可以将动物们送去流浪猫狗救助站,进行专业的喂养和呵护。给流浪猫狗注射疫苗,给它们提供基本的居留地点以及食物和水。另外加强领养宣传和管理,尽量让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家。如果实在没有人领养,可以放归校园,并做好定位跟踪。
(三)强化宠物饲养管理
凡饲养大型犬的居民,应当为宠物犬办理养犬证件,出门要佩戴束犬链和犬牌,而且要对他人主动避让。相关部门也应当开展明确的引导和宣传工作,引导饲养宠物者要文明,对不合规、不合法的饲养宠物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另外,要引导饲养者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对宠物负责,对周围的环境负责,对他人的安全负责。
(四)禁止大学生在校园饲养宠物
禁止大学生饲养宠物。一是宿舍空间有限且是公共生活场所,本身就拥挤杂乱,更不适合饲养宠物,否则对宿舍里所有人影响不好,对小动物也很不好,如外出时只能把宠物锁在宿舍,对它们来说也是一种虐待。有的学生违反规定偷偷在校园里养宠物,但之后因处置时就随便将它们遗弃,使得它们不得不在校园里流浪。
综上所述,流浪动物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校园里的流浪动物也成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希望动物管理部门和校园管理部门共同研讨,想出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书目:
[1] (德)哈特穆特·罗萨著. 新异化的诞生[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01.
[2] 何雅婷 . 我国流浪动物现状 , 成因及对策 [J]. 理论观察 ,2019(11):89-91.
[3] 范璐垚 . 关爱设计视角下社区流浪动物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J]. 中国包装 ,2019,39(12):22-24.
[4] 孙犀铭 . 民法典编纂中流浪动物致害侵权的责任分析 [J].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9(0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