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保护视野下贵州美食的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

杨晓
  
大丰媒体号
2022年16期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 550006

摘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美味的追求涵盖着厚重的民族印记、鲜明的地域特色,贵州地区的非遗美食文化丰富多样。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发现贵州非遗美食及技艺存在缺乏系统打造、内涵挖掘不足、创新设计能力滞后等困境,提出相关发展路径,以期促进贵州非遗技艺传承及美食旅游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贵州美食;非遗保护;发展路径

随着贵州加快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更多的“贵州制造”走出贵州走向世界,逐步实现后发赶超,“贵州风味”也不例外,成为助推贵州名片的特色产业之一,种类众多且风味独特的贵州美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非遗保护视野下的贵州美食

2021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达到6642.16亿元,与十年前相比增幅达到354.65%;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6.44亿人次,游客人均花费突破1000元。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也促使美食产业与之并驾齐驱,加之持续推进“黔货出山”政策,贵州18个世居民族的独特美食拥有多重味道,包含不一样的酸、辣、甜、怪、黏,让美食爱好者欲罢不能,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奔赴多彩贵州。

随着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饮食消费人群对环境和文化需求日益增加。贵州特色小吃种类繁多、颇具特色,且与民俗节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文化事象密不可分。现阶段贵阳肠旺面、辣子鸡制作技艺、红酸汤丝娃娃制作技艺、香酥鸭制作技艺、羊肉粉制作技艺、虾子羊肉粉制作技艺、盘州火腿制作技艺、波波糖制作工艺、遵义鸡蛋糕制作技艺等多项贵州美食传统技艺相继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老鸭汤制作技艺、豆制品制作技艺、破酥包制作技艺、盗汗鸡制作技艺等已被列为贵阳市云岩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贵州民族文化丰富,饮食文化渊源流长,历史积淀厚重,特色饮食类型多样,节日饮食民族特色突出,对贵州非遗美食的挖掘,将对丰富贵州美食的文化内涵,提升贵州旅游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起到积极作用。

二、贵州美食产业发展困境

一是饮食资源种类多但缺乏系统打造;贵州美食文化的发展缺乏顶层设计,非遗饮食保护有待进一步强化。从贵州非遗名录中可以看出,目前贵州美食非遗文化更多是以制作技艺的形式进行申报,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多数技艺的传播是通过摆放制作工具、定时互动表演、现场品尝体验为主,甚至部分技艺在进入名录后仅“挂牌”,并没有深入开展传承和推广宣传工作,使贵州饮食非遗的保护工作滞后,群众对非遗美食传统技艺认知度较低。二是饮食文化资源品质好但内涵挖掘不足;贵州传统美食多为接驳地气、口味独特的地方小吃,具有典型“香辣酸鲜”的特征,食材新鲜配料丰富,同时也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量美食存有民间传说或故事,但由于内涵挖掘不足,饮食文化缺乏深度,让游客没有记忆点,甚至出现“不上台面”的体验感。三是饮食产品创新设计能力滞后。贵州美食在创新创意设计方面也有待加强,现阶段能将传统美食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品牌屈指可数,特色美食品牌更是少之又少,着力打造的美食聚居地,又因过度商业化,反而降低非遗美食识别度。因此,贵州美食在本土饮食开发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贵州美食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首先,由文旅部门牵头做顶层设计,整合贵州美食及节日饮食文化资源,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需求确定重点发展产品,编制科学合理的贵州美食产业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非遗美食技艺传承人计划。其次,充分挖掘和提升贵州美食文化内涵,在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氛围中,结合节日风俗打造特色饮食街区,创新节日体验旅游线路,增强美食吸引力,打造饮食符号,塑造贵州节日饮食品牌。同时,开放部分非遗美食制作工厂让游客参与体验,从原料的选取到制作完成,体验非遗美食技艺,促进饮食文化深度开发。最后,突破美食文化创意定位,加强产业链延伸,依托动漫、游戏、电商等新媒介,拓展营销渠道,做好形象策划,同时设计即食易带的包装模式,便于美食推广,实现饮食产品创新,提升非遗美食的知名度。

结语

非遗美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与普通饮食相比,其味道口感、制作技艺、历史典故等耐人寻味,且更富有工匠精神,既可以满足人们对美食的物质需求也可以充实对非遗文化的精神需求。贵州非遗美食拥有多重口味特色,具有旅游吸引力,若与第三产业有效融合,可以推进美食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使活态的非遗美食传统技艺成为内在驱动力,融入消费市场,形成贵州独特的非遗美食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王伟杰.藏羌彝走廊视阈下贵州美食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美食研究,2017(4):38-41.

[2]程小敏,詹一虹.创意城市视角下“美食之都”的建设实践与思考——以成都为例[J].美食研究,2017(2):22-28.

[3]吕倩,魏洁云.淮扬地区非遗美食旅游开发研究[J].美食研究,2021(2):33-3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非遗保护视野下贵州美食的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