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工业机器人目前的教学体系,对基于 1+X 证书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岗课赛证”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
关键字:1+X 证书、工业机器人、“岗课赛证”、课程体系
在实际的应用中,“岗课赛证”的融通在中职院校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岗课赛证”融通与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同,“岗课赛证”融通与行业、企业的标准对标不足,“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整体性设计不强,课程体系不融通教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职业教育中“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不强,课程不融通、不衔接、不连贯等问题,我们将以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对基于 1+X 证书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与研究。
一、“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途径
(一)工业机器人专业岗位群分析
为了深化改革,推动工业机器人专业“岗课赛证”的通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需要从工业机器人岗位开始分析,分析工业机器人产业所包含的岗位,根据企业调研我们大概可以将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岗位分成三大类,分别是技术岗位、销售服务岗位以及其他相关岗位。
(二)确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
根据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岗位分析,学校要根据自身的软、硬件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好符合院校自身的岗位群,以我校为例,我校目前建设有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其中包括有综合训练实训室,拆装实训室,离线编程实训室,同时相关专业的实训室有 PLC 编程应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等,根据我校目前现有的实训条件,确定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分别为机器人装备技术岗位、机器人应用编程岗位、机器人维修维护岗位、电工相关岗位等等。
(三)确定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行业、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学校的性质三方面提出的对学生具体的培养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规范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就是要明确学生要怎么培养,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的方向,只有明确了方向,我们才能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制定合理、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前面岗位的分析,提出我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工业机器人、电工、计算机等职业技能知识,具备有工业机器人编程、拆装、调试、应用的能力,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装配、应用编程、维修、维护、调试、营销服务,电工、计算机等岗位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五)工业机器人专业“岗课赛证”课程体系的构建
围绕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根据工业机器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基本的素质教育两方面去构建工业机器人专业“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可以分成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1+X 证书课程四类。
二、“岗课融通”、“赛课融通”、“课证融通”
通过对工业机器人产业岗位的分析,对学校工业机器人职业面向岗位的选取,对职业面向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的提取,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最后工业机器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的制定,我们可以做到三融通,“岗课融通”、“赛课融通”、“课证融通”。
(一)“岗课融通”
深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是落实产教融合的重要措施,通过将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标准,可以强化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培养既有高素质又有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
(二)“赛课融通”
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应项目所用到的新的工艺,新的技术,新的标准融入到工业机器人的课程标准中, 将技能竞赛训练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实训实操的教学方法中,将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评判标准融入到教学的考核标准中,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融入到技能竞赛的训练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课证融通”
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训练模块融入实训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考核标准;通过对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和教学课程的考核标准进行分析,寻找共同点作为“课证融通”的切入点,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优化,将技能证书中要求的新工艺、新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训练模块融入课程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助力学生个性成长和高质量的就业。
三、结语
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的重点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人才,当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只有教育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更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技能,增强学生现有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凌旭、戴俊良、肖芝.“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改革探索[J].模具工业. 2021
[2]颜健.1+X 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探究[J].青年与社会. 2020
[3]王丽新、李玉龙、刘曲.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与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
[4]陈建梅.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中职图书馆发展策略探析[J].科技传播.2021
[5]潘静波、陈珍子.“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探究[J].职业技术.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