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
摘要:基于长时间的工程建设过程,推动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结合建设的要点,进行施工质量的管控,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但是,现如今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仍旧存在着许多现实性的问题,施工企业应当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的管理体制,提高施工建造的工艺水平,改善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效率,才能够真正的保障施工建设的质量。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加以创新,才能够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可能推动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污染控制手段
引言
水利工程主要用于水资源的开发,随着民众生活水平以及质量的提升,民众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开发量以及开发质量。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施工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隐患,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排查与处理,减少因施工质量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以及竣工使用等,有助于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1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的施工不同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它存在着地域上的特殊性。通常水利工程项目所处的地域是在远离城市的区域,在工程施工建造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团队和工程施工建造人员将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运输到指定的地点,运输的路程相对较长。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周期较长,团队施工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人员流失的情况,给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带来阻碍,这是对工程施工建设的一项挑战,也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基于实际情况做好调整。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影响因素众多,施工周期较长,劳动强度很大,也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在开展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考虑综合性的情况,做好施工方案的考量和规划过程,才可以把控施工的质量问题,处理许多常见的矛盾,保证施工建设的整体效率。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1引起水域污染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属于工程类建设的范畴,在整个施工阶段难免会出现建筑垃圾、废水,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物体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施工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流入附近的水域中,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降低原来水质,同时水中的生物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水生态失衡,造成水生生物死亡,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此外施工垃圾如果堆积在河底,还会引起泥沙聚集,造成河流堵塞,甚至还会改变河道。
2.2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会因工程需要而使用到化学制品,比如对岩体进行爆破施工,会产生许多有毒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使用到水泥、粉煤灰等建筑材料,再加上机械施工,会产生大量粉尘,也会影响到大气环境。
2.3引起河流环境变化
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周边的水流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水文环境发生变化,原来动态流淌的河流可能出现流失降低的情况,甚至变成静态的蓄水。在此背景下,水域的自我修复能力、清洁能力也会降低,水体溶液氧变少,影响到河流水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原河流有紧密关联,在完成工程建设后,会造成原来的水利环境改变,如沟渠中水流速比较低,氧气流失速度快,水温也比较高,会影响到水生生物生存,还会加剧有害细菌的滋生。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
3.1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生态补偿机制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会对流域内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应在建设初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主要针对建设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景观文化的保护以及居民的迁移补偿等。补偿机制应遵守“谁损害、谁治理、谁补偿”的原则,明确补偿主体、划定补偿范围。针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应在建设完成后提升当地的生态效益,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地表植被、水体群落等,建设过程中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在水利工程运营过程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法做好各种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为科学调度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科学的论证与研究,采取生态流量泄放、分层取水、鱼类增殖放流等方法,维护生物生存的自然状态。
3.2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在正式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前,施工方需要全面加强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教育工作,要引导全体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绿色施工提供良好基础。施工方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分析,详细掌握当地的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植物种类数量等信息,综合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区域,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及动植物带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需要全面落实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理念,要尽可能减少施工的占地面积,注重施工区域围挡,防止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对周围植物、水资源带来影响。
3.3生态环境的调查监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大多位于野外,因此在环境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上。在监测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国家技术规范,以及有关部门批复的环境评价和施工合同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各方面数据的采集。如果在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相关数据存在重大隐患,影响调查结论,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最大限度地进行补救,以此来规避生态环境问题。
3.4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依照实际情况,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制定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关的环保措施,既可以减少对周围地区植被的负面冲击,又可以减少对生态的损害,同时还可以利用开挖边坡的防护措施,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会产生灰尘、毒物以及噪音方面的污染与影响,很容易会在现场施工作业时,对周边区域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施工单位在实施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必须按照有关的规范来构建生态系统,将不同部门包含在其中,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改进了各部分的协作和可信度,并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需要施工单位加强对工程内容的管控力度,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降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合理开展安排与生产作业,通过相关手段优化环保技术质量,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工作内容。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还要设立质量安全部门,针对整个环保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倘若存在问题,则要及时进行纠正处理,进而来确保环保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后续的工作也能够因此得到有效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在水利工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需解决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基于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初期应做好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工作,尽量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参考文献
[1]姜虎.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方法[J].四川水利,2020(S1):70-71+79.
[2]潘翔.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J].人民黄河,2020,42(S2):272+275.
[3]曾文彦.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措施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2):142-144+178..
[4]袁瑗,路利霞,张玉玲,张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污染控制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12):46-50.
[5]李方平,邓瑞,王孟,吴楠,翟红娟.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节水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20,41(1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