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生态课堂是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理念和新策略,即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使教与学和谐统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活力。因此,教师需要应用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构建有效的生态课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因此,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文章针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从课堂环境、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学习动力;课堂活力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死记硬背、陈旧的学习模式,而应更加注重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模块,有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未来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人们不再局限于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更好的推动生态课程的创建。
一、传统教学课堂的弊端
数学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较为枯燥的,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传统的课堂授课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一是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当下的较为常见的授课过程中,数学老师会从讲解公式、出一些类似题目、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这三方面着手,回答正确给予夸奖,回答错误给予惩罚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其二是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在学生们的印象中,都认为老师是严厉的、神秘的、威严的,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仅限于枯燥的课堂,古板的印象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其三在于教学内容的生硬,学生们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给出的问题都能一一解决,但是遇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便无计可施,这是因为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重点强调背公式、做例题,并未引导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发散,导致学生们过于死板的接触学到的知识,而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概念
生态课堂教育策略是运用生物学中生态环境的概念,将学生、数学课堂、教师等不同要素组合在一个生态中,以生态的理念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禁锢,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实现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生态环境中的互相促进、竞相生长、和平共处等原则,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将这种新型的教育策略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的学习。学生通过生态课堂教育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效果。目前生态课堂教育策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教师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促进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提高课堂活力。[1]生态课堂的核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轻松有趣的理解与掌握知识,避免学生因为枯燥的知识而产生厌烦。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与知识的灵活度,学生与老师共同构建出生动有趣的生态型课堂。
三、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3.1立足学情,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教学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要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状况以及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严格按着新课程要求分析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做好生态课堂教学安排,以推进数学教学工作得到有效地开展。对学情的把握,也是推进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关键。数形结合思想背景下开展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围绕学情,将抽象的知识借助图像展示出来,进行充分的验证,确保做题的正确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时,其面积公式s=ah(a表示底,h表示高),教师可以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动态图片,通过裁剪平行四边形,把平行四边形改变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可以看作是其底,宽则为其高。通过利用图形进行引导,小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索,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对答案进行了验证,起到理想的效果。再如,教师可以在生态课堂中,联系数形结合思想,指导小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节过程中,有机整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利用图片进行引导,使小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通过结合图像,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其面积公式相关的知识,对面积公式知识充满兴趣,构建氛围融洽的生态课堂,有效焕发课堂活力。
3.2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课堂的氛围是紧张而又严肃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会使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甚至是害怕出错的状态,无疑是为小学生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生态课堂的环境应该是轻松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状态,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与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互补。在数学的教学当中,学生才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因此,为小学生们提供一个无忧无虑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主动的去学习掌握枯涩难懂的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注意力。
教师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具、情景演示等方式带领学生进入课堂,采用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地位置时,对所学的知识不再陌生,才会进入到一种无忧无虑的课堂环境,使小学生们更加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小学生们学习认识时间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于钟表,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有趣的情景假设中,情境与道具的结合吸引住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小学生们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
3.3 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的千篇一律不仅影响着课堂的环境,也影响着学生们对课堂的直观感受。在新型的生态课堂的建设中,教师应该及时的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中,对教师、学生与课堂的参与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当下紧张的教学过程中,要想融入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就应该及时的转变自身的传统的不良的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知识储备。例如在生态课堂的引入中,微课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等的方式可以被更好的采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在针对数学的应用类问题中,可以以生态环境的应用题型的角度讲解,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生态知识的相关理念,逐渐的转变为生态化授课的模式。
3.4 增加师生的交流互动
新课标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生态课堂的构建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有利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培养,使学生不再习惯性的害怕与老师交流接触。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教师在课堂中充当一个引导点拨的角色,引导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养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模式。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小学生们通过合作互助、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四、结语
传统的课堂转变为生态化课堂还有很多的探索的空间,这对教师的能力也有很大的要求,本篇文章对生态课堂的建设简要的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的生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向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67):178.
[2]欧阳春梅.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 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