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铁路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研究

陈彤
  
大丰媒体号
2022年20期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1

摘要:国铁集团作为交通运输业带头人,同时也是国有企业代表,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起步还是比较晚,本文指出了铁路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进行了思索与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铁路,数字化转型

铁路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2021年,在全国“两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把数字化的发展战略提到了新的高度,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铁集团作为交通运输业带头人,同时也是国有企业代表,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起步还是比较晚,所以要认识到数字化时代主流的竞争模式,主动学习数字化技术,抓好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抓牢数字化转型的契机,认真研究如何运用好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为铁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新价值,切实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排头兵的重要使命。

虽然中国铁路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在2021年末,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但在铁路数字化转型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

1铁路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铁路机构庞大,转型动力不足

数字化时代的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对传统的思维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铁路机构庞大,组织惯性大,对铁路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铁路主要生产运营管理模式为传统的命令式、计划式管理模式。铁路的层级式管理架构存在机制设计不完善、激励机制不相容、思维固化等问题,可能导致数字化转型在基层不能按预期实行,转型动力不足。

1.2 铁路数字化转型技术有待提高

(1)数字化顶层建设方面:一是需要构建统一的数字化总体规划。二是信息系统内部标准不统一、不完善。三是信息化建设牵头部门较多。

(2)信息数据交互方面:一是各系统间无共享。二是系统间缺乏有效数据的交换。三是各系统差异大,融合化程度不高。

(3)数据分析运用方面:一是分析手段智能化程度不高。二是数据挖掘能力需要提高。三是转化成效益不明显,对指导运输生产影响力不大。铁路内部专业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数据采集的颗粒度不够、碎片化。

1.3铁路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铁路数字化转型不但体现在技术的更新,同时也是国铁集团战略、组织、经营理念、运营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需要明确转型发展的目标,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全适应高发展要求;二是企业内部高科技人才队伍紧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三是高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加强。数字化人才的不足加大了转型的难度。

2 铁路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2.1实现平台化转型,构建数字化体系

数字化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有别于传统企业的竞争,主要以平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国铁集团逐步探索市场化和公司制改革,改革的步伐较小,所以数字化转型的难度较大。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骨干、代表性企业,需规划、制定相应的体系,实现平台化转型,才能在平台化竞争中求得更好发展,同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铁路力量。

2.2 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

一是要提高技术标准,在数字化智能化上要引进国内外高科技公司数字化转型方案,将新技术与铁路融合后形成的智能建造、智能设备、智能运营等成套理论和技术体系运用到数字化铁路建设及运维上去。二是要提升管理水平。面对新的技术和设备要不断更新管理标准,创新作业指导书,建立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

2.3 加大智慧铁路建设力度

世界主要高铁国家如法国铁路公司就在2015年提出的数字化法铁(DIGTALSNCF)战略,通过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联通列车,路网和站房三大区网络;将实现郊区线路无人驾驶,实时定位;最大化路网和库存利用率降低成本,实现系统简化和标准化,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限制碳排放,实现绿色铁路。日本JR东公司也已发布《技术创新长中期规划》,未来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建立一套安全辅助系统,捕捉事故预兆,为列车行车安全提供保障。国外铁路在融合应用方面,在工程建设,安全保障,列车控制等领域正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我国铁路也正处在关键时期,加快建设智能化铁路是目前重要的任务,国铁集团应该加大信息化设备的研发投入,把现有的各系统设备,有效融合形成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互通,加强资源共享。

2.4 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培养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数字化时代的人才结构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的数字化发展需要更多技术型,多元化的人才。所以,要鼓励搭建更多的人才孵化基地,创造学习交流的平台;要加大各单位、各部门间的学习交流和培训考试,提升员工的业务素养,夯实基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人才不流失,通过奖励机制鼓舞更多年轻人学业务,钻技术,敢创新,争一流。同时发挥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作用,不断培养人才,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3 结束语

在进入全面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已经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更需积极推进我国铁路数字化转型,提升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落实国铁集团 “三保三增”的战略部署,适应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尹娜. 铁路客站商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 (15): 45-47.

[2]殷玮川, 黄千. 我国铁路数字化转型发展对策探讨[J]. 铁道货运. 2020, 38(10): 34-38.

[3]张广福. 数字化铁路建设及其发展远景探析[J]. 施工企业管理. 2021, (11): 97-99.

[4]伍业君, 李朝飞. 中国铁路数字化转型思考[J]. 综合运输, 2021,43(06): 66-70.

[5]马明正. 郑万铁路数字化平台建设实践[J]. 铁路技术创新. 2018,(05): 13-17.

作者简介;陈彤,(1981年11月-) 男,上海人,汉族,本科,高级工程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