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全育人背景下“五位一体”学业指导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孙艺文
  
大丰媒体号
2022年21期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省吉林市

摘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文围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通过多元化学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学业指导实践平台搭建、学业指导内容的设计与开发、评价反馈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具有专业背景特色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业指导运行体系(“五位一体”学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业指导;五位一体

一、学业指导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我国当前学业指导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在:

(一)研究视角以借鉴国外经验居多

整理近三年以来学业指导研究相关论文发现,相当一部分视角以介绍、研究国外经验为主,如相关学者对剑桥大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布朗大学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学业指导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梳理了制度变迁和相关成果,对我国学业指导制度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以学业指导内涵和高校学业指导实践为主

截止到目前,我们国家的学者对学业指导内涵的研究趋于相同,徐涌金、徐斌梳理出大学生学业指导的基本要素;实践研究则主要围绕学业指导的现状和对学业指导的发展性探究两个方面,如大连理工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尚航、张德翔基于全国5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在我国高校的学业指导中缺乏一些专业和规范的方法,这样总体来看凸显出满意度还不够高,学业指导顶层设计不明晰等等。在一些学者以大学为基础的分析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学业指导暂时未能完全形成一个融通的体系,亟待完善自身机构和体系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学业满意度低

学业满意度是学生对于自己在校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的满意度,高校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从而从根本提高大学生对于学业各方面的满意度,是一个需要及时解决的重要问题。学业满意度低显示学业指导存在问题,学生对学业指导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形成主动寻求学业指导的习惯,自身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没有被重视。

(二)学业指导缺乏顶层设计

国内学业指导的理论研究较为单一的视角,对整体理论框架研究不足,突显不出在校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技能的重要性,学业指导的功能无法突显,忽视了对学业指导人员的培训,缺乏顶层设计,学业指导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标没有明确,没有开展有个性的,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活动,没有树立强化学业指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疏忽了学生的学业困惑,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

(三)学业指导缺乏时效性

基于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的学业指导体系的研究较少,对我国当前学业指导工作的归纳总结不足,针对性、实效性研究不够, 很少强化学业指导的职能,修订学业指导的规范和制度不够及时,开展学业指导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不够,缺乏全系统的学业指导交流平台,缺乏相关培训机制与考核制度,学业指导教师的职能与责任不够明确。

(四)学业指导尚未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针对某个阶段的大学生或某个群体(如专任教师、辅导员等)的研究较多,较少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角度开展研究和实践,全过程学业指导工作较少,缺乏有个性的咨询诊疗式指导,较少从根源进行学业指导工作,尚未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三、“五位一体”学业指导体系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深入挖掘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潜能,充分发挥平台育人、载体育人功能,打通学业指导在指导队伍、平台建设、载体创新等方面的壁垒,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的,营造和构建“乐于学习、善于指导和勇于创新”的浓厚学风氛围,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精心打造的学业指导活动和实践,培养主体思维、主动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进而为辅导员队伍提升学风建设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辟新的思路。

(一)搭建“金字塔”式学业指导实践平台,实现分层个性化指导

结合年级和专业不同,以学生为中心搭建“金字塔”式学业指导实践平台,分为基础平台、特色平台、拔尖平台三个部分,分别面向全体学生、有一定学习专长的学生、优秀拔尖学生。该平台是从学生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诊断定位、策略对标、绩效追踪等内容构建起来的。在通识课程教育学业指导的基础上,逐渐延伸到具有创新成分的试验课程,教师通过使用该平台,从一个课程教学者变成学习的陪伴者与促进者,同时,多元化的实验性质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从多方位构建,在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构建学习环境,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二)打造多元化学业指导组织

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组建多元化团队,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育相互渗透等方式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纳入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要求,提升专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水平,提升辅导员队伍对专业课程、实习实践等培养目的和要求的熟悉,不断增强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学业指导的积极性和能力,共同提升二级学院学业指导队伍的教育和服务水平。学院也可结合专业特色和校友力量搭建高低兼备、专兼搭配的多元化学业指导团队,在加强校内外合作中合理配置教学工作资源,对多方的资源与力量进行统筹,在全员参与的角度为在校学生打造配备一支由专兼结合的学业指导队伍。同时还可以联合校外学业指导团队与组织,例如行政部门与私人机构、用人单位,一起组建职业制的专业导师队伍,建立健全职业导师制学业指导制度,养成与在校学生的“导学”关系。在队伍中,所有老师并不是只是独立的工作个体,要与其他老师形成共同合作,协同办公,最终形成合理,建立长期有效的全过程沟通机制,从根源为学生的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有规划做指导,帮助在校学生养成较为科学与实际的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形成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研究完善二级学院大学生学业指导制度

针对大学生学业指导,拟研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与相关管理细则,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业指导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别学生设置学业指导的目标导向和指标点,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针对性、多层次、多元化、分阶段的考核评价模式。同时定期开展学情分析、学业满意度调研、就业意向调查、学术班主任满意度调查等,确保学业指导体系不断优化。应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考评机制,例如任课教师的考核指标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成果来考核;辅导员的考核指标则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情况、学生日常管理出错率来考核;科创中心教师则从对学生的科研训练成果、大学生创业率、就业质量等指标来评价,以更好地发挥各类教师的特长,为“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运行提供保障。

(四)开发设计针对性强的学业指导课程

根据年级和专业背景不同,开发专业启蒙、学业帮扶、科研提升等课程,通过朋辈辅导、企实习实践、系主任面对面、本研牵手等全方位指导活动将课程普及到学生中。以时间管理、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心理健康为项目单位,组建专业团队开发系列优质课程。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五位一体” 协同育人体系将体现在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全过程,从思想政治根基、学科素养、考研指导、科研训练、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方面,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将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自身需求和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进行,其中大一主要进行思想政治根基教育,大二进行学科素养教育,大三进行考研指导、职业规划指导、科研训练等教育,大四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

【结束语】

在高校工作中,“三全育人”作为所有教育活动都应遵循的核心教育理念,是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系统工程。学业指导体系作为新时代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全方位辅导学业活动的工作模式,由内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制度平台、内容活动和指导人员等多种要素组合而成。同时它也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关键一环和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和人生发展。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适合学校和学生的学业指导体系,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问题。“五位一体”学业指导体系在“三全育人”思想的支撑下,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立体多元化育人格局,对学生的全过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基于“三全育人”的“五位一体”学业指导体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适应新时代下育人模式的改进和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我国大学生学业指导状况研究——基于全国56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 尚航,张德祥.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9)

[2]“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J]. 樊玉华,陈涛,靳凯,崔静怡.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6)

[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研究[J]. 张静.  山西青年. 2020(09)

[4]浅谈“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教师如何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崔艳叶.  就业与保障. 2021(10)

[5]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J]. 李静,陈勇,赵盼,邓志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08)

[6]精准就业教育与指导体系构建分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 朱义清.  北京教育(高教). 20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作者简介:孙艺文,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业就业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