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模糊数学的《高等数学》跨校修学分教学满意度评价及实证研究

董丽华
  
大丰媒体号
2022年23期
辽东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跨校修学分是远程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跨校修学分的教学满意度,这对于提高教学改革效果有很好的促进和督促作用。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建立《高等数学》满意度“分指标评价模型”及“综合评价模型”。

关键词:高等数学;模糊评价;跨校修学分

引言

辽宁省教育厅2014年5月下发了关于跨校修学分课程试点工作的相关通知,省内各高校开始陆续实施。

如何建设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提高跨校修学分教学满意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本文提出了建立教学满意度“分指标评价模型”及“综合评价模型”,对教学满意度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鉴于“满意度”概念模糊性的特点,本文采用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

一、模糊评价中各项指标集的建立

1. 评价指标集是以影响学习者满意度的各种评价指标为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根据教育行业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内涵,本项目在筛选的基础上确立了由15项指标元素构成的评价指标集,即U=(u1,u2,...,u15),其中u1~u15分别代表以上各分指标。

分指标:教育环境、考核方式、线下指导、在线使用率、教学效果、建课方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集中研讨在线课程、用课方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对学生课后学习网络课程的管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学习条件、视频内容与教学匹配度、视频流畅程度、与其他使用方教师的交流。

各指标权重:0.073、0.068、0.074、0.058、0.075、0.077、0.055、0.070、0.057、0.070、0.057、0.068、0.073、0.069、0.056

2.评价指标级别的建立

本项目假设确立了5项评价指标级别,即L=(l1,l2,l3,l4,l5)

其中l1~l5分别代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项指标级别。

3. 评价指标的赋值

本项目依据5分制原则,确立了评价指标级别集中五项指标级别元素的对应赋值,即L=(l1,l2,l3,l4,l5)=(5,4,3,2,1)

4.分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确立了分指标的隶属度,并由此汇成指标隶属度矩阵R,即

矩阵第一行隶属于第一项评价指标,第二行隶属于第二项评价指标,......,第n行隶属于第n项评价指标。

5. 权重集的确定

权重是用来衡量某一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本项目确立的权重集为其中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W=(W1,W2,...,Wi), ( i=1,2,...15)

各指标权重:0.073、0.068、0.074、0.058、0.075、0.077、0.055、0.070、0.057、0.070、0.057、0.068、0.073、0.069、0.056

二、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1.分指标评价模型

2.综合评价模型

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前提条件

(1)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分别来自辽东学院2017级~2022级部分本科专业的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人数560人,收回问卷530份,在剔除不合理和不完整的问卷后,留下有效样本共500份。

(2)统计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500份有效样本问卷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得出分指标的均值和方差。

2.实证检验过程

(1)分指标权重值

按照分指标权重值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公式计算各项分指标权重(为第项的均值),分别计算,得出了分指标权重值:

(2) 分指标隶属度矩阵

计算分指标隶属度矩阵

将对分指标赋分(分别为5、4、3、2、1)的有效样本的人数分别除以有效样本总人数,所得的值即为相应的分指标隶属度值。

(3) 分指标评价值

通过 可以得到15项分指标评价值分为:

4.42,4.32,2.52,3.43,4.37,4.34,4.15,4.13,3.14,2.99,2.75,3.01,3.05,3.35,2.76.

(4)综合评价

通过 得出综合评价值C=3.547。

四、政策建议

(1)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很多课程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完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点开播放视频,但是不能认真进行学习,这样浪费了学生时间,同时浪费了资源。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用跨校修学分里面的课程,选取最能辅助课堂教学的视频课程,统筹安排线下、线上课程资源,这样可以提高线上课程资源的使用效果,同时解决课程的课时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对课后视频的学习内容进行测验,以检测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平台建设的软件工程师,应该优化学习平台,增加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监控管理,如果没有完成前一项学习,无法进入下一项学习,增加对学习质量的监管力度,这样会大大提升视频的使用效果。

(3)高校之间应该加强互动交流,不断优化教学视频,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内容等内容,通过交流互动,促进跨校修学分课程的优化和调整。

(4)《高等数学》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使用面广。但由于跨校修学分,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目前在建课方平台上,还很难找与我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程度完全适合的课程。

希望跨校修学分平台上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可以适合各类层次的选课学校的需要。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网络资源

[1]程乾,学习者满意度测评研究进展,浙江工商大学学报:49-51,2012年第6期.

[2]孙立新,关于药物分析跨校修学分的相关思考,教育教学论坛82-84,2017年第3期.

[3]王颖,跨校修学分教学实践与反思,大连教育学院学报:53-55,2017年第4 期.

[4] 汪侠,学习者满意度研究综述与展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2-24,2010年第l期.

作者简介:董丽华(1971.10-),女,满族,辽宁丹东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数理统计、优化。

项目类别:2021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共享项目,项目序号:1059

项目名称:《高等数学》跨校修学分课程的建设与革新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