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个性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发扬学生在知识素养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自主讲解活动;其次可以发扬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创新知识理解方式;最后还可以发扬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多种素养,获得全面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在性格、知识修养、思维方式、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展开契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创造,形成全面的素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品质的塑造等方面得到综合进步。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展开个性化的自主讲解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类型十分丰富,与其他的学科具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一些学生可以凭借自身深厚的知识修养对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做出独立性的理解;一些学生也可以借助其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获得丰富的学习收获。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方式对课堂知识展开自主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维的运用中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自主讲解活动。比如,在学习“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这一部分知识时,一名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张衡制作的地动仪,并自主探究地动仪的工作原理,讲解地动仪的具体作用。一名学生可以结合数学知识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过程,以及圆周率对于数学的重要作用,让其他学生了解到祖冲之对于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又比如,在“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这一部分讲述了中医知识。对此,一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讲解华佗和张仲景等古代名医的故事;一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就医经历,简单讲述中医的诊疗方法。而一些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各种中药材的图片,让其他学生了解各种中药材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运用各自的知识和方法对课堂中的知识做出自主的讲解,表现出自身充实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展开个性化的创新创造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一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阅读一些理论内容时会难以得到具体理解。而每个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能够对参观的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获得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运用个性化的方式理解相关知识,分享学习经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这种个性化的创新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实现思维的碰撞,进一步培养刻苦学习的品质。
例如,在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创新创造活动。学生通过浏览教材能够发现教材中讲述了多种类型的法律,每种法律从属于不同的方面,比较难以全面记忆。因此,一些学生可以发挥总结归纳思维,利用导图将这些法律划分为民法、刑法等不同的种类,构建知识体系。而一些学生能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会运用法律,因此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展开情景表演活动,提高理解的生动性。比如,在理解受教育权时,学生可以表演教师讲课、学生完成作业等场景。在理解健康权时,学生可以表演患者在医院中就诊的场景。而其他观看表演的学生也可以根据场景的特点说出相应的法律,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更为充分的运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知识的具体特点出,运用具有创造性的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进行创造力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三、展开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方式展开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创造美好的生活,让学生从多种方面得到充分锻炼。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空间,让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更加具有综合性。
例如,在学习《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这一部分内容后,一些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书法创作,书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名言,张贴在卧室中,激励自身刻苦学习。一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怠惰现象设置相应的提升计划。比如,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弱,因此可以调整作息习惯,在清晨尽早起床,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参与长跑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又比如,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急躁,经常不能集中精力。因此可以每天在傍晚利用一小时的时间进行投入新的学习,磨砺坚韧不拔的心态。而一些学生能够寻找生活中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事物,参与其他文化活动。比如,在公园中,学生可以观赏竹子,诵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古诗,借助见到的风景感悟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乡村中,学生可以观看乡村人民种植农作物的场景,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古诗,体会劳动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实践类型,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进行个性化的运用,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另一方面深刻塑造相应的精神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成为学习的主体,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进行思考与探索,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自主讲解活动,培养独立学习意识;展开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提高思维深度;展开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种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友艳.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策略[J].学苑教育,2021(14):95-96.
[2]张剑.借助多媒体和大数据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J].新智慧,2021(13):15-16.
[3]胡满姣,徐卫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个性化使用[J].教学与管理,2020(3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