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文本 “学习任务单”设计策略
摘要:具有任务驱动特点的“学习任务单 ”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以及实施运用,体现出了“为学生的学而教”的教育观,可以带领教师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需求上,用“教 ”服务于“学”,以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中的阻碍,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以课题组成员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在对学习任务单进行了简要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小学语文不同体裁文本“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方法策略,旨在发挥学习任务单的教学价值,促进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习任务单;设计策略
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指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至此,“学习任务群”概念正式提出,在此背景下,“学习任务群”下面的不同文本体裁的单篇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的如何组织与实施,笔者课题组成员以“预学-共学-延学”为主线,注重任务的选择,在针对不同体裁文本的学习任务单进行有效设计策略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单”能够增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利用学习任务单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的语文内在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中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文体主要有童话、散文与诗歌三种,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对不同文体的任务单的设计也就不同。
一、“童话”文本任务设计重故事
童话一般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的,作者在寓言童话故事的描写中大多会采取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很多童话故事中的内容以及人物都是越现实生活的,但是却能够从中表达出深刻的意蕴,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文体形式,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童话类文章的学习任务单设计中,教师应通过任务的布置,引领学生从童话故事的特点,发现童话故事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例如:《我要的是葫芦》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根据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的四个维度出发,课题组成员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用于本节课,用“设置了讲故事的任务”,采取了步步为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任务单”的预学单环节如图1所示,提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思维导图”任务一:画出故事。
在课堂上,基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继续给予学生讲故事的条件支撑,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在课堂共学环节设置了“思维大本营”任务二:讲出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三次挑战:
1.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2.根据绘本《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的连环画,你能完整地讲一讲故事吗?
3.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心得图片,想象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简单概括这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绘本《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绘本连环画,让学生从图中理解到了植物的生长规律,从而得出“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道理。然而学生讲故事,读故事的兴趣更加高涨起来,顺理成章地在延学环节设置了“智慧故事园”任务三:新编故事,把新编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将自己编的故事用连环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童话文体的学习任务单内容的设计,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想象力,利用好表现的特点,爱挑战的思想,从有趣的角度出发,在画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甚至演故事中,将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位。
二、“散文”文本任务重运用
在散文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散文与童话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散文大多具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散文有记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经常融合一起,大部分学生在散文的阅读中难以抓住其中的核心,因此导致学生阅读困难重重。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散文阅读教学类文章时进行“学习任务单”设计,就需要把握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目标,结合散文类文章的文体特点准备任务单内容,在发挥散文的育人作用的同时,更 重在要在创设情境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将单元的语文要素转化为阅读能力或者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之中。
例如:《西门豹治邺》是统编教材四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历史故事。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语文要素指向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本课课后练习题也对应了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即要简要复述课文,重点关注西门豹言行的句子,感受历史人物形象。
笔者在第一课时解决了故事的情节脉络,并找出了第10至第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体会了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大智慧。第二课时如何创新简要复述课文,如何全面感受历史人物形象,就成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基于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创设了秘书团为西门豹代写述职报告的情境任务,通过教师的引领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以凝练的语言,扮演西门豹向魏王述职的场景,当堂对西门豹治邺的功绩进行考核,进一步感受升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青史留名多俊杰”。
核心学习任务的确立,“学习任务单”内容的设计就有了方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什么叫述职报告?”笔者在预学单设置了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者请教父母,并简要写下来。
课堂创设情境,梳理课文脉络之后,笔者明确了学生要帮西门豹完成这个代写简要的述职报告并代述职的任务,并解析任务述职报告要注意事项,提供示范简要地写“调查民情”这部分内容,为学生自主探究,在“学习任务单”共学单上,简要清楚地写一写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作述职报告支撑。
延学单的内容设计,一方面要具有巩固当堂学习效果的作用,一方面要对于课文的相关学习资源加以提供,进行拓展。在《西门豹治邺》的“学习任务单”的延学单部分,笔者做了如下设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性质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对“学习任务单”的设计,除了应该重视散文中独特的表达能力的训练,还应该重视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白鹅》,丰子恺先生用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笔调,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从白鹅被抱回家的姿态入笔,三言两语提炼出白鹅给人的第一印象——高傲;继而通过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细致刻画,印证了这一特征,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突出白鹅的独特之处,文中运用了反语、对比的描摹方式,配合独特的语言风格,给人清新、明快、诙谐、奇趣之感,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这只白鹅的浓厚的爱。
课题组成员认为,此文不失为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写作特点,学习写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的优秀范本。而且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篇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写小动物,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那么,怎样运用恰当的对比、反语,把小动物写“活”,则是本课要重点掌握的写作方法。所以,在“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方面,重点指向了从文句品读中,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学习任务单”的预学单部分布置任务一:“我会写”---孩子们围绕一个方面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此环节为课堂上分享做准备,从而让孩子们发现,自己还没能把动物写“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在“学习任务单”的共学单部分布置任务二:“我会学”---初步掌握对比、反语,在师生的学习探究中,领悟大师的写法。在“学习任务单”的延学单部分,设置了任务三:“我会改”---修改自己的文章。课堂上活学活用,最后,老师范文引路,引导孩子们课后由写片段进一步尝试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为后面的单元习作铺路。
三、“诗歌”文本任务重材料
诗歌具有语言精练、语句押韵、情感丰富,跨越时空,意境深远的特点,与童话、散文类文章相比,诗歌更加抽象。在诗歌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拓展学习材料的方法来设计“学习任务单”,从而实现诗歌阅读教学的“反复吟诵”“知人论世”“抓住意象”策略的运用。
例如:《芙蓉楼送辛渐.其一》选自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诗人即景生情,情蕴景中,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新课标指出,古诗词的教学重在积累背诵。在“学习任务单”的预学单部分,笔者设置了“背诵导入,走近送别情境”的任务,课前让学生联系拓展背诵有关“送别”诗句材料,此环节既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更为后续深入感受诗人送别情境,做好了铺垫。
诗意语文的领航人王崧舟老师曾说:“给的材料是否高级,是一堂诗教课是否高级的衡量标准。”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感悟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了古诗教学的难点,笔者在“学习任务单”的共学单部分,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从故事,他人评价,创作背景几个不同维度来认识诗人王昌龄的材料,其次,在了解“玉壶”“冰心”意象时,提供了“冰心”与“玉壶”的最早出处的诗句:“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六朝 鲍照 《代白头吟》”拓展了李白,王维,骆宾王以“冰壶”自勉或者赞人,推崇磊落澄澈品格的诗句材料,如:
在“学习任务单”的延学单部分,笔者布置了让学生默写《芙蓉楼送辛渐.其一》,自学《芙蓉楼送辛渐.其二》,复习背诵上课学习的有关“冰心”“玉壶”的诗句。这个环节,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升华了主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更高的引领,同时又紧扣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对于诗歌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其实就是拓展诗歌背后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诗情,读懂诗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同文本体裁的“学习任务单”的有效设计,以学习任务单为支架,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方向,鼓励学生主动求知与探索,给学生创造出更多参与学习、产生疑惑、问题解决的机会,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设计“学习任务单”展开语文阅读教学,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敏晶.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设计与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1(7):59.
[2]黄小红.使用学习任务单,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教师,2021(6):67-68.
[3]陈立国.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设计与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通·D 刊(学术刊),2020(11):73-75.
[4]吴蕾.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9(24):94,96.
[5]丁扬.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4):36-37.
[6]赵斌.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J].小学生, 2022·2(中)2020(14):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