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从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之间的1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留学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TMFV、PSV指标较治疗前有增加,PI、RI指标较治疗前有降低,且观察组数据差异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
关键词:中医针灸;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
引言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高发的颈椎疾病,在发病过程中会因颈椎病变而导致椎动脉血流障碍没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全。目前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没有明确的治疗标准,西医通常采用口服血管扩张药物以及抗动脉硬化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是这样的治疗方式见效速度较慢,并且很容易复发。在中医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痹”的范畴,导致发病的原因是患者肝肾两虚、气血虚弱、痰瘀阻滞而导致的经络瘀滞,脑髓失养。本文将对中医联合推拿手法方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符合入组条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4例,男性33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37.15±5.31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3.11±0.64年,对照组患者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为24-66岁,平均年龄为36.98±5.42岁;病程为6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98±0.7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有可比性。
1.2治疗方式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采用被动训练及常规药物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取双侧风池穴、百会穴、颈夹脊穴、大椎穴和太冲穴进行针灸。其中百会穴的针灸方式是相扣平刺0.5寸,颈夹脊穴的针灸方式是直刺1.0寸,大椎穴的针灸方式是向着脊柱的方向针尖刺入0.5寸,风池穴的针灸方式是缓慢刺入0.5寸,太冲穴的针灸方式是垂直刺入1.0寸。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撵转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控制为30min,每间隔10min进行一次行针,治疗疗程为2周,每天进行一次治疗,疗程结束后暂停2d,然后进入下一个疗程,总计两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的针灸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1)在患者身体保持放松的情况下对患者的颈部进行3—5min的推揉,在患者的背部左右位置进行30次的缓叩处理,然后一手扶住患者的铜锭,一手托住患者的下颌,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左右环转摇动,然后对患者两侧的桥弓穴位进行按摩,并从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到耳后的方向对患者进行提拉,时间控制在2—3min。(2)对患者的颈项采用一指禅推法进行5min的禅推,然后对患者的颈韧带记性1min的弹拨,然后对患者的背部和肩部采用双滚推拿手法进行治疗5min。对患者的肩部和颈部进行1min的提拉处理,最后对患者的颈板间进行一次左右摇动.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2血流动力学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流血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TMFV、PSV指标较治疗前有增加,PI、RI指标较治疗前有降低,且观察组数据差异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3、讨论
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久站或者久坐是人们工作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从而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要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发病的过程中会导致椎动脉的血流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眩晕等一系列的症状。而导致椎动脉血流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颈椎出现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以及关节突增生等情况而使椎动脉受压,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眩晕、恶心等症状。所以在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椎动脉血流供应进行调节,将血流供应调节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的对比数据可以发现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有效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和降低血流阻力,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加快速地恢复。这是由于在推拿手法能够有效地调节颈椎小关节紊乱,使颈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从而使颈椎平衡得到重建。同时通过推拿手打还能够对颈椎局部的组织微循环起到促进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患者体内致痛物质的新陈代谢,从而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了降低。
综上所述,中医联合针灸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远建,苏现伟,宋百莲.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8):91-93.
[2]李丹,吴兴立.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0):130-132,145.
[3]薛愧玲,贾淑丽.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医学报,2020,35(8):1789-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