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藏品助力提高青年非遗文化教育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摘要:非遗文化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衔接性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非遗文化教育蕴含着社会价值、文化内涵、价值观等。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实际理解中具有难度、其他文化入侵、多元文化的发展、网络信息爆炸增长,造成许多非遗文化失传等现象。河北省引入“数字藏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新方式展现给大学生,调动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大学生在复杂环境下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对学生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因此,本文以青年对“数字藏品”助力非遗文化教育的接受度为切入点,在“数字藏品”爆火背景下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次研究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运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将大量高校青年的态度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整合,分析研究出高校青年的总体态度及问题对策,以期提高青年对于“数字藏品”的接受度,提升青年学习文化内生动力。
关键词:数字藏品、青年、认知度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近日,数字藏品逐渐在走进大众的视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企业都开始试水数字藏品。一时之间,数字藏品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同期7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数宇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指出,支持探索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数字藏品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除此之外,其他地区也相继发布关于支持数字藏品发展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伴随着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数字藏品,行业对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满怀期待。
1.2研究目的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引进“数字藏品”以及其他类型非遗文化产品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普及非遗文化在青年中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并通过分析整合青年对于数字非遗的接受度以及相关问题的调研材料,分析现状及其作用机制,切实助力河北省非遗文化教育研究,实现非遗文化的普及化与数字化,带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概念阐释与逻辑思路
2.1概念阐释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数字藏品逐渐在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大众对于数字藏品有一定的接受程度。那么对于一些博物馆内藏品甚至是非遗文化,利用数字藏品的方式将其传播到大众的视野中,尤其助力青年非遗文化教育发展。
2.2研究逻辑与思路
以青年对“数字藏品”助力非遗文化教育的接受度为切入点,在“数字藏品”爆火背景下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次研究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辅之以理论研究,从实地调研中得出客观结论,进行深层次分析。由表及里,将大量高校青年的态度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出高校青年的总体态度及问题对策。
三、数字藏品的发展困境
3.1青年对数字藏品的认知尚有不足
数字藏品是作为一个小众文化开始兴起的,一开始受众范围较小。很多青年没有了解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词。数字藏品区别于其他实体艺术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数字藏品属于虚拟文化产品,该持有者对于该藏品没有版权,除了收集和欣赏,也没有更好的用途。
3.2创新与制度问题
在数字化的时代,数字藏品又身为数字化衍生的产品,网上信息更是真假难辨,在交易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风险,并且国内的数字藏品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去保障。政府对于数字藏品的监管力度也不够,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制度保护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人对数字藏品的认识和发展。
3.3青年对于非遗传文化的认知较少
青年对于非遗传统文化了解很少,甚至没有了解,非遗文化在青年的印象中都是古老、刻板的,虽说以引进数字藏品的方式让青年人开始接触了解非遗文化,改变对非遗文化的看法,但是这些对青年人的吸引力远远不够。
3.4数字藏品的做工及版权等相关问题。
网上有些相关的数字藏品做工不够精致、产品过于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没有使青年眼前一亮的惊艳;做工优良的数字藏品的版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易被同行之间模仿,导致粗制品较多的流入市场。这很容易使青年人放弃对非遗文化的热爱,非遗文化依旧没有打开青年人的市场,走到青年人的眼前。
四、数字藏品发展建议
4.1政府层面
4.1.1加强构建监管制度
目前,数字藏品作为新兴事物,其相关的监管政策仍有一定空白空间,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亦应尽快建立权责清晰、程序规范、统筹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警惕防范跟风炒作、伦理风险、数据安全绑架、金融化、证券化等,要对行业加以标准、法律等层面的多维度管理监督,推动行业健康、合规发展。
4.1.2加快出台数字藏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目前,我国在数字藏品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仍是空白状态,这也导致了一些非法组织对数字藏品的非法交易,严重损害其正规意义与价值。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有利于解决当前数字藏品发展阶段的争议。
4.2社会层面
4.2.1加强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引导教育
消费者与投资者对于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在不了解新兴事物的前提下容易出现跟风现象,为减少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损失,社会层面要重点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引导年轻人群体加强对非遗数字藏品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组织相关的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等,使大众对非遗数字藏品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2]
4.2.2提高准入门槛,重视版权保护,发挥正向价值
相关平台要重视非遗数字藏品的版权保护,不能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同时,也要积极创新,使数字藏品融入非遗元素和时代元素,利用数字藏品平台传播优秀文化和正向价值。
4.3个人层面
4.3.1准确了解相关信息,不能盲目跟风
对于个人而言,数字藏品是一个神秘而新奇的事物,这就导致很多人不去了解事物的真实信息,而听取他人传言,导致盲目跟风,最后造成自我损失。只有真正地去了解学习数字藏品的相关知识,才能认识的其内涵,才能真正发挥数字藏品的价值。
4.3.2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和正向价值
对于喜爱非遗数字藏品的大众,不仅要积极传播其优秀文化和正向价值,遇到一些负面的作品或文化输出,也要及时举报反馈,共同构建良好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
五、结束语
非遗文化与数字藏品相结合,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数字藏品重新走进青年人的视野,不仅提供了一场绝美的视觉盛宴,还激发了对非遗文化的关注,拉进了青年人与非遗文化的距离,让他们更加深入走进非遗文化,满足了青年人的精神文化。这是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碰撞,是传统与时代的结合,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中依旧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六.参考文献
[1]刘睿卿.博物馆文创衍生品与非遗文化融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DOI:10.27212/d.cnki.glnsu.2020.001091.
[2]元宇宙狂人.国内数字藏品与国外NFT有六大方面的区别[J].https://www.inftnews.com/37781/
[3]车智斌.“元宇宙”视角下数字藏品发展的思考[J].客家文博,2022(03):17-22.
[4]钱军,唐敦哲,顾研,黄毅.我国数字藏品市场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银行家,2022(08):83-85.
项目名称:河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1183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