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以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摘要: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路径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辅导员能力提升和学生成人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课程论,采用同伴教学法,建立以课堂、观点、方法和要素为单元的COME育人模型,以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主题班会课实践为例,对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最后叙述了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意义及实践反思。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程化、建构主义、COME育人模型
0、引言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而主题班会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不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管理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高校主题班会课恰恰可以体现辅导员教育者和管理者的二重身份,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高校主题班会是以辅导员所带班级为单位,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学生的需求来确定课程主题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风。
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对主题班会课不重视的情况,班会时间得不到保证、缺乏系统性、学生参与度不高。主题班会课程化将对高校班会的实施有制度化的保障,使班会的开展能够富有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发挥主题班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主题班会课程化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课程论,采用同伴教学法,建立以课堂、观点、方法和要素为单元的COME育人模型,对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与实践。
1、COME育人模型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1]。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和学习观作为四个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和同伴教学等。其中,同伴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而在同伴交流讨论中主动建构获得知识。特别是在大班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度,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果。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课程论,采用同伴教学法,建立以课堂、观点、方法和要素为单元的COME育人模型。该模型以学生为中心,由课堂(Classroom)、观点(Opinion)、方法(Method)和要素(Element)四个单元构成,遵循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和学习观之间的内在规律。采用同伴教学法,借助雨课堂、慕课等网络平台,形成多人同时发声的交流互动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不断促进学生对主题班会内容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
2、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路径实践
班会形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班会内容贴近材料类专业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把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班会效果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通过启发引导、参与体验、交流探讨,激发学生思考和实践,将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探索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实践。
按照“学生管理思政化→主题班会课程化→技术手段信息化”的思路开展实施工作。以建构主题理论为指导,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同伴教学法,以课程化“两性一度”标准,开展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路径探索和实践。
总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在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重视辅导员、班主任、外聘专家一体化育人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同伴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3、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实施方案
3.1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
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必须依靠学校学工部门、教务部门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将主题班会形成一种培养体系并纳入课程计划。班会主题的选定需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紧紧围绕新生入学适应期、学习生活困惑期、职业发展迷茫期、毕业就业恐慌期等关键教育阶段和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期,有针对性的设计班会主题,并制定大一至大四学生发展的系统性计划,保证日常思想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课程目标主要为:(1)记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等基本知识;(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3)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主题班会课程总共48学时,分为8个学期,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相应主题班会。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家国情怀、团队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愿意并有能力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理念。
3.2 基于翻转课堂的同伴教学
按照辅导员1:200配备学生标准,主题班会务必为大班教学形式。而同伴教学就是针对大班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形式,有机借助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课前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借助超星尔雅或者智慧树平台,学生可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开展线上视频学习,还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讨论和提问,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对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和理解起到强化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后台系统统计学生线上预习情况,为后面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课后通过学习通平台,教师根据每位学生课前、课堂的参与情况,发布具有一定挑战度的、开放性的题目,以知识竞答、班团建设等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讨论、分析、评价的积极性,对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起到辅助和强化的作用。
3.3 结构化评价体系
主题班会的课程化建设除了有系统化的班会主题之外,还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多元化的反馈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评、学生对教师评价、对班会效果评价等。通过听取不同主客体对于班会内容和效果的反馈意见,有利于不断更新和优化班会内容,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主题班会教育过程中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提升自我。
4、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实践反思
4.1零学分制
因为目前主题班会的学分是零学分,这也就对学生没有了任何的约束力。建议将主题班会课程化后结合学时设置相应的学分考核、评奖评优机制,推动主题班会课程化,这样才能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权威性。
4.2学生参与度不够
关于每学期主题班会课上的主题,除了个别按照学校、学院来统一要求之外,其他主题都由辅导员自主安排。如果主题班会课偏于理论讲述,学生会觉得形式不新颖、内容单一。为了吸引学生,辅导员就要在主题确定、内容设计、形式展现、教学技巧等各方面花费心思,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4.3 辅导员队伍的思政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辅导员目前的招聘条件是要求中共党员,政治素质高,品德优秀,作风正派,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等,对其专业并未做过多要求。在辅导员队伍中,只有小部分辅导员是思政专业出身,因此学校需完善相应的思政科研培训机制,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4.4 课内和课外的联系断层
主题班会是学生课外培养的第二课堂,在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地设计了如学生生活成长、学风学情分析、未来职业规划、班级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主题。但如何结合第一课堂,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与课外实践精准对接,将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与专业学习有效衔接,仍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主题班会课是否可以多设计一些可实际操作的实践活动,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究、去实践。
综上所述,主题班会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需着眼于学生的需求、思想动态、学院要求和时代发展方向,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出发点,加强课程创新,提升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Fraser B J . Classroom Environment Instruments: Development, Validity and Applications[J].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 1998, 1(1):7-34.
项目:2020年西南科技大学学生教育管理与改革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与实践”20sxb120
作者简介:甘露(1993-),女,四川眉山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