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专业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在电力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建立教学制度、设计培养模式、保障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实践、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
引言:二十一世纪资讯科技高度发达,在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需要有创造力、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人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就目前国内大学电气工程与电子工程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这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社会对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问题
从专业技术、公共基础课、实践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三门课的比例是5:3:2,因此实践课的比重要小得多。近几年,实践课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教学内容的比例由4:3:3的调整,使之更为合理。不过这门课的结构并不完美,虽然同样的学分,但是在南都布艺上,每个人的投入和投入都不一样。目前很多大学的电子工程和自动化专业都可以通过交易来获得学分,一般情况下,只要参加相关的实训课程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而理论知识则要通过大量的测试来获得,这就导致了这类专业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二)实践教学问题
目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四大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教学和毕业设计。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节能问题也显现出来,其原因有:第一,电子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离。因此,许多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老师提出的操作程序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要求上,这必然会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第二,一些老师的实习课程设置不够严谨,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不把这门课当回事,反而会把它当成一种可付诸实施的工作,而且还容易造成剽窃。第三,一些高校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大都是粗浅的,这就导致了该课程在培养学生深层能力素质方面的能效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第四,毕业生的设计太过简单。有些高校对电子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的制定,通常都是由老师来定,学生的选择不多,而且所用的模型也比较老,没有实际意义。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为了建立一套科学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从全面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入手。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教学目的,增设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实习环节,强化了实习技能的训练。在全面的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技术的实际操作练习,并遵循逐步、点到面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抛弃那些晦涩难懂、知识落后、与现实脱节的知识,注重实际应用,注重实际应用。
(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工作对师资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提高其职业素养,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方面进行。一方面,大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状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利用闲暇的时间来强化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另外,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让他们主动参加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实习,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同时也要聘用有关专业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竞争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创新教育方法,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第一,要转变教学方式。在电子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应转变教师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逐步向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和创造能力。第二,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将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整合,从多角度、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双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课程设置的优化和创新。强化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等验证性实验,积极开设技能应用类的教学,以达到设计、制作、调试、测试的全部功能。
(四)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工作
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第一,加强课程实验教学的独立性。从本质上讲,课程实验实际上是技术实践性融合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各高校应在课程中增加“导向性”和“开放性”两种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第二,对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课程设计的审核,采取检查、考核、挂钩的方式来减少或消除剽窃现象。第三,在电子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的实践模式,同时也可以引进与企业的合作来培养应用人才。第四,在毕业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的热点问题之外,还要和学生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些新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课题。此外,还可以参照一些优秀的高校,提高项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企业对电子技术和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硬件设施不健全等问题。高校要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化电子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科技知识,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瑜.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优化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8(03):189.
[2]姜顺清.张翠玲.吕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8(01):50-51.
[3]史建平,刘明芳,赵平尧,韩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调查研究———以A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7,30(06):81-85.
李明 男 1989年8月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 台州市八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317100 本科 工程师 方向: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