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才回流的动因及困境研究

吴毓淇
  
大丰媒体号
2023年1期
湖北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2

摘要: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伟大目标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对改善国计民生来说至关重要,党更应做到始终地把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抓好全党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稳步推进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振兴战略。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地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吸引农村人才回流。人才永远是我们实现科学创新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第一资源,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农村人才回流效果并不明显,还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欠缺以及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出发,分析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农村人才回流动因及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策略,最终实现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才回流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概念

(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在这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社会内部主要经济矛盾格局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区域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协调、差距过大这样的矛盾问题仍显得比较严重并亟待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关键。农村该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更好,仍然是党和全中国人民最重要但也是最艰巨的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总体发展布局方针有20个字,五个主要基本发展方面,分别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之相对应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五个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要想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第一要素。

(二)乡村人才振兴内涵

当前时期,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滞缓,农村人才的结构、素养、规模数量和效率与农村内生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也逐渐扩大,人才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突破农村不利条件的限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辅以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培养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农村的发展更加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

(三)人才外流和人才回流

人才外流是人才流动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是指本地户口或者在本地区就业的人才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更优渥的生活质量而离开本地去大城市就业。而人才外流又分为人才流失和人才溢流。人才流失是指对本地区发展具有价值和贡献的人才受到某些特定因素的影响离开本地流向其他地区。人才溢流是指对本地发展并没有太大价值的人流出,人口流出对本地的经济发展也并无建设性、实质性影响。

人才回流与人才外流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人才回流主要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受到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选择回到农村地区工作,从外地回到培养地。国外有学者将人才回流称为“Brain gain”,意味着“智力的增加”。很显然,人才回流不是简单的意味着人才数量上的增长,而是人才回流所带来的本地区所有的智力的增长。人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农村地区将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一定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反之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智力回流,充足人力资源,推动人才振兴,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二、人才振兴的必要性

(一)人才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稳步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之相伴随的是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导致经济发展滞后。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城市和农村之间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而是具有相关利益的共同体。城乡关系融洽会促进彼此的良性循环发展,落后的农村经济会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只有打破割据,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要在城乡中充分流动,农村才有可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产品和优美的的生态环境。

(二)人才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应然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可见人才的振兴是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目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地区缺少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工作待遇没有吸引力,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通过引入和培育一批乡土人才队伍,能够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另一方面,人才振兴是推动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现代农村的发展需要一批懂得专业技术、具有相关管理经验和具有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人才来引导,从而将农业科学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真正推动农村的经济的发展。

(三)人才振兴是国家实现新一轮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也是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资源和人力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一个民族要想在国际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保持话语优势和战略主动权,就须臾不能放松对人才的重视。

三、农村人才回流的动因

(一)数字经济繁荣发展

近年来,“直播+电商”的网购新模式风生水起,直播带货呈井喷式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添砖加瓦,更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农村直播电商行业异军突起,目前“直播+电商”这种新业态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农村地区延伸,由此产生了“新农人”这一新生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凭借门槛低、传播范围广、信息量大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地区销售渠道窄、宣传经费有限以及销售人员不足等情况,降低了创业成本和风险。很多农村地区的家庭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改善了家庭状况,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

(二)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

农业是三大产业之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而农产品是人类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石。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工具不断革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也需要更加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关操作经验的高质量人才来进行指导。农业现代化、科技化要求用更少的人力、更先进的机械、更精湛的操作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为人才回流提供了机会。

(三)农村产业结构革新

过去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与方式的单一、技术相对落后仍是目前导致广大农村经济长期发展步伐缓慢、与广大城乡差距持续不断持续增大的一个关键社会因素之一。在中国乡村全面振兴国家战略思路的有效推动下,对现有农村产业结构要进行合理优化和动态调整,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的特色,因地制宜,将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抓住农村发展的特色,因地制宜,不断提升农民的农业观念和思想。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协助农民发展其产业。例如旅游业,生态农业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人才回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国家出台政策促进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各地区政府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吸引、培育、聚留政策。例如国家还给各地农村各类人才引进企业免费发放各类人员创业培训服务基金补贴、医疗补贴、购房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及为解决职工安居返家费、帮助人才家庭解决好其子女们的就医上学费用等困难问题,增加对高层次人才成功引进或回乡投资落户的社会吸引力。

四、农村人才回流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自然环境恶劣降低人才返乡意愿

我国大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地处较为偏僻高寒山区,交通相对不便,使得这部分人难以直接就与农村周边经济社会资源所分割开来,基础设施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很严重不完善,增加了人才返乡的生活成本。由于农村血缘宗族庞大、居民思想落后抱有封建迷信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教育资源匮乏、就业岗位少、工资待遇不丰厚、创业条件不足和风险大等外在因素,使得大部分人才大多想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就业。

(二)传统家庭观念使人才返乡意愿淡薄

农村大部分父母认为自己家庭祖辈都是农民出身,缺少教育资源、关系人脉,倾尽所有培养孩子出人头地,希望孩子去大城市增长见识、寻求更好的工作、成家立业、培育下一代从而改换门庭。还有就是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的观念,认为出去工作不管混的怎么样就一定是好的,回家乡工作却被认为是没出息。正是在这种偏见的影响下,许多农村人才对返乡工作存在偏见,即便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很大、生活成本过高也不愿意回到家乡工作。

(三)政府有关人才吸引相关政策还不完善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2月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完善人才引进管理体制机制。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需要匹配合理的人才机制保障其权益。但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乡村所建立的人才机制普遍还不够完善,缺乏乡村人才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具体措施,激励保障制度不健全,单方面、简单的情感召唤或行政的强制命令难以让人提高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不利于乡村人力资源的吸引、管理与聚留。

(四)政府宣传力度小降低人才回流热情

地方政府、学校、新闻报道媒体等是宣传国家就业政策的主力军。虽然距离提出乡村振兴计划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但仍然有大多数外地人才不了解本地的相关优惠政策,对农村的了解只停留在农村生活环境差,工资待遇低,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这些阶段。这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学校、媒体等对农村人才就业政策的,实施和解读存在滞后现象,宣传效果不明显。

(五)农村就业机会少导致人才回流难

由于近几年疫情原因的影响,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创业风险也不断增大,许多从农村出来的人才更加倾向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家企业等传统观念中的“铁饭碗”工作岗位。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岗位需求少、竞争激烈,导致许多想进入体制内的人才没有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以第一产业为主,且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下,人力需求大大降低,新生产业不足以创造容纳大量人才的就业岗位,在两者作用之下导致人才回流更加困难。

五、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政策引领,完善人才引进管理机制

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对农村地区出台一些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与激励政策,提高返乡人才的工资待遇,完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机制,为人才返乡创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解决人才返乡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村岗位的吸引力,更好的留住人才;加大宣传力度,与外地工作、受教育人才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准确掌握人才返乡意愿并给予支持。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农村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城市化进程将会放缓,要想经济稳定发展,要以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居住环境,构建畅通便利的城乡交通网,增加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三)高校贯彻国家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各个地方的教育资源与农村地区建设进行相关对接,国家出台了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促使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增长,促进高校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标新农村建设,采用定向培养农村专才等制度,从而设计出一套具备本地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使高校输出的人才与当地新农村建设 需求的契合度更高,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另一方面,青年人才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时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进程。

六、结语

农村人才支撑问题一直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乡村振兴要求各地要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乡村本身的优势资源,综合运用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管理、聚留和有效抑制人才流动体系,才能踩根本上解决这一核心问题,进而真正建立起乡村人才后备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霞.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山西农经,2022(13):54-56.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2.13.018.

[2]李文.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人才振兴思考[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2):138-140.DOI:10.20028/j.zhnydk.2022.12.046.

[3]沙从浩,卢红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振兴的困境及应对[J].当代农村财经,2022(06):9-13.

[4]李思思.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2(06):25-27.

[5]常婧.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农家参谋,2022(10):32-34.

[6]倪祥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2):12-14.

[7]王婷.乡村振兴背景下“直播带货”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03):56-57.DOI:10.16815/j.cnki.11-5436/s.2022.03.021.

[8]王毅,陈迎雪,闫迎春.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问题探索[J].山西农经,2021(18):143-144.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1.18.061.

[9]张铧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振兴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21,12(26):17-19.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1.26.013.

[10]魏乐仪.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考[J].甘肃农业,2021(08):22-24.DOI:10.15979/j.cnki.cn62-1104/f.2021.08.008.

作者简介

吴毓淇(1998.08.09),女,汉族,湖北十堰,研究生在读,单位:湖北大学,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湖北省武汉市,43006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