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但是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传统的语言课程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如何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和改革举措。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引言
产教融合是实现高等教育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势在必行,并且必须要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要求及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加入 WTO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使得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力量。由于这些高校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完善的培养机制,加之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以及教师科研水平、科研能力普遍不高等因素影响,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未得到提升。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教育体制和制度入手,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专业之一【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全球范围内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商务英语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日益重要性,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可以说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当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思维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日渐频繁,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学生缺乏国际贸易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等。因此,高校需要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使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多是围绕着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展开的,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则与此不同,其特点在于强调以商务英语为基础,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围绕国际贸易及相关学科展开,并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从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情况来看,其课程体系设置与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2】。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实际商务贸易经验;学生缺乏系统学习商务知识的机会;教材内容和实践教学脱离实际,与学生学习需求相背离;忽视职业素质及企业文化理念培养等。
(三)缺乏校企合作
目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方面,由于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普遍缺乏校企合作,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和纽带,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只能接触到课堂上知识层面的东西,而对企业工作流程、职业素质要求及工作职责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因此,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校企合作作为保障,积极探索实践新途径和新方法。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和改革举措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渠道。国家积极倡导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市场办学,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帮助学生找到实习和就业岗位。商务英语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也是一门集应用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要想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打造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应充分发挥其优势特点,注重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3】。
四、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特点,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要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需求规律,立足学校专业实际和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构建“学科+行业+产业+项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校企协同育人【4】。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在教学模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相结合。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产教融合理念,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产教融合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是教学的主要载体,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决定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商务英语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的涉外商务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为导向,以应用为特色,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了以“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为核心的“4+2”课程体系。其中“听”就是要强化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说”就是要加强英语的口语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等途径来实现;“读”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主要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同时,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来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如:外贸跟单、国际营销等【5】。
结束语
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重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创新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构建以应用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当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从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来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佳婕.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上海商业, 2022(10):3.
[2]李娜谢慧徐冰.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J]. 黑河学院学报, 2021, 12(6):2.
[3]朱海涛. 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究[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3, 26(1):5.
[4]何永峰.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数据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6):4.
[5]白刚, 刘艳春, 王维明,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西部皮革, 2022, 4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