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雕版印刷“非遗”传承新路径
——以桂林东西巷厚博坊为例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以桂林东西巷厚博坊为例,探索雕版印刷传承的新路径,研究民间非遗资源开发与传承的新模式,希望能为雕版印刷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创新非遗文化保护体系。
关键词:雕版印刷;非遗传承;新路径
一、桂林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的困境
桂林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雕版印刷作为传统印刷技术,它与印刷术一起,从古代的民间“书册”制作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印刷术、文字记录等,成为我国古代印刷史上一项辉煌灿烂的工艺技术。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不使用雕版印刷,但是雕版印刷技艺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传统美学观念、工匠精神和历史记忆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桂林雕版印刷技艺却面临着许多问题:第一,受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影响,许多传统雕版印刷技艺面临着失传危机;第二,由于雕版印刷术是一项纯手工技术,制作过程需要经过“选纸、刻版、印墨、刻字、施纸、晾干”等多道工序,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许多手工技术逐渐被现代机器所替代;第三,从工艺流程层面来看,桂林雕版印刷技艺工序复杂繁琐,生产效率低下,缺乏相关人才支撑,桂林雕版印刷技艺传承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二、雕版印刷技艺传承新路径——“厚博坊”的创新与实践
桂林彩色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一种古老的印刷技术,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技艺必须要与新时代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厚博坊作为桂林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品牌,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现代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调研笔者总结发现,该工作坊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进行了品牌化、年轻化创新,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桂林雕版印刷技艺。
1. 以雕版印刷非遗体验为媒介,打造“非遗+文创+旅游”新业态。近几年来,“厚博坊”非遗工作室积极主动地借助各种平台进行品牌推广,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学生、游客走进“厚博坊”非遗工作室,不仅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桂林雕版印刷技艺的历史和传承人,而且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到雕版印刷技艺,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传承与创新桂林雕版印刷技艺方面,“厚博坊”非遗工作室将桂林雕版印刷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同时,“厚博坊”非遗工作室也在积极创新传承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3. 利用新媒体多途径传播桂林雕版印刷技艺。桂林雕版印刷技艺传播途径较为单一,受众面窄,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桂林雕版印刷技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在新媒体平台上,“厚博坊”非遗工作室开设了“厚博坊非遗工作坊”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账号,定期推送关于桂林雕版印刷技艺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积极宣传推广桂林雕版印刷技艺产品和传承人。
三、“非遗”传承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载体,其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非遗传承的“三个坚持”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在“尊重历史、立足现状、着眼未来”的原则下进行,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依法保护,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二是坚持有效保护,在坚持依法保护、注重实效的基础上,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活态传承、有效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整体性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让非遗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大的生命力。
2. 非遗传承的创新思路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桂林雕版印刷技艺,其核心价值在于传承、创新与发展,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我们不仅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经营相结合,还结合时代需求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还将产品研发方向由实用性转向了观赏性、收藏性、体验性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雕版印刷产品也从单一的实用工具逐渐转向了具有观赏性的实用工艺品,其中包括: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文化用品、收藏品等。
四、结语
本文以桂林东西巷“厚博坊”非遗传承工作室为例,结合桂林东西巷“厚博坊”的发展历程,来看“非遗”传承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可行性。在文化产业方面,利用“非遗”传承工作室为载体,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文化展览、非遗培训等方式将“非遗”技艺展示和发扬,增强大众对“非遗”技艺的认同感,从而达到传承发展的目的;在旅游方面,桂林东西巷“厚博坊”已成为游客参观桂林雕版印刷技艺、了解桂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需要不断地加以创新和发展,才能在不断发展中走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汪世晓. 雕版印刷的传承与当代技术运用[J] .2020,28(01).
[2]赵文文,陈丽菲. 杭集扬帮雕版印刷技艺的价值与现代传承——以广陵书社为中心的考查[J].2021(01).
[3]苏瑞霞.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江民:倾全部身心,守护印刷史上的“活化石”[J].2019(18).
课题资金:2022年广西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雕版印刷“非遗”传承新路径--以桂林东西巷厚博坊为例》(课题编号:20221364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