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区域游戏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在幼儿教育体系当中,游戏是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教师教学主要方式。区域游戏的实施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有助于解决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下文简要论述区域游戏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并对区域游戏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和区域游戏的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引言: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幼儿教育同样也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南》当中明确要求,教师要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阶段,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引入区域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塑造幼儿品德,提高其综合能力。因此,研究区域游戏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现实意义。
一、区域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品德习惯培养
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行为习惯和品德素质的培育十分重要,通过幼儿的行为习惯能够判断其身体健康状态。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发现,部分幼儿在活动期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怎样帮助他人,如此对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利。教师可以通过区域游戏,为幼儿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增强其游戏体验,在游戏过程树立帮助他人的习惯。教师可组织团队游戏、合作游戏,以游戏为载体,让幼儿形成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循序渐进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与他人合作观念。
(二)有助于提高幼儿自制能力
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获知,部分幼儿的自我控制力不足,在活动当中可能出现不遵守规则、不礼让他人等行为。幼儿自控能力弱,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在区域游戏组织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各类游戏,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区域活动形式多样,材料丰富,不同材料对于幼儿的自制力培养作用不同。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拼图游戏,这类游戏不但具有益智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幼儿耐力,长期坚持对于其自制力的增强有促进作用[1]。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信心、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设置区域活动,首先要考虑幼儿需求,明确幼儿能力基础,尊重其主体地位,为幼儿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考虑幼儿游戏能力和认知能力,设计游戏情节,让幼儿“跳一跳摘到桃子”,增强其游戏自信心。在育人过程,教师要尊重幼儿想法,想象力丰富是幼儿的天性,教师要站在幼儿角度对于其想法进行理解,通过区域游戏设计,满足幼儿需求,设计针对性游戏,让幼儿容易完成,提高其自信心,让幼儿在游戏当中体验到成功,为其健康心理形成奠定基础。
二、区域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一)丰富性
在区域游戏设置方面,教师要运用丰富性原则,为幼儿提供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使其在不同区域参与游戏,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丰富多彩。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组织,在早晨,组织幼儿参与晨练游戏;课间,组织幼儿参与折纸游戏,根据幼儿能力和游戏需求,为其提供游戏材料,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戏过程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世界,受到多元化游戏氛围的熏陶,发挥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启发性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区域游戏的方式,教师要设置具有启发性的游戏,游戏之前向幼儿明确游戏规则,使其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参与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还要将游戏过程注意事项向幼儿明确,使其能够注意自身安全,树立“友谊第一”的游戏观念,不可因为比赛输赢和他人产生矛盾。在游戏过程,如果遇到困难,幼儿要及时向老师求助。同样,教师的启发引导也十分重要,幼儿参与游戏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明确其动向,保证幼儿游戏过程的安全,让区域游戏活动有序进行,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2]。
(三)发展性
区域游戏活动设计,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兴趣、能力、认知等能力发展出发,引领幼儿通过游戏和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区域游戏活动创设过程当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内容,对幼儿认知进行启发,调动其产生积极情绪。对于小班幼儿,可以设计缓解其消极情绪类型游戏;中班幼儿设计感官类区域游戏;大班幼儿设计思维性、启发性游戏,利用不同类型游戏,调动幼儿探索世界的热情,启发幼儿心智,提高其对世界的认识。
三、区域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区域游戏,引导幼儿情感
1.培养幼儿积极心理
幼儿情感需求具有多样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教师需要将幼儿情感诉求考虑其中,设置区域游戏,满足幼儿内心诉求,通过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热情。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于幼儿情绪进行疏导,使其能够通过游戏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积极的态度,克服消极情绪,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比如:考虑到大部分幼儿喜欢汽车,所以,在区域游戏活动组织阶段,笔者投放诸多赛车模型,打造“汽车区”,引领幼儿参与区域游戏,主题为“文明出行”,幼儿在游戏阶段,笔者为其讲解各种类型汽车特点,渗透交通规则教育内容,让幼儿了解马路车道设计特点。游戏期间,重点为幼儿讲解交通规则。幼儿在游戏当中不但能够学习生活规则,而且还能自觉遵守,树立规则意识。
部分幼儿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对此,笔者在游戏区域投放医疗器材玩具,让幼儿扮演医护人员,组织主题为“救死扶伤”游戏。在幼儿游戏之前,教师为其示范救助病人动作,要求幼儿在游戏期间尽可能把动作做标准。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伟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等工作岗位表演,体会不同岗位工作内容,感受到各个岗位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感,为其积极心理、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3]。
2.促进幼儿树立正确观念
幼儿的价值观塑造对于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期间,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组织幼儿完成活动。比如:在绘本故事《小红帽》教学以后,笔者为幼儿组织“角色表演”区域游戏,要求幼儿思考“如果你是小红帽,遇到大灰狼时应该怎么办?”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思考,有的幼儿说道“遇到困难要勇敢,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有的幼儿表示“自己也可以像小红帽那样机智勇敢,打败大灰狼”。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及时总结“遇到困难时,要学会保持冷静,寻找摆脱困难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环境当中,组织幼儿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幼儿表现,对其采取心理干预,尽可能帮助幼儿消除内心恐惧感。除此之外,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时候,情感可能发生变化,产生“害怕困难”的心理,在教师的及时干预下,而情感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进一步消除消极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运用区域游戏,强化幼儿责任意识
幼儿园组织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参与感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十分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合作互动类游戏,注重幼儿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因为合作类游戏对于幼儿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可以产生促进作用。
例如:在课间体育活动期间,笔者组织幼儿参与“套圈”游戏,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要求幼儿小组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区域游戏活动组织以前,教师可在游戏区域投放呼啦圈、瓶子以及跳绳等游戏材料,并询问幼儿“这些材料可以怎样使用?”激发幼儿想象力,吸引其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当中。随后,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为每个小组取名字,小组成员可以先指派一名队员,用打结绳子完成套瓶子游戏,另一名队员将瓶子拖拽到自己队伍,则该队伍可以获得一分,最终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游戏活动期间,部分幼儿参与热情不高,特别是当幼儿未能一下套中瓶子的时候,可能出现心有不甘的情绪,甚至还有可能违反游戏规则,反复套。此时,需要教师对幼儿行为进行干预,让幼儿意识到游戏过程既要遵守规则,又要注重与他人合作,树立分享观念。每个幼儿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都没有套中,则需要更换下一名队员。此类游戏具有竞技性特点,幼儿参与过程当中还能锻炼具体协调能力,同时,树立合作、竞争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对胜败有正确的认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运用区域游戏,改善幼儿不当行为
幼儿身心所处快速发展阶段,在游戏过程受到打击或者遇到和自己预期不符的场景,可能会通过哭闹方式发泄情绪,在生活当中也难以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心理承受力薄弱,长期下去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对于此,在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教师要结合游戏场景,根据幼儿行为,对其进行引导,让幼儿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4]。
比如:某次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组织阶段,笔者要求幼儿根据《狮子与老鼠》寓言故事情节,进行角色表演,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台词,教师要给予幼儿信任,为其提供表演机会,满足其内心需求。在活动期间,通过观察,教师发现没有幼儿愿意扮演老鼠这个角色,而且给出的理由为“不会演”,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笔者选择平时在课堂上喜欢“发出声音”的小朋友,鼓励其扮演老鼠的角色,让幼儿师范老鼠的叫声,根据其表现给予评价,培养其自信心,用肯定和激励式语言,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热情,让幼儿通过游戏获得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适应集体生活,在游戏过程中收获快乐,身心健康成长。
结束语:综上分析,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教育者可以将区域游戏引入其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制力,游戏设置阶段,要将游戏规则明确,保证游戏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区域游戏实施阶段,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情感需求,发挥游戏的载体作用,强化幼儿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的培养,巧用游戏,规范幼儿日常行为,指向其身心健康发展,发挥区域游戏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云.寓教于“戏”: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效途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2(30):22-23.
[2]阚芬芬.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155-157.
[3]丁晶晶,王亚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数据,2022(09):122-124.
[4]顾力.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及策略[J]. 华人时刊(校长),2023,(01):94-95.
[5]何玉福. 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 山西教育(幼教),2022,(12):52-53.
[6]李艳霞.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22,33(06):85-88.
区级课题《绘本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创新运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