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社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企业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变,应用型、复合型、智能型、多维型人才需求凸显,传统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部分高校商科专业教学方法仍以单专业知识传授为主,实践教学多以计算机加软件为主,操作过程固定化、程式化,缺乏数字商业模式场景下的仿真教学环境,缺少实践创新和探究性,更缺乏课程间、专业之间交叉融合和行业企业资源整合的平台,导致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其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亟需创新构建数字经济商业场景下,以商科专业群为主体,依托最新信息技术,打造模拟新商业模式人才需求的场景化、体验式、沉浸式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性。本文就以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群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研究,助力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三教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关键词:数字经济;商科专业群;体验式:沉浸式;虚拟仿真
一、“新商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必要性
(一)“新商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背景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种类型,其是人类通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工具功能牵引、实现可利用资源的快速、精准、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利用数据来激化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可以纳入其数字经济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新业态”、“新商业场景”“、新运营模式”等都属于其范畴和范式。
近几年,特别是当下,数字化的技术、商品与服务已经深入渗透到传统行业,加速其转型,已经实现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规模化发展,已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其所衍生出的各种新业态,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传统商科专业的内含建设提出了新标准,必须顺新时代,建立与时俱进的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标准。
2018年12月20日,教育部经济和管理类教指委主任委员联席会议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聚焦“新时代、新文科、新经管”,对新文科、新商科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新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改革提出了新思路。[1] “新商科”是新文科创新发展关键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改革。新商科人才培养应符合新经济业态,复合型人才需求凸显。在知识方面,除传统知识外,亟需增加信息技术、大数据、预测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内容。在技能方面,应增加新商业场景下数据业务能力,在素养上,应加速数字素养的锤炼、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发展愈加凸显,单一“商科”专业很难应对人才市场需求,需要多个专业联合培养人才趋势愈发凸显,因此,以专业群的形势进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新商科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新商科专业群”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也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受传统人才培养理念和信息及技术等因素影响,目前大部分新商科专业应以传统知识为主,实践课程以简单的专业实习实训为主,缺乏新商科专业群的综合实训。在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方面,缺乏新商业场景整体思维,实训岗位的训练过于模块化、单一化、碎片化,缺乏复合型的系统和整体逻辑。在实践室建设方面,大部分新商科实践室都是以专业实践室为主,缺乏新商科专业群的整体性设计;在实训内容方面,未能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特别是数字思维,缺乏对新商业环境的真实场景的体验,导致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差,无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可以说,传统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当今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商科专业亟需以“专业群”为主体,依托新信息化技术,构建符合数字经环境下具有新商业模式场景的体验式、沉浸式的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采用信息化实践教学手段、运用智慧化管理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精准培养具有数字经济业务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智能型、多维型人才培养。“新商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是高校推进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结构、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新商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思路
(一)以政策为引领,规范化标准建设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社会认同度逐年上升,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日益重视,先后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践教学环境,适应数字经社会发展,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体验式虚拟学习场景建设和普遍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也提出要加速计算机模拟教学、数字化实训等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推进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体系化建设。
(二)以技术为支撑,构建仿真实训平台
正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大智移云物”、AR\VR 虚拟仿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新,为新商科专业群虚拟场景实训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结合 3D MAX 和 Unity 3D 软件、AR\VR等技术应用 ,构建虚拟仿真场境实训场所,并结合 HTC 头戴式设备和手持设备进行情境实训环境中与虚拟物体进行交互操作完成实训任务,有效现实工作环境和场景的还原,可以实现具有体验式、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进一步实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目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现阶段实训设备不足、陈旧、设备安全等问题,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度和积极性,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因此,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发展,体验式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必将成为职业院校实训环节的新形势。[3]
(三)以“商科专业群”为主体,还原数字商业模式场景
数字经济环境下,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无法满足新商业场景下的复合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因此,以“新商科专业群”整体为主体,以商业场景元素为载体,建设基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体验式教学环境,并应用于“新商科专业群”实践教学。
“新商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作为商科共同体实践教学平台,要以新商业场景为载体,以产业链为背景,以虚拟、仿真、体验为主要实训方式,综合新商科多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综合性和系统性地训练学生的企业运营综合能力,对企业运营场景进行体验式、沉浸式模拟实战。全程实训在一个高度模拟的商业场景中进行,这个场景包括上下游众多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学生以小组博弈形式,开展商业运营对抗,最终实现数字商业环境下的仿真实训,实现业务流程和场景搬进校园,让学生在学校中能够仿真不同组织、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实训教学的体验感和沉浸感,解决单一专业实训的局限,实现跨专业实训、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商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学生综合决策能力磨炼和提高。
三、“新商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路径
(一)平台建设的预期目标
从人才培养方面,平台建设要紧扣“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精准还原数字商业运营场景,以体验式、沉浸式为学习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战能力,融合商科专业群通用知识和、技能和素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行线上线下一体的差异化、智能化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群专业结构合理,打造柔性、开放、共享的虚拟实践教学场景。从学生层面,通过虚拟商业企业场景对抗实战的方式来系统学习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素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具备解决企业实际运行遇到的困境,亲身体会现实商业企业经营法则和实战路径。
(二)构建“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有效还原业务场景
体验式、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最终要落实到课程,教学环境的课程设置要体现“源于企业真实业务、还原企业真实场景”,以行业企业核心业务要素为基础,跨时空,实现业务数据的时时动态调整,实现业务可视化与真实化。由于原有的实训教学环境大多专注于单专业、单课程的实训,多专业、多课程融合的综合实训项目严重不足,课程未整合,专业间未融会贯通,很难实现还原商业场景的效果。商科专业融合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打破了专业间的壁垒,以商科专业群融合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高度实现了仿真还原现实的商业环境,让学生在高仿虚拟的商业环境中体验现实商业场景中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企业内部关系,有效提升学生在新商业场景下的企业运营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激发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磨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和意志。 在课程构建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商科多专业融合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是一种探究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多维综合能力,采用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决策设计,有效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活学生自主创新的热度,教师更多是承担协助和服务的角色,及时发现不足和纠偏,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学习目标。[4]
(三)创设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升体验感和沉浸感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还原商业环境真实场景,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打通人体多感官通道,营造体验感和沉浸感学习条件。通过 “虚拟现实场景+真实业务”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素养,提高学生就业岗位适应力。
在虚拟仿真商业场景教学环境中,师生身临其境,感知商业场景,享受真实感、立体感、体验感、沉浸感,同时模拟商业场景也会对师生的行为产生相应反馈,从而达到人与场景、人与机器、角色与岗位的深度融合,这种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度、动机、增强学习兴趣,促成主动学习和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基于数字经济环境下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学生顺利实习、就业铺好最后一公里路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数字经济商业场景构建的体验式、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是源于真实企业的岗位要素模型进行商科专业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将行业企业的商业场景的真实业务搬进校园、搬进课堂,有效解决传统实训教学环境脱离具体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单一专业实训的局限,实现跨专业实训、培养复合型人才,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所创造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让师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置身于一种真实的动态场景中,真实感受工作内容与过程和现实工作环境。通过平台实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基于数字经济环境下的岗位职业能力,促进商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顺利实习、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骆鹏. 以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践为核心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4):38-42.
[2] 薛永基,陈建成,王明天.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践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0):283-286.
[3] 吴文华,朱冰洁.构建“B+X”实验教学体系多维度促进材料类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6):24-28..
[4] 陈海泉,林自葵.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J].实践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65-267.
基金项目:该文为四川文轩职业学院2022年度校级重点课题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
科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研究的成果(编号:WX22ZD02主持人:李建民);
作者个人简介:
1.李建民(-1977.02),男,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工商管理; 工作单位: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2.杨金梅(-1979.03),女,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工商管理; 工作单位:四川文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