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武术课程中融入武术文化元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martial arts cultural elements into college martial arts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n Ya Jun
Guangzho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Guangzhou 510850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gration of Wushu cultural elements into College Wushu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In order to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Wushu, analy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of Wushu and constru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 of Wushu curriculum. And to design Wushu teaching programs, the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effect. What's more, to improve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ability, master a variety of modern teaching platforms and us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ans. The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ushu culture into Wushu Teaching in colleges will not only help college students deeply understand the charm of Wushu culture and enhance thei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but also help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Wushu curriculum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concept, content and mode of Wushu curriculum.
Keywords: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College Wushu; Wushu Culture
摘要: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高校武术课程中融入武术文化元素进行研究,挖掘武术的思政元素,解析武术的思政教育价值;构建武术课程思政目标、设计武术教学方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掌握多种现代化教学平台,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武术文化融入和落实于高校武术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悟武术文化的魅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实现武术课程培养目标,创新武术课程教学理念、内容与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武术;武术文化
1.研究目的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途径。武术以技能的形式延续至今,是我国的文化传承,将武术文化融入武术课程教学中,是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好题材、好内容。武术文化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和落实,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悟武术文化的魅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实现武术课程培养目标,创新武术课程教学理念、内容与模式。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以“课程思政”、“武术文化”、“武术教学”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教育网等网络系统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课程思政论著,经过筛选和整理,最后作为本研究参考文献的资料共12条。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和辨证分析,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系统的探讨武术文化融入武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为本研究提供思路。
2.2专家访谈法
笔者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武术教师、思想政治教师等人员进行访谈,以面谈和微信两种形式,针对武术的思政元素、武术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内容进行交流,听取专家给予的建议和看法,为研究提供了思路。
2.3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对阅读的文章、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归纳,全方面的分析武术文化的价值,挖掘武术课程的思政元素,为本研究提供客观的材料支撑。
3.结果与分析
3.1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向所有学生开设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等社会科学课程,挖掘各学科的思政元素作为教育资源[1]。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是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资源,进一步加强体育思想育人的功能,是实现体育育人价值最大化的一项重大措施。
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传授技能,“育人”先行。所谓“育人”教育,主要体现在武德、礼仪、和谐、团结等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习武必要德为先,以武德约束习武人的行为,符合课程思政的理念。武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思想最为显著,保家卫国,维护民族独立统一始终是历代习武人的责任。还有尊师重道、行侠仗义、助人为乐、谦虚有礼等都是习武人的信条。武术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2武术文化元素融入武术课程的设计策略
3.2.1构建武术课程思政目标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依据以上思路,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生特点和武术运动的特色,制定出适合本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武术既是一种体育项目,更是一种文化形态,以身体形态的动作展现出民族精神、人文思想,设计武术课程思政目标以武术文化为基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将中华武术精神落实到教学目标中。
3.2.2横向融合课程内容,协同育人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关键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体育技能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体育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协同合作,体育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运动项目和丰富的教学实践,也需要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引领,协同挖掘体育的显性和隐性功能,凝练体育精神和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武术的动作来源于生活,应用于搏斗中,在演变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理论体系。武术理论包涵着哲学、儒家、阴阳等思想,提炼出符合现代大学生发展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制定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武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武术课程思政不仅为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丰富了武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种模式进行探索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更好的将文化价值、技能融为一体,以技能认知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2.3建立武术文化案例库
武术文化融入武术教学中,需要教师了解、掌握更多的武术文化素材,根据课程思政目标,将相应的武术故事贯穿于教学中,突出思政教育。通过挖掘的武术文化元素,确定每节课的思政目标,进行整理归类,做出武术文化案例库。武术文化案例库应反映出武术的内涵、精神、武德以及新时代武术的价值,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各历史年代的武术人物和故事,关注中国武术博物馆,了解武术知识;采访老一辈的武术家了解近代时期武术人的故事;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册,作为武术课程思政的案例库。每一个武术文化元素配备几个故事素材,在制定的武术教案中,根据每节课的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内容融入文化元素,通过实践教学实现思政政治教育,恰当的时间融入故事,更好的落实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武术课以教授动作技能为主,思政融入的部分,讲述的故事要短而精,故事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动作技术的同时,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思政目标。
3.2.4设计教学情境,提升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景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出情感氛围,围绕学习任务,采取多样化的互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3]。设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情景,将武术的隐性思政元素显性化,帮助学生完成思政教学任务。武术教学中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通过情景让学生达到思想认识。例如:在武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好教学情景,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分成若干组,确定目标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体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武术精神。各组在学习、交流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干预,融入武术人物的故事进行案例教育,提高课堂中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
3.3武术文化元素融入武术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
3.3.1武术文化元素融入武术课程的分析
体育课程是我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又获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武术课也是其中之一。本研究以我校公共体育课“武术”选项课为例进行分析。本课程是我校公共体育选项课之一,课程对象是全校大一、大二学生,学生根据课程安排和个人喜好,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课程。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据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提升,但是从2014年一2019年,大学生优良率只增长了0.2%,基本没有增长[4]。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是教育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武术运动作为我国的国粹,具备其它项目无法替代的价值,学习武术运动,不仅是提高身体素质,更要从中认识武术,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武术存在的价值,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武术文化元素融入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意义重大应体现在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中,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武术人为国家无私奉献、奉献生命的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自强精神。在动作技术要领讲解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武术的运动特点,进一步领会“武术源于生活”的涵义。
3.3.2武术文化元素融入武术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6]。设计的课程目标要突出课程思政核心,通过对武术文化的认识践行中华武术精神,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进而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武术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知识目标:了解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武术运动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价值和作用;了解武术运动的文化思想;(2)过程目标:将武术划分为古代武术、近代武术、现代武术,通过讲述各阶段的武术人物故事和重大事件,观看不同时期的武术视频,了解武术的动作技术的演变,对武术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正确的看待武术;(3)思政目标:感受武术运动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武术的兴趣;体会武术蕴含的忠心爱国、自强不息、尊敬师长等精神。
3.3.3武术文化元素融入武术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评价设计
体育课程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对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全民健身的思想意识[2]。武术课程评价应多元化、多层次的,从师资水平、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学生认知和成长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师资水平的评价: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一言一行备受关注。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这需要学校督导专家给授课教师评分。课程设计的评价:思政专家根据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给予评价。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设计,深入研究武术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课程内容相近的思政教学内容,建立武术思政资源库,武术内容与思政内容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这是对思政元素融入武术教学内容的时机、方法的评价。教学实施的评价: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思政育人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这部分用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来评价。学生认知和成长的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以及情感认同,注意学生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3.4武术文化元素融入武术课程的实施
3.4.1建设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武术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承,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见证,引导学生学习武术文化,促进学生对武术的进一步认识,感受武术人在国家受难时无私奉献的侠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拼搏精神和团结精神,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武术教学的“惯常”问题,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重技术,轻理论(轻思想)等,不断的进行反思,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套可行有效的方案。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上,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意识,课内外言行一致,树立好的榜样;同时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使教师正确的认识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教学团队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进行交流学习,参加课程思政活动,同行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提升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推进武术课程思政常态化教学。
3.4.2建设线上线下武术课程思政资源,扩大教学手段多元化
教学手段多元化是推进课程思政发展的重点[7]。首先,通过书籍、网络等平台收集武术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整理与归纳,制作成视频和文件,利用微信群、学习通等平台,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思政视频,设计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达到育人目的。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学习通上播放武术视频,提供给学生观看,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武术文化。线下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引用武术中的英雄人物故事穿插于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有效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课堂中的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认识到武术的价值。
4.结论与建议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武术这项独具民族特色的本土项目,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挖掘武术的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融入武术教学中,丰富武术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5.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6]31号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3]刘登珲,卞冰冰 .回归与超越: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教学情景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21(8):49-54.
[4]教育部.发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2021.
[5]武冬.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6]张国权.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J].新课程,2019(1):52.
[7]张洋,魏军.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6):35-40.
基金项目:广州工商学院2021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高校武术教学中融入武术文化元素的课程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ZL20211159)
作者简介:韩亚军(1990-),男,汉族,河南焦作,广州工商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电话:15338064889,邮箱:7727517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