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台区线损异常治理研究
摘要:线损率是电网发展评价的主要指标。线损精益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可进一步推进配电网数据贯通与集成共享,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以来配电网数据标准不一、来源分散、有效性差等问题。为实现提质降损目标,德州公司深入推进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应用建设,多措并举,坚持线损日监控、日通报、日整改,以台区线损异常治理为突破口,借助信息化、数据化手段来推进精益化管控,实现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控的转变,通过加强采集数据精益化管控,改进现场运维新模式,全面提高线损管理水平,促进公司供电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关键词: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台区异常治理
引言
为完成国网公司“提质增效”的目标,德州公司通过以“夯基固本、扎实工作、降低线损、提升效益”为管理理念,从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两个方面着手,以台区线损管理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线损管理工作要求,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线损过程管控与考核监督,规范管理流程,不断总结、分析和提升,认真贯彻落实线损管理工作要求,形成常态管理机制,线损管理各项工作水平获得持续提升。
1问题研究台区线损常见异常类型
当前台区线损的主要数据异常主要包括采集异常、档案异常、窃电三大类。其中采集异常包括台区关口表、下辖用户表表码的跳变、缺失、倒走等情况;档案异常包括营销系统内台区关口(客户)综合倍率、计量点属性、用电类别等影响台区供售电量统计的关键档案参数维护错误、场户变关系清理或营配数据贯通不到位在营销系统所反映出的数据异常等情况;窃电包括绕越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用电等情况。
2优化措施分析
2.1规范新上台区流程
新上台区流程中易产生异常数据的主要业务环节包括:运检部门GIS系统新上变压器档案维护、调整低压客户台区归属关系、向营销业务系统信息推送;营销部门“投运前管理台区关口新装”“低压用户批量新装”“线损考核单元创建”等业务流程流转,台区关口(客户)计量点档案维护等环节。
根据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设置如下异常校验规则来开展数据治理排查:
(1)运行台区下不挂接关口电能表。该规则主要用于治理排查运检部门在现场变压器拆除或停运后未及时修改GIS系统变压器档案信息、营销人员在运检部门GIS系统推送了变压器信息后,未及时发起“投运前管理流程”流程等原因所引发的异常数据。
(2)运行台区下不挂接结算客户电能表。该规则主要用于治理排查运检部门未及时维护GIS系统“变压器-接入点”挂接关系,营销部门未及时发起“低压客户批量新装流程”、未及时维护“接入点-表箱”及“表箱-电能表”挂接关系所引发的异常数据。
(3)台区关口(客户)档案维护不正确。该规则主要用于治理排查营销系统关口(客户)档案“用户类别”与“计量点属性”参数维护不正确(如结算用户计量点属性维护为“台区关口考核”、台区关口用户类别维护成“用电结算客户”)所引发的异常数据。
2.2档案同步流程
此处所说的档案流程主要指的是营销档案与数据档案同步流程中,容易形成异常数据的关键业务,其中包括的内容有档案信息改变、计量信息参数的转变、“户-变”归属关系在因为某些因素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后,未及时客户档案信息同步到数据采集系统中,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异常数据的出现,从而将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依据问题呈现形式的不同,对异常数的治理与排查,在下异常校验规则进行。
(1)营销系统与采集系统两者统计的信息倍率存在差异,该规则在具体应用中是对客户在进行CT更换后,没有同步倍率信息,从而形成的异常数据内容进行治理。
(2)营销系统与客户系统两者统计的客户数量存在差异,该规则在具体应用中是对因为人为操作原因删除的客户的信息,导致数据未进行同步,最终引起的异常数据进行治理。
(3)影响系统与采集系统两者的统计的资产信息存在差异,该原则的应用是用于治理由于电能表更换引起的异常数据。
2.3窃电及违约用电排查
2.3.1传统窃电
如私拉乱接无表用电、绕越电能表用电、私自开启电能表接线盒封印和电能表表盖封印用电、损坏电能表及计量互感器用电等。
(1)核实业务系统中用户电能表的表号、制造厂家、电流、电压以及倍率等信息与现场电能表的信息是否相符。
(2)检查表箱、联合接线盒等计量装置及电能表的外观、封印是否完好、正确,若表计封印有伪造的可能,应鉴定封印的真伪,并使用测试设备对电能表进行现场检定。
(3)查看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情况。
(4)对于单相电能表,可用钳形电流表检查相线、中性线电流是否一致及电流值是否正常。
2.3.2技术窃电
(1)如使用倒表器窃电、使用移相方式窃电、使用有线或无线遥控方式窃电等,其均是利用电能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电流、电压、相位等三个方面的参数,分别采取断流、欠流、失压以及通过移相或改变接线等方式达到窃电目的,此类窃电方式非常隐蔽,难以发现。
(2)针对此类问题,可通过采集系统采集到的电能表各类事件进行分析,如分析电能表停电事件、电能表开表盖或端钮盖事件、失压与失流事件等,同时结合用户用电性质、用电设备数量等开展窃电行为排查。
(3)对于间歇性窃电用户定位,在采集系统中,进行如下的分析操作:首先以本月用电天数5~15d的过滤条件查找出台区下所有的用户。继续筛选出上月抄表成功天数大于28d以上的、上月用电天数5~15d的用户。对于从台区筛选出的用户,打开用户负荷曲线图,查看该用户近三个月的线图,如果出现用电量规律性的变化的,且该用户近期的曲线处于偏差状态则判断为窃电嫌疑用户。
结语
台区线损情况多变,成因复杂,其背后的原因多种,主要分为人为因素、设备因素两大类,如何降低台区损耗是电力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台区同期线损异常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在问题分析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台区线损治理效率。在当前“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要求下,线损管理人员更应该坚持不懈地做好台区的线损分析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线损管理工作历年来不变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郑盈.基于营配贯通深化应用的低压台区线损治理[J].管理观察,2015(25):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