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聚焦小学道法课堂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田迎寒
  
电子乐园·上旬刊
2022年6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七团中学 843016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小学道法课堂中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可以使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

关键词:小学;道法;课堂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一、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深刻影响,许多道法课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课堂兴趣不高,对课本知识的吸收不足,这大大降低了中国小学道法课的教学效率。在将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仅仅采取课本知识与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相对简单,导致很多学生兴趣不足。由于年龄等方面的限制,小学生本身缺乏一些知识和经验,如果教师盲目地使用枯燥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失去兴趣。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下的优秀道德品质。

二、小学道法课堂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从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

小学生年龄有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处于比较浅的阶段。他们通常认为传统文化离自己很远,他们只能通过电视上的茶艺、古筝、舞蹈、象棋等来了解传统文化。这些东西虽然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却蕴含着古人留下的许多智慧和思想。如中国学者倡导的“安居、惠民、治国”思想,《论语》中提到的“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都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思考优秀传统文化下的思想价值,进而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

例如,在学习《说话要算数》时,老师可以介绍一句古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朋友和家人在生活中有哪些相关的经历和感悟,并教导学生要守信用。这种从生活中引入传统文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和价值观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以圣贤为榜样,学习其优秀的道德习惯,促进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品格提升。

(二)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道法课堂上已经变得非常普遍。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展示传统文化,丰富了教学活动,有效弥补了传统道法教学的不足,使课堂更加有趣,加快了学习进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内涵,实现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道法课堂的新要求。例如,在“我们的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拍摄校园以及校园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这些照片。学生在看照片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回顾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然后老师带领学生欣赏校园的美丽,感受学校学习和活动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了解。

(三)营造环境,营造氛围,加强设施建设

教学环境不仅仅是指教室或学校。它是指小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和法治观念培养的环境。学校和教师应该清楚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重要影响。积极建设文化校园和素质校园,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步掌握德法观念。除了环境和氛围,学校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文化阅览室和图书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文化场所设计。除了硬实力外,还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即组织形式丰富的社区活动和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我的家庭责任与贡献”为例,就可以以这个主题来举办主题活动,把历史上温暖的家庭故事联系起来,比如“孔融让梨”,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开展家庭主题征文比赛。

(四)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感知传统文化,笔者将根据传统文化内容设计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即小学道法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文本知识的机械灌输,而是需要学生在教师设定的语境中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探索和感知,以确保学生在内心真正认同德育内容。因此,在设计道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接触学生家长,深入调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积极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任务。

(五)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好的思想。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美德,可以纠正学生的坏习惯。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地参与相关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相对于冗长的说教式教学,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的相关需求,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文化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为期一周的校园环境相关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加强对校园环境的观察,及时清理校园垃圾并进行分类。

三、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道法教学内容和传统美德是小学生成长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现有的资源,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渗透必要的传统文化元素,以达到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小学生的道德思想,约束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教学目标。最后,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优秀思想在实践中内化、外化,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闵玉鹏. 聚焦小学道法课堂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J]. 读与写:下旬, 2021,02(1):0314-0314.

[2]刘莹.浅析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仁义礼智信[J].戏剧之家,2020(10):22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