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背景下词块的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汤冬玲
  
读友·教育教学研究版(月末版)
2023年11期
广州市越秀区养正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词块的情境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舒缓学生的畏难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在“运用词块讲故事”的教学案例基础上,设计“情境导入,学习理解”、“提炼词块,应用实践”和 “运用词块,迁移创新”的应用模式,提出“信息技术助力,创设多模态的情境”、“图文并茂呈现,加快自动化的进程”和“多维活动巩固,关注各类型的学生”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 词块的情境教学;小学英语;信息技术

一、引言

英语学习对于我国学习者来说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二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把学生引进门,并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等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要学会运用词语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词块学习,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语言的理解,特别是长句子的理解,会觉得困难。他们往往看到或听到后面的内容,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影响语言的整体理解。根据心理学理论的解释,其原因是人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以词块为学习单位,帮助他们扩大记忆容量,减轻记忆负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研究背景

词汇的学习困难是导致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者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积累、需要大量的记忆。为了更好地舒缓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

传统以单个单词为学习单位的学习方式会导致学习碎片化,影响学习者结构性、系统性知识的建立进而影响其理解效果。词块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学习者对词汇进行整体表征、整体记忆和加工,缩短了从理解到产出语言信息的时间,因而可极大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和流利性。Lewis(1993)的词块教学法(the Lexical Approach)理论认为:Language consists of grammaticalised lexis, not lexicalized grammar.(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组成。)词块的情境教学是在情境中以词块为学习单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听、说、读、看、写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国外,继美国心理学家米勒(Miller)和塞尔弗里奇(Selfridge)于1950年提出组块(chunking)概念之后,词块教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国内,1999年以来,词块教学以其“整体输入,整体提取”的特点,陆陆续续吸引了众多研究者(沈敏瑜,1999;张文忠,1999;桂诗春,2003;马广惠,2011;刘娴,2019等)的关注。然而,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大、中学学段,研究小学词块教学的为数不多。

综上所述,为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助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研究者围绕“新课标背景下词块的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三、词块的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模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合理运用情境化词块教学,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下面就以2011教科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Module 1 Stories Unit 2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的第一课时为例,分享新课标背景下词块的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模式。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2011教科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Module 1 Stories Unit 2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的第一课时。Stories 是属于“人与自我”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主题群下的“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学会学习”子主题的内容。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本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做事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学生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一般过去时的句子结构以及部分动词过去式,本节课进一步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学习用一般过去时来讲故事。

课文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以下的词块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框架:was working in the field, ran very fast, crashed into a tree, fell to the ground and died, picked up the hare, took it back home, cooked it, had a delicious meal, said to himself, from then on, stopped working, all day long, sat in the field, waited for, had nothing to eat, Don’t be like, go for it!教师可以在情境下以词块作为线索,引领学生进行故事的学习。

(一)情境导入,理解故事情节

导入环节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引回课内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对话、欣赏音频、视频、一起吟唱有强烈节奏感的chant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对于本课主题内容的关注。

Step 1: Talk about the picture.

T:Look at the picture, children.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P1: A farmer, a hair and trees are in the picture.

T: Wherewas he working when he saw the hare?

P2: Hewas working in the field.

T: Yes. He was working in the field.(呈现词块was working in the field)

Guess. What happened to the farmer and the rabbit?

P3…

学生基于图片和已有经验,在教师的启发下,预测故事内容。感知新语言。教师观察学生的反馈,并根据交流的情况调整提问方式,进行追问或给予鼓励。

Step 2: Watch the video of the story.

T:Good. You have got your idea. Let’s watch the video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学生观看故事视频,验证自己的预测,初步理解故事大意,梳理故事发生的顺序。教师观察学生排序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故事内容。教师从教材的插图出发,跟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的插图、一起谈论和猜测其中的人物、所在的场所,带着学生走进故事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视频,在生动有趣的视频故事情境中理解故事的大意。

(二)提炼词块,应用实践

Step 3: Read the story silently.

T: How did the hare die?

What did the farmer do with the hare?

Why did the farmer sit in the field all day long?

What happened to the farmer’s vegetables and animals?

Let’s read the story silently, 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细节。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围绕故事主题在问题框架的引领下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理解故事内容一边提炼词块,教师适时板书在黑板上,在情境和词块中学习新单词,可以根据新单词的特点用以旧引新、构词法、切割音节等方法学习新单词。

Step4: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recording, read after the teacher and read by themselves.

学生听录音跟读、跟老师读、自由朗读,关注语音、语调、节奏、连读、重读等朗读要点。教师根据学生理解词块、拼读单词和朗读语篇等情况,给予指导或鼓励。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框架指引下理解语篇的细节,逐步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top-down的方式在语篇中提炼和学习词块,在词块中学习新单词、发展拼读能力、积累和拓展词汇。学生通过跟读和自由朗读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内化语言,为语言输出奠定基础。

(三)运用词块,迁移创新

Step 5: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lexical chunks.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归纳词块,并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下讲故事。学生一边运用动作展示故事内容(TPR)一边讲故事,一开始可以是6人小组一起做动作练习讲故事,接着可以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角色有:旁白、农民、小兔子,他们有的还会自告奋勇当大树、有的要当蔬菜、有的要当动物的,还有的会拿上班里面的扫把、地拖等物品或者同学们身边随手可用的文具做道具的……具体操作方式由他们小组讨论决定)。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借助图片和词块完成故事的演绎,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对于生成性的创意演绎给予鼓励。

Step 6: Comment the story briefly.

T: Do you want to be a person like the farm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做法进行分析和评价,体会故事语篇背后隐含的意义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讨论和正确评价。

【设计意图】本阶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归纳、整理词块的基础上,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讲故事的方式演绎故事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浸润在故事中,在讲故事中运用语言、理解意义。通过让学生简单评价故事主人公的做法,让学生跳出故事语境,回归现实语境,在迁移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真实的交流与表达。

三、词块的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词块以其“单词滚成块”的方式“成块成块地输入、成块成块地输出”,减轻学习者的记忆负担,从而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容易。那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词块教学应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一)信息技术助力,创设多模态的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习者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情境中学习、运用词块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文本、对话、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新词块的活动中。

(二)图文并茂呈现,加快自动化的进程

教师指导学生提炼、操练词块时,尽量把图片和文字或者动作与文字一起呈现,有利于学生把词块的意与形结合,加深印象,以期达到学生看到某个情境或某个动作就能把相关词块脱口而出,进而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效果。

(三)多维活动巩固,关注各类型的学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计让学生听一听、连一连、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等多维度活动巩固词块,关注听觉思维、视觉思维和动作思维等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结语

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索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词块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为他们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Lewis, M. 2000.Teaching Collocation [M]. Heinle: Cengage Learning.

[2]Lewis, M.(a). 2002. The Lexical Approach [M]. Heinle: a part of the Thomson Corporation.

[3]Lewis, M.(b). 2002.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M]. Heinle: a part of the Thomson Corporation.

[4]Nattinger, J.R.& Jeanette S.DeCarrico. 2000.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ublication.

[5]桂诗春:《记忆和英语学习》,《外语界》2003年第3期,第2~8,25页。

[6]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刘娴:《词块记忆对英语口语流利性、准确性、多样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3期,第99~100页。

[8]马广惠:《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4页。

[9]沈敏瑜:《词汇法—一种新的教学路子》,《外语界》1999年第3期,第27~31页。

[10]张国栋:《合作探究式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教师》2023年第5期,第29~32页。

[11]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定量研究》,《现代外语(季刊)》2001年第4期,第341~351页。

[本文得到天津师范大学徐承萍副教授的指导,特此感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