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TFU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杨秀莲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2021年19期
梅州市梅江区黄遵宪纪念中学 广东 梅州 514011

摘要:本研究将TFU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在调整教师教学行为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设计启发性论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制定理解目标,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和策划理解活动,帮助了学生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化;制定持续性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理解;TFU教学模式

1 课题概况

“TFU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项目,是2020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强师工程”专项研究的省级课题(编号2020YQJK459)。本课题经过了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1.1研究背景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整个生物科学知识体系都是通过各种实验手段所得的结果,产生的认识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而建立的。认识新的生命现象、规律,离不开实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将生物学核心素养定为课程的宗旨,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新课程的教学要求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不少老师以“讲”代替“做”、只要学生能答好试卷就行;不少学生以机械模仿代替探究创造,对实验操作采取简单的读背方法,对实验步骤的安排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虽然机械记忆不能被全盘否定,但对于没有真正理解的知识点,即使生成了记忆,却也只是暂时的、短期的,更不用说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零项目工作室开发了“为了理解的教学(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简称TFU教学模式,此模式可帮助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理解”。

1.2核心概念

1.2.1 理解:狭义的“理解”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了解、知道、懂得某个知识。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不单能以正确的方式表现某个知识,而且能够用新的方式运用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1.2.2 TFU教学模式:TFU教学模式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零项目工作室开发的一个帮助学习者增强理解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持续性评价四个部分组成。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理解”。

2 TFU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2.1 设计启发性论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

TFU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设计启发性论题,在这个环节,资源的有效性和多学科性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启发性论题时,不仅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还要尽可能联系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寻找到丰富的资源。启发性论题以生命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强调将学习放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将知识变为问题,唤起学生的注意。

知识的出场方式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只有设计出吸睛的启发性论题,才能保证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保证后续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如在讲“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的时候,引入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羊“多莉”的例子。“多莉”和三只母羊的关系充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这样的启发性论题能快速、有效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拉近知识内容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距离,既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内容的引子,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和情境因素会影响学习,一个好的启发性论题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2.2 设计理解目标,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TFU模式的理解目标的设计和传统教学目标的制定有所不同,提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目标表述为“学生将理解”,而不是“让学生理解”,可用陈述句,更提倡用疑问句来表述。教学目标是进行一节课教学设计的基础,而理解目标则是开展某个学生活动的前提,在活动过程中会反复被提及。理解目标的设计,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准确分析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步,明确“理解目标”和“教学目标”不相同。从目标形式上来看,教学目标比较笼统、概括,是对学生经过学习后的预期效果进行的整体阐述;理解目标则更加细化,可以看作是对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具体,更有利于教师的操作和实施。从目标个数上来看,教学目标是指导教与学的一个宏观指挥棒,通过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能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它是教学的终极目标;理解目标则是在既定的终极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子内容的一个具体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常理解目标的个数会多于教学目标。从表述方式上来看,教学目标的表述是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其表述对于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等非教育工作者而言过于繁复,并且都是陈述句形式。而理解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制定,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问句和详细的陈述句两种形式。清晰的表述形式不仅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而且方便公开给课堂以外的人员。

第三步,制定完整的理解目标。如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的内容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明确理解目标。问题1: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吗?你能举例说出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吗?问题2:你能说出细胞核的结构吗?细胞核具有哪些功能?问题3:细胞核功能的发挥和它的结构之间有什么关系?

2.3 设计和策划理解活动,帮助了学生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化

理解活动可谓是 TFU 教学模式的核心。设计理解活动应在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原有知识基础上,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所需要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活动重视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和学习深度,把知识线索变为问题线索,在理解目标的指引下,引领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如设计和策划“学会使用显微镜”这一节课,可通过任务驱动来引领学生理解知识。

任务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学生两人一组,开展“你指我说”小游戏:甲同学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指出显微镜的某一结构,乙同学依据课本插图,说出该结构的名称;随后两人角色互换,组内互评。

任务二:练习使用显微镜。首先师生开展“你读我做”小游戏:全体同学齐读课本的方法步骤,教师分步演示并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开展“你练我评”小游戏:甲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乙同学依据评价量表完成组内评价;随后角色互换,乙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甲同学依据评价量表完成组内评价。

任务三:拓展延伸。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自制显微镜等等。

这样,通过一系列有梯度的任务驱动组织开展活动,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在做中学,做中思,通过实际体验、内化吸收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得到了切实的体验,形成了技能,非常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化。

2.4 制定持续性教学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持续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理解目标”的回答。持续性教学评价的制定是与理解目标相联系的、清晰的、公开的评价标准,而且学生有机会在理解活动的过程中或结束时反思自己的理解。持续性评价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走向知识的深处, 有助于于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持续性评价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有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论;关注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的制定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关注评价个体的发展,评价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设置基础分,只要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有进步,就给予奖励,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展内驱力。

通过持续性评价可以定期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理解程度,可以让学生及时得到对他们的理解活动的反馈信息,从而能够及时改进下一活动的表现,教师能够灵活改进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活动中,教师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所提出观点的价值大小、与周围同学的互动合作情况、实验操作的严谨规范情况等,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在必要的地方指出学生的潜在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在对种子进行解剖观察时,可以从学生对种子的解剖动作是否规范、结构观察是否全面、在描述时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顺畅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该活动通过自评、组内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实验思维的准确性。

3 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TFU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借鉴性高。在生物学教学中,灵活运用TFU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多搜集一些相关素材来提出启发性论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广泛参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理解目标;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理解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重视持续性评价,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发展学习内驱力。

参考文献:

[1]杨蓓玉,胡航.为了理解的教学—哈佛教育研究生院 Wide World 项目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08(1):74—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恩山,刘晟.核心素养作引领注重实践少而精——《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思路与特色[J].生物学通报, 2017, 52(8): 8-11.

[4]汤云浈.基于培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TFU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8:5.

[5]柴巧君,盛群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J].课程教学研究.2013.(03).

[6]罗欢.TFU 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7(07):3-4.

[7]张荣华,郭申生.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8]董冬.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设计与实践 [J].教师教育论坛.2017(10):27-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