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四立课堂”教学改革下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旨在由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地理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其产生的教育影响较大,但该科目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实效,教师可以立足导学案进行优化设计和应用,由此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本文就以此为例,展开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四立课堂”;导学案;应用实践
引言
具体来说,“四立课堂”是我校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而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即:自主立基、合作立品、探究立思、评价立质的“四立”课堂教育教学理念,旨在借助新型的教学技术、模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探究环境,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探究中积极融入,重在追求学生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其中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一教学需要,即教师在进行教学前会对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研读和理解,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学习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通过四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1革新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忱
基于“四立课堂”教学改革目标能够发现,这一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后期的发展进步夯实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教学革新,注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更加活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忱。为此,在导学案的设计应用中,教师应当立足“四立课堂”的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导学案优化设计,保障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融入。例如在进行《地球上的大气》导学案设计时,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读分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发展特征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既要保障学习目标的良好导入,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掌握和了解相应的基础知识,而且在探究设计中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学情、校情、师情,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借助学案让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知识联系,由此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加强。
2注重课堂实践参与,提升学生探究地理问题能力
综合分析教学改革的主旨能够发现,以往的教育过分追求学生的学习成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掌握多停留在浅表层面,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标准[1]。针对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设置有梯度的探究问题,形成问题探究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保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和感受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时,在课堂探究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既能够保障学生在探究中积极融入,还能够使得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更多的学习体验。如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6-8人,不同小组进行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从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主题进行,主要对其形成机制、发生过程、影响、具体类型、防御措施等。在此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更加显著,并且在实践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整个教学课堂的质量也能够得以高效地提升。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巩固学生探究质量
为保障导学案的教育效果最大化体现,在实际的教学引导中,教师除去注重设计优化外,还需要在应用中改变教学模式,结合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等教学标准进行引导,保障学生能够在探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例如在学习《环境与发展》时,学生经过预习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探究环境,引导学生在其中积极融入,并且在情境探究中需要教师要加强对学案的利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情境融入和探究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注重教学评价的渗透,借助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重难点知识,及时进行纠正,并且在评价教学的干预下,学生的学习信心也能够得以树立加强[2],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辩能力;探究感受中还可以进行笔记、划重点线等,并且在其中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将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在学生完成学习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分层设计“菜单式”作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作业进行巩固提升,加强知识的巩固提升。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升,教育教学更具实效[3]。
4立足德育引导教育,强化学生探究实效
具体来说,在“四立课堂”课堂中,学科德育引导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教育引导,使得学生在获得相应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价值观念的引导,为其后期的发展进步提供助益。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学案设计中有机地将情感价值观念、家国情怀等学科德育环节进行渗透,将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有机地引入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更多不一样的知识体验。就上述提到的《自然灾害》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教育效用显著,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探究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教学革新,践行“四立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由此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刚, 李青. 基于学科逻辑思维建构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高中地理课程必修3教学设计的”破”与”立”为例[J]. 2021(2014-5):100-101.
[2]孟念华. 导学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文理导航, 2020(22):2.
[3]李小妹, 江玉印, 李紫颖. 基于”实践学习共同体”的高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地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