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探析

周涵
  
领域媒体号
2022年21期
身份证号 130683199704****24

摘 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该文献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主线贯穿全文,提出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总方针,同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策略,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矛盾解决中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解决各类社会矛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社会运行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人民内部各领域不断衍生新的矛盾冲突,如何提高处理这些矛盾问题的有效性是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难题,因此,可以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这一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著作中寻找方法指导和经验借鉴。毛泽东在这篇文献中创造性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重要论断,为人民内部不同方面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具体方案,其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新形势下的各类社会矛盾,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

《正处》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准则,这四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序进行和深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2]毛泽东摒弃一成不变看待问题的错误思想,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具有新特点的事实,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没有变,但是其具体内涵是已经发生变化了的,其解决方法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实现。

(二)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提出:“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3]人民内部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要采用民主方法解决,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广大群众一面欢迎新制度,一面又还感到不大习惯;政府工作人员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对一些具体政策的问题,应当继续考察和探索。”[4]敌我矛盾逐渐减少和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涌现的现实情况充分表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成为了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方针准则

《正处》很大的篇幅集中论述人民内部不同矛盾以及针对各矛盾的解决方法,其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团结—批评—团结”,“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5];在经济领域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针对少数民族问题提出坚持民族平等;针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针对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冲突,要克服官僚主义,加强教育;在科学文化领域提出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时提出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协调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毛泽东在《正处》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处理矛盾过程中的作用,很多具体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都具有普遍适用价值,其中能够概括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矛盾分析法、自我教育法和说服教育法。

(一)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首先要从主观上承认客观矛盾的存在,承认矛盾是分析矛盾的重要前提,“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6]并且在《正处》中以此为基础区分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具体分析了我国人民内部不同领域的矛盾问题,因此,矛盾分析法作为方法论体系中的首要方法贯穿文章始终。《正处》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社会上的每一种矛盾都有对立的双方,正是在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下社会才能得以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此外,《正处》中把我国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本质相异的矛盾,必须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化解矛盾,这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7]矛盾分析法是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于分析事物所采取的根本认识方法,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指导。

(二)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更加注重的是接受教育个体的自觉能动性发挥作用,不需要刻意营造特定的学习环境,不需要采取任何强制或命令性的措施要求,使个体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下自愿进行理论观点、思想观念的学习,并且主动在所学观念的指导下出于本意作出自我行为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对人民进行说服教育的时候要坚持自我教育方法,这也是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毛泽东在《正处》中重点提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始终坚持说理教育,“这种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8]同时毛泽东提出人人需要改造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改造”就包括了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工人阶级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审视并克服自身的缺点,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逐步改善自己的主观思想,这是个体自我教育的体现;对于工商业者的彻底改变,毛泽东提出要在企业内部,在和同事的共同劳动中,通过相互交流实现自我改造的目的,这是集体自我教育的重要表现。

(三)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毛泽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采取的的重要方法,说服教育注重的是思想层面的改变,通过说理、讨论等具体形式来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的目的。毛泽东在《正处》中也多次强调说服教育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9]但在处理矛盾问题的过程不是说服教育单独发挥作用的,需在特定情况下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命令为辅的措施,促进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说服教育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表现为疏导方法,通过疏通思想引导人们往好的方向发展,进行正确行为选择,与强制性的教育方法不同,说服教育的方法更为柔和,和人民群众讲道理、做讨论,这种形式更能提高群众的接受度,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稳定民心,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升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时代价值

《正处》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的社会矛盾也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正处》中解决矛盾的相关论述对于当前社会矛盾的解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国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能否得到正确有效的处理,对于社会主义事业长久顺利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经验也告诉我们正确处理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就会趋向稳定,但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得不到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会充满波折。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深入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喜人的成就,充分为改革开放重要论断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撑。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断促进当代中国的进步,改革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过程,通过改革实现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的预期成果后,还要继续推进,为下一步发展计划提供服务和支撑,要不断根据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完善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使其时刻发挥重要战略作用。在全面深化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一项重大关系,必须实现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切实达到改革目的和效果。当前我国处于矛盾凸显期,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必须时刻注意兼顾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性,有效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提供支撑。

(二)有利于深化意识形态和民主法治教育,提升公民理论水平,达成理性共识

毛泽东在《正处》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在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后,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也有了新的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伴随着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成为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基点,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意识形态属于思想层面的内容,必须通过内化渗透成为对于行为选择具有指导作用的观念,才能充分彰显其现实价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是有效提升公民理论水平,强化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矛盾问题也发生新的变化,为高效应对各类矛盾,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提高广大社会成员对于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自觉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矛盾的解决不能单单靠个人力量或群体力量就能得到彻底解决,还必须依靠社会法治,通过加强民主法治教育,培养公民法治精神,使其能够做到约束规范自身行为,不做越线之举,同时还要监督其他社会成员的行为,让民主法治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提供保证,培养提高公民法治理论水平和法治实践能力,团结社会力量,达成社会共识,形成社会主义建设合力。

(三)有利于统筹利益协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新格局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国家计划、合作社计划和个人计划中常常出现生产和分配不均的问题,针对生产问题,毛泽东提出要将国家统一经济计划放在首位,合作社经济最大限度服从于国家计划,个体家庭计划服从于合作社计划;针对分配问题,提出在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坚持国家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大于或重于个人利益,这种解决矛盾的方法总结下来就是实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认识和协调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新格局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满足需要和促进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协调不同主体利益关系的有效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当前社会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为出发点,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体多元统筹合作,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加入社会治理建设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重要力量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9

[2]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4

[3]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4

[4]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6

[5]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0

[6]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4

[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2

[8]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2

[9]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

作者简介:周涵(1997年—),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硕士研究生在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100044、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