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娜尔开斯 托合塔尔别克
  
领域媒体号
2022年27期
伊犁师范大学 新疆 伊犁 835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材料。棉花产业解决了我国大量的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支撑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新疆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长绒棉和彩色棉的生产基地,在2021年新疆地区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82.80%,新疆棉花产量也已占据我国棉花总产量的88.40%,可见新疆棉花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棉花产业整体发展,也支撑着中国纺织服装业这个庞大产业。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全面、准确地分析新疆棉花的国际竞争力,构建“新疆棉”的话语体系,让“新疆棉”走出去,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引导棉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新疆棉、 国际竞争力

1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棉花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为棉花种植业,中游为棉花制造业,下游为棉花产品的销售行业。其中棉花制造业涉及多个主体,主要包括轧花厂、流通商、纺织企业、服装加工商等四个主体。从我国棉花产业的供给侧来说,逐渐形成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优势棉区,新疆是主要的棉花种植区域,处于棉花产业链中的上游。据统计2021年全国棉花产量约为580万吨, 其中新疆棉花产量为513万吨,占比为88.40%,而我国一年棉花的总需求量约为780万吨,因此还需从外国进口近200万吨的棉花,整体呈贸易逆差。

1.1新疆棉花播种情况

近十年来我国棉花播种面积整体减少,2021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303万公顷,2012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436万公顷,十年来整体减少了30.5%,平均每年减少13.3万公顷,这主要是自然灾害影响,劳动力的减少及比较效益低下等原因造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呈上升的趋势,从2012年的172万公顷增加至2021年的251万公顷,新疆播种棉花面积在全国播种总面积中的占比也从2012年的39.40%上升到2021年的82.80%,日益成为了全国最主要的棉花播种地。

1.2新疆棉花产量

新疆棉花总产量基本呈平稳上升趋势,在十年的时间里从2012年的年产量358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513万吨,年平均增长15.5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54.20%上升至2021年的88.40%,日益成为了中国棉花的主要来源地。但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波动,2012至2014年出现明显下滑随后缓慢上升,在2017年达到峰值2332(公斤/公顷),此后在2000(公斤/公顷)上下浮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069.2(公斤/公顷),仍远高于全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可见,新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从前几年数据来看仍有上升空间。

2 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分析

2.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新疆棉花产业主要在初级生产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拥有利于棉花生长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平原辽阔、土质疏松,土地类型以轻壤土、中度粘土、沙质土为主、地势较平坦,十分适合棉花的生长。全年日照时数达到2550~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0%,无霜冻期平均在150--220天,尤其南疆和东疆大部分地区无霜冻期都在200天以上,且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干燥,非常有利于陆地棉和长绒棉等各种优质棉花的生长。此外,新疆地区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位居全国第四,具有种植棉花所需要的比较稳定的灌溉水资源。

2.2市场需求条件

我国的棉花需求主要分为纺织用棉、民用及其他用棉、正常年末库存和出口四大部分。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2021年的H&M事件使新疆棉花产品的国外需求方突然流失,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疆棉花产业短期产能过剩的现象。

国内需求决定着企业革新的速度与性质,据统计我国每年国内市场的棉花消费量稳定在750万t到850万t,占全球棉花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此外,我国拥有着世界最大量级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纺织品的基本原料为棉花,因此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量较大,质量上乘的新疆棉花产品,如新疆长绒棉等在国内市场上更是长年供不应求。

2.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棉花产业是一条由棉花生产、加工、流通、进出口等环节紧密相连的产业组织总称,因此相关和支撑产业主要为中游的棉花产品制造业以及下游的棉花产品销售业。新疆本土地区主要负责棉花产业链中上游的种植工作,属于棉花产业中的上游,有竞争力的棉花上游产业可以为棉花生产提供及时的、高质量的原材料和各种优质服务从而增加棉花产品的附加值。在中游产业中,新疆地区棉纺织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前列,服装服饰、家纺、针织行业初具规模,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棉纺产业基地、西北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服装服饰生产基地与向西出口集散中心。但缺乏本土下游产业的支撑,因此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尚未发展成棉花产业集群,这也制约了新疆棉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2.4企业结构以及同业竞争机制

新疆棉花产业相关企业主要为生产链中游的棉纺织企业,棉纺织企业包括本土企业及从内地自主来到新疆投资建厂的大型棉纺织企业,如浙江雅戈尔、山东鲁泰等。通过多年的发展,新疆棉纺织企业逐渐形成了“三城七园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建立起了阿克苏、石河子、库尔勒三座纺织工业城,阿拉尔、沙雅、哈密、巴楚、玛纳斯、奎屯、霍尔果斯七座纺织园以及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放射性经济网,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但由于新疆纺织业产品结构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企业研发能力薄弱,新技术产品开发迟缓,市场应变能力不强,导致新疆棉纺织品竞争力较弱,从而使下游销售行业受阻,新疆棉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

“一带一路”倡议犹如一把双刃剑,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沿线国家较多,沿线国家具有丰富的棉花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推进了棉纺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机制,也给了我国棉纺织工业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机会,有利于我国降低棉花采购成本和纺织业转移过剩产能,满足沿线国家诉求,带动双边棉花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新疆的棉纺织企业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产品附加值等属于中低层次,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国有棉纺织企业只有加速成长,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抵抗住重压。

2.5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一大契机,也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在“一带一路” 背景下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技术更加先进,体系更加完整,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出口带来新的机遇。

在棉花种植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种植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并从中借鉴他国棉花种植和产业发展经验,帮助新疆地区进行创新,发展现代化种植技术。同时,以双方科研院所和科研平台为依托,研发高科技产品,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在棉产业运输方面,快速货物班列采用普通货物运输价格计费和全程服务的方式使得中间环节减少,物流成本降低。在棉花产品出口方面,“一带一路” 倡议辐射出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与蒙古、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 8 个国家接壤,公路、铁路、民航等畅通的交通优势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出口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在“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纺织服装行业繁荣,劳动力丰富,棉花需求量大,尤其是孟加拉棉花需求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这也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出口创造了需方。

2.6政府

为了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国家给予了新疆棉花产业一些优待,主要包括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在政策方面,政府于2014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并提出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来更好地调动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切实保护棉农利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虽在逐步提高新疆棉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却还是没有解决新疆棉花成本升高、市场发展环境差、国际市场知名度低、出口贸易量低等根源问题。2021年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共同制定了自治区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与质量挂钩试点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提升新疆棉花质量,增强新疆棉花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税收方面,依我国税法规定,棉花加工企业作为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享受13%的增值税优惠税率,并且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资金方面, 2021 年初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已审批信贷资金72 亿元、实现投放56亿元,以保障全疆棉花春耕。该分行对新疆棉农的种植面积、春耕资金需求等开展全面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企制宜的优化了融资方案并备足信贷资金。在信贷、人力等重要资源上给予政策倾斜,提前备足72亿元信贷资金满足棉花春耕需求。资金的扶持促进了全疆棉花产业的均衡稳定发展,更为新疆棉花产业在世界棉花产业中做大做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3 提升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专业技术,提高人员素质

品质与价格一直是影响着新疆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两大关键因素需要依靠技术与人才的支撑。新疆棉产业在高级生产要素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应分环节加大技术投入,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素养。可以通过补贴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棉花从业者的工作环境等方法吸引优秀人才,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彼此间的互利共赢。在棉花种植环节,应提高机械化程度,当前南疆与北疆棉花种植区域已逐渐用机械采摘的方式替代人工采摘,在北疆种植区机采棉比率更是超过了95%,解决了农户收棉任务重这一难题,但机采棉含杂率较高,对于新疆棉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长绒棉的品质,失去了品级优势。还可以在高校新种植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南北疆各个宜种区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培育出适宜的优质棉花品种并加以推广,逐步淘汰低品质棉种,扩大高质量品种棉花的种植,引进棉花机械采摘含杂率低地区的设备,研发出适合采摘新疆棉花的机器设备。农业部门及政府部门要定期开展棉农种植技术培训工作,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在线上和线下进行技术指导,还可以改进棉花仓储检验技术,更好地筛选出优质的新疆棉,保证优质棉的纯净度。在棉花制造环节,增加棉纺织品的商品附加值,加大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设备的力度,适当引进先进的织、染设备和成衣设备大力发展纺织纺织业,加强纺织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纺织服装厂职工的全员培训,再以纺织服装业为龙头,带动中游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带动新疆棉花产业的行业振兴。

(二)增加棉花种类,培育优质品种

新疆棉植区较为固定,植棉品种也比较固定,主要分为长绒棉和陆地棉两大种类。其中知名度较高的长绒棉主栽区为阿克苏地区,陆地棉种类较少,各品种之间的差距小,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从优势品种长绒棉的品质来看,多项指标不及同在西北内陆棉区的甘肃长绒棉,但胜在产量高。甘肃长绒棉纤维更为柔长,细度和强度胜于新疆长绒棉。因此,新疆因借助先天优势再次提升新疆长绒棉品质,并适当增加棉花种类,增强新疆棉花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管理,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个企业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新疆棉以其高品质在国内市场被消费者熟知,但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缺乏一线高端品牌,尤其在H&M等恶意事件后更是损害了新疆棉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一线品牌的建立与推广需要以品质为基础,加上设计、经营、规划、营销、并注入企业及品牌文化。新疆棉已拥有高品质的口碑,因此应在营销、推广、文化等方面多下功夫,可以充分利用长绒棉的优质优势,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实现新疆棉与其他纺织原料的融合使用,开发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也可以对其他优势产品或特色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并在推广过程中为新疆棉花注入新的活力和时尚,树立产品品牌,强化营销服务,鼓励全国各地杰出设计师和优秀品牌进入新疆棉花产业链,为其带来新颖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线高端品牌,展示企业信誉,并建立良好的营销机制。

(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区域农业合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帮助下可以获得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促进贸易便利化,让新疆棉花走向国际棉花市场。首先,需要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应着力投资建设交通运输业,完善航空、铁路、汽运的发展,加速建设一批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区域性棉花集散中心,起到全国棉纺织物流运输中枢调配的功能性作用。还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相连,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其次,加强政策沟通。在政策互通的前提下与沿线国家建立有效沟通协商机制,提升区域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保证新疆棉花在与沿线国家开展的农业合作中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好制度创新,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持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形成国家和市场补贴相配合的补贴政策。另外还要加大对新疆优质棉的扶持力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棉花质量标准,争取在国际市 场上构建我国棉花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姜黎,郝淑丽.新常态下我国棉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J]纺织导报2017年02月08日.

[2]周小静,朱晓玲.对新疆棉纺织产业集聚发展的几点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年04月15日.

[3]朱爱孔,何芳,韩明悦.需求侧管理下的我国新疆棉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中国棉花加工2021年08月25日.

[4]刘乐.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纺织产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年6月.

[5]桑玲玲.创新驱动下新疆棉纺织产业出口竞争优势培育研究[J]西部皮革(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018年第20期.

[6]朱爱孔,何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新疆棉纺织产业发展路径优化[J]中国棉花加工2021年06月25日.

[7]邹宇静.南疆棉纺织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12月30日.

[9]董廷尉.新疆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节水减污对策[J]中国水利(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100020,北京)2019年03月12日.

[10]李娜,赵丽娜.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的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9年01月20日.

[11]张贺轩,徐爱武.新疆棉花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棉花加工2020年10月25日.

[12]陈琪,佟羽凡.“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新疆棉业经济发展浅析与展望[J]商讯2021年01月15日.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