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产教融合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

林燕
  
领域媒体号
2022年23期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民办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设计教育发展、专业内涵建设需要,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在认知层面、实践层面探索艺术设计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搭平台、引资源、促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引入兼职教师共建课程团队、借力互联网平台提升教师技能、政校行企合作项目促进团队融合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群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艺术设计专业群“双师型”师资培训(项目编号:202102192007)阶段性成果;2022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大设计理念下“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2GYB98)阶段性成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转型中,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以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在认知层面、实践层面探索艺术设计专业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为学校特色发展做好智力支持。

1.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1“双师型”教师内涵

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中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定义为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的专任教师,同时还需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之一才可被认定为双师双能型教师。一是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二是5年内累计2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或教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三是5年内有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先进水平。【2】这就要求教师既满足教师系列职称,又需要行业资质。

1.2发展现状

根据数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的办学条件指标,专任教师总数达标,师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高于90%;高职称(副教授以上)、高学历(博士)教师达到25%。鼓励教师提升学历、职称、技能,规划期内“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50%以上。

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之一,是东莞民办本科高校中规模最大,开设专业最多的艺术设计学院,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专业人才。目前共开设5个本科艺术大类设计学专业,分别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共计31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1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98%,毕业于全国八大美院教师比例17%,有海外著名设计院校留学背景教师比例21%。学院青年教师占比大,活力强。

但是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呈“橄榄球状”,35岁以下年轻教师99人占85.4%;从职称结构来看,教授职称5人占4.3%,副教授18人占15.5%,讲师38人占32.8%;从学历结构来看,所有专任教师均硕士以上学历,在读博士33人。

产教融合基础薄弱。跟企业对接停留企业招聘实习生等基础环节,由于年轻教师多,利用企业资源意识淡薄。教师缺乏校企合作经验,因此对接企业态度消极,未能充分挖掘企业资源,企业进校园大多数停留在讲座层面,因此,产教融合仅停留在浅层次。

2.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1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需要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3】

地方性与应用型是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特征。所谓地方性,就是要求其主要职能在服务国家需要的同时,要主动面向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谓应用型,就是强调人才培养必须具有鲜明的产业需求导向。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必须与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相契合,以致形成人才供需两侧相适应、相匹配。

需求导向这就要求以产业群为依托确立专业群建设方向。东莞以制造业立市,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9万家,工业企业超过1.1万家,是全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东莞经济转型由东莞制造转型为“东莞智造”给艺术设计专业群带来发展机遇。据《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东莞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我院5个设计学专业分别对应着东莞相关产业群,如图1。

2.2设计教育发展需要

现代设计教育起源于1919年建立的德国包豪斯学校,虽然在当时只是一个中专学校,却提出了设计教育的理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采用了独特的“双轨制”教学体系,即艺术教师与工艺教师联合指导学生专业教学。它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

而今,艺术学学科与交叉学科交融发展是出于学科建设与自我完善的需求,艺术设计并不能单纯依赖于某一艺术学科内容和知识,而应当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和实践,应当体现出“技术”与“学理”的紧密关联性,涵盖艺术设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4】通过交叉交融,才能让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材料工艺、人文艺术等产生创新点。

从我院来看,主要是从两方面打造设计学学科特色:

人文艺术交融IP赋能。即服从服务于数字文化新发展格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为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做贡献;文化自信、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研发具有创意的旅游产品;服务“东莞智造”。

优化结构交叉融,主要包括设计学科内容交叉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交叉主要是设计学的不同形态、不同表现形式在设计理念指导下为品牌服务。学科之间的交叉组要是设计学与工学、计算机应用、化工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交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表现设计形态。

2.3专业内涵建设需要

专业建设与发展应具备的内涵,即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动态适应、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机制,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产出。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产出,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师资作为保障。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3.1建设路径

3.1.1搭平台

对接产业集群,专业交叉融合,强化设计学专业集群;构建“政校行企”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对外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实习基地;对内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

3.1.2引资源

“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所谓引资源,就是将行业大师、企业名师、项目经理进入课堂;柔性引进专家团队,校外专家、行业大师形成学科建设智囊团;引入企业项目资源进校内工作室、进课堂。

3.1.3促改革

在教学中,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在项目实践中搭建跨学科、跨专业团队。

3.2实践探索

3.2.1引入兼职教师共建课程团队

通过引入高级职称、企业工作经验教师,合理化职称结构。2021年至今,先后引进90名兼职教师,包含企业技术总监、设计总监、项目经理、一线设计师等,通过开展讲座、参与课程研发与资源建设、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实习指导》等形式强化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的互动交流。

在教学方法上,项目驱动教学过程。在课程中,引入贴近市场的项目,既有企业真实项目,还有竞赛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价值、学生反馈,将师生互动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与甲方反馈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两个转化:第一,角色转化,教师角色——项目提供者(甲方)、企业老总、设计总监;学生角色——项目实施者(乙方)、设计师。第二,职业情景转化,对标设计公司工作流程,教室化身设计公司工作间。

3.2.2借力互联网平台提升教师技能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办于2019年,目前拥有13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其余均为初级职称。师资队伍年轻化、具有国际视野(有留学背景的占42%),但严重缺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师资结构不大合理。通过鼓励教师进修、教师下企业锻炼、借力互联网平台等方式,逐步优化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方面,与2家大型MCN公司、东莞市内与知东莞APP、5家影视、虚拟现实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基于数字媒体领域当下最火热的新媒体创意内容开展,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发展为抓手,结合各大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新媒体平台运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用户心理研究能力等全方位的应用型能力培养。

以龙头企业为标杆,对接字节跳动旗下剪映App,引入一线技术人员到实训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将《摄影摄像实践2》课程与新媒体运营模式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学习和使用方法,采用线上线下学习结合的方式,利用头条平台,学习新媒体实战经验。掌握新媒体运用核心技能,将专业知识与互联网结合,培养出具有新媒体思维的数字创意人才。

与头条团队开展了“头条学院”训练营,培养了一批成熟账号。网络培训合格的老师、学生颁发头条学院证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组建“爱奇艺文学推书工作室”、“Moonpie气球派对工作室”“科比的篮球”短视频账号运营工作室,承接“爱奇艺文学”推书项目20期,策划宣传项目10项;“科比的篮球”短视频账号粉丝总数15.5万累计获赞519万。

在办学过程中,逐步优化教师团队,老师带领学生组建团队,运营管理新媒体平台账号,发掘热点话题,制作创意内容,形成可观的网络流量,输出正确价值观,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构建了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以文化为底蕴,以市场为导向,创意作品为载体,数字技术为支撑”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3.2.3政校行企合作项目促进团队融合

东莞市科技特派员项目《蓄光型自发光新材料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校政府行企合作,在项目中促进团队融合。

该项目基于对福隆村的实地调研,广泛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生产,了解福隆村的真实需求;从当地村民视角出发,去重新理解乡村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以“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为理念,结合计算机、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新技术,改善乡村基础照明、公共设施建设;聚集广科优势教育资源,跨学科、跨领域,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人性化设计;根据已挖掘的地域文化,对其进行抽象提取并应用到景观小品方案设计中,承载乡风文化建设的重任;运用蓄光型自发光新材料给文化广场赋能,增加导视功能、增加夜间照明功能、增强视觉艺术性,完善文化广场休闲娱乐、亲子互动功能;将艺术与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力求达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和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达到科技服务农村,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目的。

《蓄光型自发光新材料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项目将艺术与科技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注重乡村文化特色与艺术、设计、科技相融合。学科交叉团队尝试运用新型材料,建设新型智能化乡村道路,让村民享受艺术与科技的新成果。

4.总结

艺术设计学院通过引入兼职教师共建课程团队、借力互联网平台提升教师技能、政校行企合作项目促进团队融合等实践探索出“搭平台、引资源、促改革”的“双师型”专业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1-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卢昆,吕健伟.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

【3】三部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11-16].http://www.gov.cn/xinwen/2015-11/16/content_5013165.htm

【4】李明昱.艺术学学科与交叉学科交融发展的基本思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26-1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