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校园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应用综述

林雯
  
领域媒体号
2022年17期
宁波教育学院315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2019SCG108(需要刊登)

一、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resilience)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针对压力与灾害事件的应对措施研究,人们开始探索寻求面对高危环境下能积极应对的良好质量和免受侵害的保护因子。学者们在对于不同类型婴儿研究时发现,有些儿童天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即使面对创伤或逆境,也能较快恢复到健康状态。在英文含义里,“resilience”具有“回弹、恢复力、迅速恢复愉快心情”等含义(席居哲等,2008),在积极心理学里,心理弹性被定义为当个体面对创伤、逆境等重大压力情况时,仍能良好适应并保持健康状态的能力(Johnston et al., 2015),甚至比预期还好的行为结果(阳毅、欧阳娜,2006)。

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研发现,整体水平状态良好,大部分为心理弹性中间I型(逑嘉等,2014;刘蕴、周永彪,2017;但俊辰,2010;邵蕾蕾、林海春、张页、王慧芳,2014)。逑嘉等(2014)元分析31篇文献19285名大学生后发现,男生的心理弹性得分略高于女生并具有显著差异性;年纪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心理弹性略高于大四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显著性高于文科类专业学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非独生子女心理弹性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但在其他现状调查中,却统计得到相反的结果,如王林翮(2016)的调查研究发现,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性高于男生,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成绩的差异也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弹性能力不同,但不存在年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另外,有调查研究发现,在地域和宗教信仰差异上并不存在统计性的显著差异(但俊辰,2010;王林翮,2016),而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适应性和心理弹性水平上表现为显著性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但俊辰,2010;王林翮,2016)。具体从心理弹性内涵因素而言,在朋友支持、自我掌握和自我调试三维度上大学生表现为显著性差异(刘蕴、周永彪,2017;但俊辰,2010)。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弹性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度关爱和积极鼓励会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但过度控制则会降低。个体性格也被列为影响因素,心理弹性水平高者表现为少神经质,多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严谨性。母亲关爱、积极应对因子等与大学生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但父亲控制因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王林翮,2016)。整体而言,大学生总体水平良好,但性别、年纪、专业、家庭结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并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定论。对于大学生而言,毕业压力、工作应聘压力、专业压力、家庭经济压力等环境因素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为情境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校园辅导。辅导对象通常具有相似问题或者背景,由专业辅导人员组织,形成小组。运用人际间的交互作用,在指导者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和他人观察、分析、讨论、分享等形式,调整个体心态与行为方式,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从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王琪,2016)。因其趣味性强,参与度高,时间持续性,对象稳定等优势(张丽娟,2015),是高校最常用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治疗形式之一。因为其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降低大社交焦虑水平,对于大学生社会焦虑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黄海量等,2017;孙宇静等,2017),还可以提升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李勇男,2017)和减少大学生孤独感(李翠云等,2017),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张静,2016)。

三、研究方法

为了解校园团体辅导的应用情况,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定性综述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干预的具体措施。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中检索迄今为止全部的相关文献,并通过文献题目、关键词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由于积极心理学中关于“resilience”的翻译有不同版本,如“心理弹性”、“心理韧性”、“心理弹性”等,因此,采用将“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心理韧性”和“resilience”这些关键词以“或含有”的关系,“并含有”主题“大学生”和“干预”的检索条件进行数据库检索。筛选标准参考张婷等(2014)关于心理韧性文献回顾,并根据本研究目的与对象进行调整。纳入标准:(1)有关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文献研究;(2)文献所含关键词“resilience”属于积极心理学学科领域的含义;(3)文献包含干预措施的实践结果对比。筛除标准:(1)重复报道文献;(2)会议摘要。筛选后得到13篇文献,表1即为纳入研究的干预措施的基本描述。

四、研究结果

所纳入文献结果显示,目前所采用的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时间普遍为6-8周,每周一次频率,每次时间1-2小时。研究对象大多选取曾面对逆境或创伤,心理弹性分数较低,具有抑郁倾向,处于高风险的医学生或贫困学生。研究中多采用由阳毅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心理弹性量表》。该量表共31题,包含6个纬度: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情绪稳定、问题解决、朋友支持、家人支持,采用Likert 5点评定法。另外,由Connor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也常被使用,该量表共25题,涵盖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和精神信仰5个因子。所纳入研究中除李蔓荻,夏斌,高万敦,谷晓红(2013)研究显示为实验组前后的心理弹性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组均显示干预措施对于实验组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常用干预措施,纳入研究中所采用的团体辅导内容和流程也有类似之处,主要包含六大块:建立团队关系、认识自我、面对挫折、情绪管理、人际管理和希望未来。其中在课程和活动内容安排上,以情绪管理和人际管理沟通为主要内容,在部分研究中甚至安排2次以上的课程。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团体心理辅导相对而言是最容易操作和实现的心理治疗方式,且不受场地之限,一般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即能完成。但总结发现,目前所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中没有系统性的公认操作流程,课程时间和内容安排多以研究人员主观构建为主,因此出现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心理弹性总分无显著性增加的情况(李蔓荻、夏斌、高万敦、谷晓红,2013)。未来研究发展可以针对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方案,就现有课程内容、流程、时间进行综述,总结出常用的团体辅导内容,并根据不同对象群体,进行分类,将团体辅导课程进行规整。

五、总结

团体心理辅导在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上具有显著性的效力,且是目前公认常用的辅导措施之一。未来研究可以将国外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合并以增加结果的效信度,还可以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因素相关性的后设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但俊辰(2010)。大学生复原力与这应状况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8(7),869-872。

邓宇,刘钰,刘云美 & 周玲.(2018).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7),49-50+55.

杜瑞霞,郭丽娜,梁乐 & 张伟.(2020).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 校园心理(01),62-63. doi:10.19521/j.cnki.1673-1662.2020.01.020.

郭磊、皮凤丽(2015)。团体咨询对提高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3(4),602-606。

郭彦霞(2016)。团队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里韧性的干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4(6),901-903 。

李晶晶、蔡翥(2014)。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35(9),1419-1420。

李蔓荻,夏斌,高万敦,谷晓红(2013)。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干预研究。中医教育,32(4),49-52。

李娜(2016)。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里韧性培养的研究。新课程研究旬刊,6,126-128。

李融亲.(2020).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心理弹性的干预. 河南农业(36),6-8。

刘蕴、周永彪(2017)。广州市高校大学生复原力状况研究。才智,1,80-82。

逑嘉、刘琴、李恒径、代容、郭雪、黄轲、张帆、汪洋(2014)。中国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特征的Meta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40(2),328-337。

邵蕾蕾,林海春,张页,王慧芳(2014)。高职生心理复原力现状及干预研究。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27-31。

滕秀杰(2008)。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硕士论文)。取自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王丹、张日升(2014)。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过程与效果。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2(5),923-929。

王林翮(2016)。大学生心里弹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硕士论文)。取自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王奕冉(2016)。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教育与职业,18,103-105。

韦海燕(2009)。大学生复原力的干预研究(硕士论文)。取自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