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伊斯兰式清真寺”装饰纹样要素的文创设计研究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基于“伊斯兰式清真寺”装饰纹样要素的文创设计研究”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东部地区回族女性婚嫁礼服传统要素的挖掘与创新”立项号QN202008147
丁宁,本科,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青州云门山南路8979号,262500
史玉琳,硕士,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青州云门山南路8979号,262500
摘要:在伊斯兰装饰艺术中,纹样和图案是被广泛运用的艺术形式,由于在传统伊斯兰教教义中偶像崇拜是被禁止的,具象化的人物、动物等生命体是不能作为礼拜的对象的。因此在阿拉伯图案艺术中,更倾向于以纹饰为基础的抽象化纹样来作为他们的突出特征。这种以花卉、几何图案与书法艺术为基本元素并配之以蓝白为底色的独特装饰风格,后来渐成一种独具美学价值与魅力的特殊style,美术史学家称其为“Arabestyle”(阿拉伯风格)。从阿拉伯风格中,提取“伊斯兰式清真寺”装饰纹样的要素,创新文创设计的方法与原则,以此来开拓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
关键词:伊斯兰 清真寺 文创设计
早期的清真寺是没有装饰的简单建筑,很多年后,在被征服地区先进文明的影响下,建筑装饰品开始出现。阿拉伯纹样(Arabesque)多用于装饰以清真寺为代表的各类建筑物、工艺品,他们是装饰的艺术语言,同时又是传播宗教的符号。由于伊斯兰思想禁止艺术家和工匠创作人像,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抽象的形式。11-12世纪塞尔柱时期的艺术家和工匠们创造的建筑装饰元素在伊朗、中亚和北非逐渐兴起。
一、纹饰特色
1.植物纹样
当初主要是承袭了东罗马的传统,历经千锤百炼终于集成了灿烂的伊斯兰式纹样。伊斯兰植物纹的代表,是所谓阿拉伯式的卷草纹和花头纹。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后,纹饰形象常以牡丹、兰花、竹,松、佛手、石榴等作为设计元素。中国的图案文化中,利用谐音组合产生美好的寓意是一种最常用的装饰手法,如梅、兰、竹、菊四君子体现一种高贵的品质。
中式卷草纹,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西式卷草纹,多取茛苕叶。不同于中国和西方,伊斯兰卷草纹多以葡萄叶、棕榈叶为常见,在吸收了罗马-拜占庭卷草纹的曲线风格和萨珊波斯纹样后,在符合其宗教哲学下发展成著名的阿拉伯藤蔓纹样。植物纹出现于9世纪,在13世纪时达到登峰造极,阿拉伯卷草纹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枝叶繁茂、无边无际。在曲线的反曲点上伸出与曲线方向成逆向的分支,交互变换方向。“每片叶子长在另一片叶子的尖端。”象征着宇宙万物的节奏感和顽强茂盛的生命力。阿拉伯卷草纹的构图往往是没有边际的,象征着这个无限的世界。
穆斯林艺术家还将这些复杂的植物形象极力简化,或是将几种植物的局部组合在一起,以曲线为基础形成抽象的外形,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缠枝纹和蔓草纹。缠枝纹和蔓草纹常常交替融合出现在同一件艺术作品中。缠枝纹通常以葡萄藤般的柔美曲线为中心展开,婉转缠绕变化,在曲线方向转折的反曲点上,伸出与曲线方向相反的分枝,并在其尖端加上花叶、果实之类的装饰;蔓草纹样如常春藤般延绵不绝,毫无间隙地布满整个画面,整个画面中植物的花、叶、藤蔓互相穿插、互相重合,在视觉上形成各种曲线和律动的美感。在建筑的天花板、梁柱、墙面上通常会写满经文,这些经文中间常会以藤蔓、花卉、卷草等植物纹样为主,它们通常表现出一种同方向或逆向的连续带状的抽象图案。
此外,还有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植物纹,如圣树纹、乐园纹。圣树纹象征着生命之树,源自伊朗。体现了古代宗教中对生命之树的植物崇拜。在伊斯兰教创立以后,圣树成为真主神圣品格的象征。而乐园纹表现的题材则是穆斯林在死后进入的天园“jannah”。但这两者到后来也逐渐衍化成单纯的垂直纹、螺旋纹。
这些植物纹样,常常会使用到彩绘、雕刻、马赛克镶嵌等制作手法。在色彩的使用上也只会采用比较淡雅的宝蓝、深绿、白、黑等冷色调,极少运用鲜艳的颜色,例如大红、朱红、等暖色调,有的会用上少量的金粉、银粉作为点缀,突显出其尊贵高雅的特点。
2.几何纹
最早的几何纹样是一些分散的几何图形,如八角形、圆形和方形的组合,后以圆形、椭圆形、菱形、多角形、编结纹等为基础,单一或几种组合有规律地相互交叉,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旋转、重复、排列,形成看似复杂但却有序的纹样形式,视觉冲击力强。圆形在几何纹样中是基础构图形式,起到一个将圆以内的图案框起来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繁复,细密的装饰形式也不断出现。到了10世纪时期,一种被称为“girih”(Islamic geometric patterns)的由交织旋转图案组成的细密风格开始出现了。通过多边形自身旋转又可以进一步演变组成星形纹,三角形旋转得到六星形、矩形旋转得到八星形,再旋转得到十二星形、十八星形,到最后的二十星形乃至更多……
一个图案的构成通常由单个图形的旋转来完成。这些图形可以是圆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图形,可以繁复到近乎无穷,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反复变换,耐人寻味。无穷到让信徒感受到这个周而复始,万物有灵的大千世界真实存在。
14-15世纪是伊斯兰图案臻于成熟的时期,纹样更为繁复、变化无穷。在这一时期具有繁复华丽伊斯兰图案的建筑多见于伊朗。
3.书法纹饰
清真寺建筑中的书法纹饰多是一种名为“库法体”的书法艺术作品,它因创自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库法城而得名。库法体多直笔,棱角分明,具有金石风,是一种适于用做刻石和镶嵌的书体。七世纪前后,库法体开始出现各种变体以适合不同的装饰对象,人们将这种变体称之为“花纹化的库法体”。以阿拉伯数字和文字做装饰,别具魅力,它不同于植物图形和集合图形的规则与对称,弯曲的字母笔画既能整齐排列,又富于变化,给人以动感之美。这种库法体的阿拉伯文字可直接作为单独的装饰纹样,饰于壁面,还可以将不同含义的文字组合成圆形、半圆形、长方形、菱形、异形等几何形状,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传达宗教教义。
在纹样中以阿拉伯书法(Islamiccalligraphy)书写的阿拉伯文字也有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其内容多为《古兰经》选段和赞颂先知之语。由于字体种类繁多,作为纹样构成的一部分,文字纹也因字体的不同而各具风格。
几何纹、植物纹、书法纹在布局、节奏、色调等艺术元素的组合关系上,彰显出高度和谐统一的韵律美。纹饰结构上的繁杂却与内容上、装饰手法上的单纯相互抵消,营造出轻松、宁静、优美的情感氛围,并非一般宗教艺术普遍具有的神秘压抑的感受。
二、雕刻技艺
1.木雕装饰。木雕的处理手法有花带、组花、透雕、贴雕等。花带通常以二方、四方连续为多,以中断、交错等手法来取得构图上的韵律变化。其图案缜密,几何纹样严谨对称,植物花卉自由灵活,题材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等为主。刀法的表现方式有阴线刻、浅浮雕、综合刀法。浅浮雕的特点是图案性强。透雕是将木板上的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去掉,形成透空,以虚面烘托图案。花纹的表面可成平面,可呈起伏,效果玲珑秀丽。贴雕有两种,一种是将花纹图案贴于平板上,形成浅浮雕状,另一种是将雕凿成的多种形体拼贴成立体或凹凸的装饰。木雕装饰多用材料本色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装饰的。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
2.石膏雕花装饰。通常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等形式,有圆形、拱券形、多边形。拱券纹饰是以明确的中轴线作对称性花纹或以铭文美术字为主题,由花卉、蔓藤、卷草等组成密集复杂重叠交错的对称图案。花卉、植物、几何纹饰等作边框陪衬,看上去像一幅完整的装饰图画。石膏花带是用各种几何图案、植物花卉或两者并用构成,按按二方连续方式并列、重复、循环、交错等纹饰手法组合,造型完美、主次分明。镂空石雕花饰,不仅用在室外的装饰柱、外墙,也用于室内的窗眉、壁龛等处。石膏雕花使用的颜色大多是石膏本色,它玲珑空透、轻盈洁白、典雅绚丽。石膏组花和石膏花带,无论是几何图形、经文图案或是花卉草藤,都是以纹饰的形态表现。石膏雕花纹饰刀法细腻流畅、刚健清新,高低、重叠、交错、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质感,在阴影下给人素雅明丽、清爽宜人的美感,更增添了纹饰艺术的感染力。
3.砖饰。起初,砖造是创造抽象图案的常用方法。釉面砖逐渐进入建筑装饰品。砖饰也就是所说的拼花砖工艺,是经过锯、切、打磨后的黄色砖拼贴成各种图案,装饰门柱、门洞壁面和门斗的檐等部位。砖饰有拼砌砖花饰、异形砖、砖雕、透空雕花砖等几种,其中异形砖是拼花砖的主要构件,有方形、长方形、半圆、三角、梯形、平行四边形、梭形、S形等,多达数十种。砖砌的图案有上百种之多,常见的如:八角形、扒瓣菱形、人字甲形等。伊斯兰工匠以高超的技艺,用砖互相穿插、交错、重叠、拼砌组合成各种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图案和花饰,在光影衬托下,精致的砖花图案,富于层次性。
三、文创设计要素
在现代社会中,文创产品作为迎合文化新需求的产物,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而进行反复调整。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作为民族文化表现的物理载体,文创产品可以直观地反映该民族的风土人情、艺术历史等特征。通过对伊斯兰文化中的形象、色彩和历史文化等元素进行提取凝练,形成民族性文化符号并应用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对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抽象性
无论是植物装饰纹样、几何装饰纹样或是阿拉伯文字装饰纹样,表现在艺术作品上无不体现出伊斯兰审美艺术的抽象性。这种不同于其他宗教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和伊斯兰教偶像崇拜戒律密不可分的。不同于佛教的释迦摩尼和基督教的耶稣均有确实的“实像”,伊斯兰的真主却是虚拟、抽象的,是不可见的“虚像”。真主创造万物、主宰一切、全知全能,既无处不在,又无形无象、无始无终,以抽象的“有形”,反映真主无处不在的“无形”。这种靠悟性感知真主的特质是导致伊斯兰装饰艺术抽象化的原因。在选择的纹样中,圆形和方形既是构成所有几何纹的基础形式,又是衍生其他各类纹样的根本,每个几何形式都表达着不同的个性。圆形表示不可分割的整体,象征着真主独一无二、完美无缺的宗教观念。而以正方形为代表的各种多边形,都是从圆形中演化出来的,正方形四条边象征着四季、四方、四种美德。通过这些繁复的装饰纹饰,穆斯林从中可感到循环往复的世界以及造物主的存在,思索生命的回旋与更迭。
(二)知识性
伊斯兰教重知识、崇智慧,亦促使其工艺纹饰抽象化、复杂化,同时又为高难度的表现方式提供思维能力上的先决条件。伊斯兰的创始人默罕默德多次表达对知识价值的肯定,这种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与崇尚,使伊斯兰社会以开放的文化观广泛吸取古代波斯、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不仅迅速形成和发展了伊斯兰文化体系,也使宗教与哲学、科学协调发展。而从哲学上看,伊斯兰教主要接受了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浸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阿拉伯著名哲学家伊本西那采取了带有新柏拉图主义色彩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认为感悟是人类认识真主和世界的一种最高能力,因此,一切失去物质和感性外壳的抽象概念是知识的最高形式,认为具象的知识是粗糙的、低级的。伊斯兰艺术能够把几何纹饰发挥到极致,也正是这种崇尚知识的哲学智慧使然。
(三)满密性
伊斯兰装饰艺术呈现出花枝满眼的浓密布局,概括来说主要有如下两点:首先是对荒芜地貌的心理补偿。阿拉伯半岛除边沿地带雨水充沛、土地丰沃以外,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起伏䣌山脉和沙漠夹杂着零星贫瘠的绿洲,因而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梦想中的家园就如《古兰经》所描述的天国景象;繁花似锦、莺啼鸟啭、河流清冽、满目葱茏。这种巨大的反差,迫使伊斯兰艺术家创造出慰藉心灵的艺术样式,用蓝绿色调相配,蓝色喻水天一色,绿色象征植被和生命,用视觉艺术补偿巨大的心理缺失。《古兰经》中的圣语也揭示了阿拉伯人对生命之色的崇尚。因而,蓝绿色不仅在伊斯兰建筑装饰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影响了工艺品装饰的色彩倾向。伊斯兰建筑艺术崇尚繁复,不喜空白,也是受教义的影响。他们认为,空间是魔鬼出没的地方,伊斯兰教给空白罩染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所以应以稠密的纹饰将其填满,这样就可以阻止魔鬼的活动。
(四)规整性和均衡性
在伊斯兰装饰艺术中,线条主要负载着宗教含义,体现出附庸于宗教情绪的美学观念。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至高无上的唯一,是最完美的存在,因而在个体的创造性价值上,伊斯兰艺术没有得到广泛的确认,这使得伊斯兰装饰艺术不注重个性特征的展现,而是以规整、统一、均衡和重复勾勒出鲜明的共性特征。因此,纹饰的线条或一波状、弧形、螺旋状延伸,或连绵缠绕,但在运动轨迹总体上趋向圆型。极富动感的曲线虽穿插、缠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仍保持清晰的脉络。而这些颇具共性的装饰特征既不是“为了打破单调”而随意为之,也不完全是因为受制于偶像崇拜的禁令,相反,而是伊斯兰装饰艺术的独特面貌,是蕴涵明确的主动选择。
四、设计原则与方法
1.把握民族性。设计出兼具时代气息与民族特色文化的产品,例如根据民族审美风格,依据市场导向,由消费者选择文创产品的图案与色彩搭配。
2.彰显故事性。文创产品要以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创意元素与新式理念引领文化故事,可以通过跨界合作,拓宽其产品链。
3.体现功能性。让文创产品与现代人的生活对接,从而感受并接受这种文化,结合不同目标受众的需求,开发出侧重内容不同的文创,例如情感性产品、趣味性产品、美观性产品等。
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应当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文创作为创新优化传承的载体,应通过创意与文化元素的结合和多方融合多行业交流协作。
参考文献:
[1]崔佳琪.活态传承视域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策略研究策[J].今古文创,2022(28):70-72.
[2]左力光.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艺术的特征[J].兵 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王瑞珠.世界建筑史明[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