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名老中医赵振昌教授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的临床经验
摘要: 回顾性分析赵振昌教授多年病案及相关资料,总结赵老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用药规律。探究中医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以期为中医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提供指导,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基础。研究表明,赵老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与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大体相似,主张标本兼治,清补兼施、益气健脾、理气通淋。本文将从传统中医治疗,赵老对本病的用药研究的角度展开阐述。
关键词: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用药研究
引言:中医认为,过劳伤肾气,而后生热成淋,故成劳淋。其发病率高,其极易复发。既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年龄65~75岁老年妇女患尿路感染率为15%~20%,年龄8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患尿路感染率高达20%~50%,意味着年龄较大的妇女群体中,每100人就有20-50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究其原因,女性生理解剖结构明显区别于男性,故其成为尿路感染的高发人群,另外女性波动的雌激素水平也是导致复发性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然而,从目前本病治疗效果看,本病治疗仍有大幅进步空间。为进一步探究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从中医角度总结了名老中医赵振昌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一、中医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的认识
(一)病名
中医学虽无尿路感染的病名,但从其症状来看,尿路感染发作时出现的小便频数短涩、欲出未尽、淋沥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等,与中医学认识的“淋证”是一致的,属于中医“淋证”的范畴。中医学对本病有着悠久的认识,“淋”的病名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为“淋”。汉代张仲景对淋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病脉证治》中详细的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指岀“淋”的主要症状为小便不爽,尿道刺痛。至唐宋时期代对淋证的分类认识则日趋成熟和完善,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又分气、石、血、膏、劳淋五种,为后世和现代中医学所用。
(二)病因病机
中医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的病机病因持不同观点,从前人到现代国医大家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的致病因,理解均不同,主张的辩证治疗也不同。汉末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认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病机在于,热在下焦。其认为热聚集于患者大肠,小肠,膀胱,致使病变。汉代张仲景将淋证的病机归结为“热在下焦”。隋代医学家,太医博士巢元方认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病因同在膀胱热,但其认为劳淋主要因肾虚引起膀胱热,进而成淋。
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国医专家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有了不同的认识,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于内,虚实夹杂,正胜则邪退,邪退则安,邪胜则病进,正邪相争,则病情反复。而“本虚”又常以气阴虚“肾虚”为最多见。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本病属伏邪盘踞下焦、寒湿壅滞证病人的大量存在。其他医家对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反复发作泌尿系感染的病因病机做了归纳和总结,其认为肾阴虚癸水过少是淋证发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次研究,总结赵振昌教授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医案,包括跟师医案共300份病例及自赵老退休后保留至今的医案及书籍的梳理。赵老认为本病病机病因在于患者起居不慎,饮食不节,过劳。
起居不慎方面,患者因起居不慎而外感湿热之邪,进而影响了膀胱正常机能,导致膀胱气化失司。
饮食不节方面,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病机在于患者不能规律饮食,或暴饮暴食,或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导致脾胃失和。因伤及脾胃,致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由内而生,同样下注到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尿频、尿急、尿痛等不良症状。
过劳方面,饮食过劳,体力过劳,脑力过劳均可诱发本病。饮食过多会带来机体消化系统负担,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根本,脾胃伤则百病生。体力过劳伤及肝肾,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府失养,故见腰背酸痛。而机体脏腑功能相连,肾阴亏虚使心肾失交,心肾相济平衡被打破,心肾水火既济平衡失调,而见心火旺盛,心烦气躁,口舌生疮。脑力过劳与体力过劳相互作用,致使患者身体过劳,压力过大,情绪不佳。心火下移至小肠,也可见尿痛、尿急之症。
本病虚实结合,本虚标实。外感湿热之邪,过劳,诱发内因。而脏腑相互作用,可见尿痛、尿急、腰痛、腰酸、心焦、气燥等外症。肝肾亏虚,正气不足,尤易感受外邪,故过劳复发,缠绵难愈。中医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肾和膀胱,同时与脏腑心、肝具有相关性,病机为肾阴亏虚、心肾失交、下焦湿热、 膀胱气化失司。
二、中医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
中医认为中医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应从整体着手,标本兼职。根据本病病机病因,临床症状,对症下药。采用中药配伍,从内滋阴养肾,降心火,清热除湿。从外,根据患者病情,症状,酌情加减。如,针对常见病症,尿痛,尿急,尿热,尤其病症严重者,可针对性用药,用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针对口干舌燥,胸闷,上腹胀满,宜以药干预,疏肝理气,清热化湿。针对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者,应滋肾阴,除燥,补肝肾。针对小腹胀痛者,泄郁热,行气止痛。
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极易复发,耐药性强,西医抗生素治疗效果逐渐不佳。故此,从中医,中西医结合角度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达到药到病除,增强患者体质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期望中西医结合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致病因,稳定预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病情反复发生。因此,中医治疗本病中,除通过基本中药配方配伍,通过病症,加减用药外,还需解毒抗菌。如,利用七叶一枝莲,达到解毒,抗菌的作用。本病治疗中,患者病症体现不同,还存在阴道瘙痒,大便异常等不良体现。具体治疗中同样应遵循内外兼治,标本结合的治疗方法,予以对症治疗。
三、验案举隅
患者,李某,女,58岁,初诊时间:2019年5月7日。主诉:间断性尿频,尿急,尿痛5年,加重7天。现病史:患者5年前因外感寒凉,出现尿频,尿急,尿痛,遂去医院就诊,查尿常规示:白细胞2+,白细胞数562/ul,诊断为尿路感染,并给予了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复查尿常规示:白细胞-,白细胞数12/ul,治疗效果有效。但此后经常复发,尤其在劳累的情况下,复发明显。7天前患者劳累后自觉尿频,尿急,尿痛加重,为求中医药系统诊疗,遂来赵振昌教授门诊就诊。查尿常规示:白细胞2+,白细胞数525/ul,患者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5年余,糖尿病病史15年余。查体:双肾区无叩痛,各输尿管点无压痛,双下肢水肿,舌尖红,舌苔黄且厚,脉象细沉。中医诊断: 劳淋,肾气不足、心火下移、下焦湿热。西医诊断: 复杂性尿路感染,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治法:清心火、清利下焦、佐以固肾;以导赤清利汤为基本方,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用药。方药组成: 生地黄、扁蓄、瞿麦各15g,淡竹叶、川木通、生甘草、密蒙花各10 g,滑石、车前草各20g,鱼腥草、金樱子、土茯苓、大黄、枸杞子、沙苑子各30 g,苦参、桑螵蛸12g,大青山灵芝6 g。共7 剂,每天1 剂,水煎取汁300,分2次服用。
二诊(2019年5月15日):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尿常规示:白细胞1+,白细胞数215/ul,时有会阴潮湿,偶有瘙痒,夜尿1-3次,大便日1次。二诊在上方基础上去掉了苦参,加了生侧柏、椿根皮,各15 g。共7 剂,每天1 剂,水煎取汁300,分2次服用。
三诊(2019 年5月23日),患者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复查尿常规示:白细胞-,白细胞数15/ul,临床治愈,继续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此后未复发。
四、结语
通过对赵振昌教授300个病案和既往资料的整理分析,在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劳淋)中,赵老与传统中医治疗基本相似。在用药治疗上,赵老在对症治疗,内外兼治的基础上,考虑到长期治疗效果。其主张通过补肾壮阳提升用药疗效,同时巩固预后。利用中药祛脏腑火气湿气,保证治疗效果。以此,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斌,王姣姣. 复杂性尿路感染女性中段尿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2021,19(21):1307-1310.
[2]杨小琴,高瞻,邵魁卿,沈建武,丁家森,张泽家,谢佳琪,陈豪特. 女性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5):47-50.
[3]申子龙,赵文景,孟元,孟嫣,张炳厚. 运用张炳厚导赤通淋汤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经验[J]. 北京中医药,2020,39(09):95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