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文化油纸伞的传承与创新

蒋之琳 佟紫怡 阮航 李茜雅 刘安然
  
领域媒体号
2022年21期
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600

项目来源:大连艺术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摘要:油纸伞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产品,时至当代,虽然已经没有规模化生产,但油纸伞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依然得到民众的喜爱,现在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文化,如何保持其良好的传承和不断的创新,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依托非遗传统油纸伞的创新设计进行研究,探讨依托重大节日或活动的创意油纸伞设计思路与实践,为油纸伞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传统工艺;非遗文化;油纸伞;传承与创新

一、油纸伞的发展现状

油纸伞是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经常使用的尼龙钢架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材料,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虽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但没有传统油纸伞那种雅致天成的美感。

很多人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像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事实上,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是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从前的油伞作坊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寻常可见。只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现代工艺的冲击,机械化生产的金属骨架布伞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油纸伞。传统工艺的油纸伞,工艺讲究、繁杂,年轻人不愿从业,使得曾经风靡一时的油纸伞,到了消失的边沿。先前,遍地开花的伞厂(伞铺、作坊)所剩无几。中国现只有安徽泾县、婺源甲路、四川泸州、浙江杭州、湖南,还有就是日本美浓。现已被列入“非遗”保护的有泸州纸伞、杭州绸伞和婺源甲路纸伞。

杭州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加上浙江余杭油纸伞也较为出名,城市的氛围与油纸伞尤为相称,但油纸伞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原因如下:首先,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手工制作的油纸伞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次,传统的手工油纸伞工艺繁杂考究,制作起来比较耗费时力,市场萎缩不景气,做油纸伞的人越来越少,人才断层出现“人死歌绝,人亡艺绝”的非遗痛点;再者,很多老手艺人可以“巧夺天工”,却不懂如何在这个时代讲好传统工艺的故事。

二、油纸伞创意设计

目前,油纸伞制作工艺很成熟,相关资料易获取,且制作油纸伞的材料工具容易获取,成本较低。图案的设计源于生活取自生活,密切关注生活,并对其进行思考、提炼是创新设计的重要方法。把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图案与现代热点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产业的创意化。油纸伞作为非遗艺术与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创新设计。油纸伞不仅服务于文化、旅游等行业,近年来,在很多国内甚至国际重大活动中,作为礼品或装饰,发挥着展示非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前夕,受政府挖掘及扶持,若水堂等油纸伞老字号扩大制作规模,制伞工艺传承百年传统工艺,共七十多道手工工序。伞面坚持采用手绘工艺,除传统的手绘花鸟、人物及山水题材外,业者推陈出新,开发出长柄皱云唐伞及古法造纸镶嵌天然树叶油纸伞,用于奥运会新闻中心装饰布置及礼品馈赠。

参考这一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推陈出新,进行很多相关活动的创意设计。例如,以2022年结束的冬奥会为例,为祝贺冬奥会举办成功并取得了佳绩,可以设计以参加2022年冬奥会的国家国花为主题的创意油纸伞,向世人展示中国传统工艺和大国情怀,还可以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

三、油纸伞传承与营销宣传路径

(1)线上传承与营销

随着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自由化。从直播电商助力脱贫项目就可以看出,新媒体在当今时代的宣传和营销能力是不可忽视的。油纸伞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与营销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比如,利用小红书开展创意油纸伞摄影活动,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流量软件带话题发布和征集创意油纸伞合照,用账号发布和油纸伞合照的笔记,用账号介绍其外观、制作工序及创作灵感等。还可以线上售卖油纸伞周边产品,比如伞面徽章、迷你油纸伞、油纸伞盲盒等。

(2)线下传承与营销

线下开展的营销活动,可以有以下几种。

①开展体验制作油纸伞快闪店。通过了解油纸伞文化并亲手制作一把油纸伞,从而对油纸伞文化加深了解,而通过体验制作,人们就会对油纸伞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兴趣,并进行分享,进而达到宣传的效果。

②举办油纸伞主题展览或竞赛。可以根据每年国内举办的重大活动或节日活动,设定主题,进行展览作品征集或竞赛作品征集,以此来推动广大爱好者积极参与油纸伞的创意设计与制作。

③与汉服爱好者或机构合作,开展相关活动。争取和喜爱汉服的网络达人或汉服文化相关公司合作,在汉服日常化的同时使油纸伞日常化。

四、油纸伞的发展与未来

其实,油纸伞并不是中国唯一面临困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技艺、老北京泥彩塑等许多老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走向消亡。互联网时代有很多可能,一个视频就可以捧红一座城市,那些互联网技术与产品、互联网营销思路和推广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激活”老手艺,“激活”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

在我们看来,在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流实现精准定向投放,将这些传统手艺的工艺、产品介绍、手艺人的工匠精神、传承等信息精准传至目标消费者,并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扩散,实现分享式的传播效果。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创造很多可能。互联网人正试图为中国这些濒临失传的“老”手艺搭建起传承的“新”门路。我们将再现中国非遗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通过年轻人熟悉的方式去了解和感知老手艺,同时也借助不同的互联网形式、互联网平台去实现更多的曝光,吸引大家的视线。为增强品牌体验,用户不仅可以观看,还可以线上自行DIY,设计出自己理想的油纸伞,从而让大家喜爱油纸伞,了解油纸伞。

参考文献:

[1]邱意之,泸州油纸伞品牌创新设计及推广研究[J].中国商论,2019,(17):66-67.

[2]张宗登,张红颖.湘中石鼓镇油纸伞的工艺特征分析[J].装饰,2013,(10):101-102.

[3]张玲,朱建华,油纸伞的价值体系及其嬗变——对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的思考[J].装饰,2017,(12):102-1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