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转型视阈下义乌市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摘要: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先进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选取义乌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路径。首先调研了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义乌市数字化转型典型实践,然后分析了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了应对策略和转型升级的路径,旨在促进数字化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义乌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持续向好地发展。
关键字: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度融合;高质量
1 引言
当前,新一轮的数字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标志着人类已经全面步入数字产业升级时代[1]。数字经济是信息技术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形态,是将信息技术也作为要素引入到生产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等现代信息网络,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进而优化产业的经济结构,从而提升产业的效能[2]- [3] 。
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这座建在小商品市场之上的城市,是展现当代中国创业创新活力的典型窗口。高度繁荣的小商品交易市场推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义乌按照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标准,按照贸工联动和“增量选优、存量提质”的发展思路,助推先进制造业加速转型[4]。为了推动义乌小商品向大制造转变,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义乌先后编制完成《义乌市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经开区“十四五”规划》、《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和《芯片小镇行动计划》,全力构建“4+X”产业发展新格局(4新兴产业: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设备和医疗健康;X:若干传统优势小商品制造产业)。
2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2.1 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状况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2021年,义乌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位列金华市第一,浙江省第16位,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已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以电子商务贸易高地和信息光电产业高地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6]。2021年义乌市数字经济产值450亿元,产值增速66.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速107.2%,居全省前列。义乌市培育的数字经济制造业规模以上的企业20余家,其中产值达到亿元的企业就10余家。这些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1163.7亿元,增长66.7%,销售产值1169.5亿元,增长70.3%。从历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数字经济产值以及增速稳步上升三方面指标看,目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5]。
2.2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实践
过去的五年,义乌市新增省重大产业项目26个,累计亿元重大项目270个落地根植于义乌,值得一提的是,义乌市“无中生有”地集聚了汽车制造和信息光电两大千亿现代制造业群。自华灿光电项目成功落地义乌后,又相继迎来瑞丰光电、木林森等企业,形成了LED全产业链;引进爱旭太阳能项目后,又落地了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项目,使得光伏产业日渐壮大。
2.2.1筑巢引“凤” 新兴产业占据主力
近年来,义乌围绕高水平建设世界光明之都的要求,按照“搭平台、育企业、推创新”的发展方向,大量投资、积极运作,抢占先机,无中生有打造了以半导体照明、新能源光伏为主的全省最大信息光电产业集群,成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为义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在光电产业方面,义乌新建光源科技小镇,吸引并引进省级重大项目:木林森照明、华灿光电、瑞丰光电入驻科技小镇。小镇也在华灿光电、瑞丰光电、木林森“三驾马车”的驱动下,总投资超400亿元,打通了LED芯片设计、封装、外延、LED灯具的全产业链条。在智能光伏产业方面,义乌先后引进爱旭太阳能、天合光能、晶澳、晶科等10个省级重大项目,总投资超440亿元,全部达产后产能超100GW,产值超1000亿元。
2.2.2“数字+智能”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义乌正式下发了2022年度第一批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确定建恒智能云砼互联数字化车间、恒威拉链数字化条装车间项目、义乌浩盛新材料公司数字车间3个项目列入“数字化车间”试点项目;真爱苏溪智能工厂项目列入“智能化工厂”试点项目计划。
据介绍,建恒智能云砼互联数字化车间计划总投资800万元,升级打造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后预计可以增加整体效益10%,降低人力成本5%。恒威拉链数字化条装车间项目计划总投资1813万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0万条条装拉链,同时降低人力成本70%,节能20%。义乌浩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项目总投资约625万元,建成可降低人力成本,减少机械投入和碳排放。真爱苏溪智能工厂项目计划投资约8.39亿元,建成后不仅产能从现有的年产2.4万吨上升到年产6万吨,且预计可提升生产效率44%以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7%以上。
2.2.3“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助推传统产业智能升级
近年来,义乌围绕饰品、服装等十大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在线智能诊断。加强与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合作,组建专家顾问团为企业开展数改指导服务。实施“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智能制造,2021年全年立项数字化智能车间重点项目23个,谋划建设针织服装行业产业大脑。世界500强SAP公司落地义乌建设创新赋能中心,“智纺网”、“针织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不断助力义乌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
位于苏溪镇工业园区的浙江智嘉服饰有限公司服装“未来工厂”,生产设备与软件之间、ERP与MES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企业内部的数据化管理,并在智能传送模块中融入分拣、混流、汇流等先进技术,做到从挂片到成衣的不落地生产。同时基于产销存等数据,实现数据图形化展示与分析。
3、义乌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当前,义乌市的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还是较为缓慢,从全市制造业结构整体上统计分析得出,全市制造业仍然以传统的小商品为主要构成部分,而含有较高新技术的制造业产品占据全市总体制造业产品的比例较小。一直以来,义乌市的制造业主要依赖于附加值较低的手工小商品产业,高附加值制造业产品占据整个产业的比例增幅基本持平。传统制造业基本主要依靠大量的外来劳动力,代加工制作很多小商品而占据国内外市场。由于低成本的劳动力且销售量大,收益还是比较客观,由此导致义乌传统制造业安于现状,不愿转型升级,更无主动创新的观念,从而导致其制造业结构升级缓慢,例如传统服装业[7]。同时,这些制造业通常是以简单粗放型的模式发展:大量资金投入,着眼短期效益,靠“走量”获取更大利益而忽视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高,效率低的缺陷,例如:销售量很大的针织袜业。特别是义乌制造业的原材料大量靠从外地购买,使得制造业受原材料影响因素较为明显,例如原材料成本涨价,从而制约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综上所述,种种原因使得义乌的制造业发展比较困难[8]。
4 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数字赋能推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义乌市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新旧动能衔接不上;二是数字化技术支撑产业转型不足。
4.1新旧动能衔接不上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前提条件是新旧动能能否有序衔接 [9]。近年来,义乌制造业整体上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疫情导致外贸市场需求量下降,而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之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多重原因,必然使得制造业未来陷入困境。全市传统制造业产值增速缓慢(从2015年的17.18% 降至2020年的3.41%),利润大幅度下降(从2015年的60亿余元降至2020年的10亿余元)。由此得出,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新的技术产业发展还非常有限,还无法对传统制造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虽新兴产业实现了从“0”到“1”再到“链”的聚集已初具一定的规模,但是发展是一过程,需要时间,当前集聚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尚未形成集群辐射效应。新旧动能接续不畅是当前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首要问题。
4.2 数字化技术支撑产业转型不足
大数据(Big Data,BD)、云计算、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但从调研数据来看,目前数字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程度不高,近40%的企业没有数字化技术的基础设施,所以从未应用任何数字技术。在已建设数字经济的受访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还仅仅是简单应用BD、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且应用频率都很低,而对5G、AI、区块链等数字关键技术不甚了解。当前,数字技术更多应用在日常运营方面,比如企业云、数字化会议、财务管理系统等,使其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企业更多,更核心的生产、经营环节发挥作用[10]。由以上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存在着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基础设施缺乏、核心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支撑不足。
5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实现从“量变”到 “质变”。要加快“补新强旧”促进新旧动能有序衔接,强化数字化技术支撑能力,努力打造形成“创新引领、新旧互补、集群发展、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结构,加快义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由义乌“制造”到义乌“智造”的蜕变。
(一)搭建新兴产业链条,加速产业群聚集
要抓住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抓紧培育新兴产业,紧锣密鼓地加快全市传统特色产业数字化和集聚化进程,不断提升义乌市工业企业竞争实力和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而完善产业链条是加速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条件,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义乌市应着眼培育国家“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信息光电技术研发与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同时充分发挥新兴企业和重大项目对产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构建聚集型产业;通过“招大引强”搭建新兴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集群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培育发展成义乌“本土”的新产业集群,带动中微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
义乌是建立在小商品之都的城市,产业结构以传统小商品为主流,例如:纺织、服装业、饰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均是低附加值。义乌传统手工产业已经完全不适应制造业国际化水平。当前经济市场国际化形势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谋求降本、提质、增效,从而实现制造业高水准可持续发展,即数字赋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将低附加值由低向高升级,将能耗、污染由高向低减少,即实现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资金支持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帮扶。因此,义乌市政府应扎实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字化制造增强企业精细化生产与管理,做到生产现场、设备运维、质量监控和仓储物流全过程数字化,进而加快实现“两升级、一重塑”: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由“小商品”向“大品牌”升级;重塑义乌传统制造业新优势。
6 结语
义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处于转型初级阶段。若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和质量,就必须多措并举,加速产业集群化,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高端升级,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再者补强创新动力,增强主动创新意识,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资源。因此,政府要通过内培外引,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育高尖端数字人才,从而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碚.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7(6):41-46。
[2] 尹亨斌,Muhammad Mohsin,张路遥.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战略研究—以浙江省企业为例[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5):12-14。
[3] 樊慧玲.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制造业质量升级的模式与路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36(2):12-15。
基金项目:义乌市社科,课题编号:JY22081,课题名称:数字赋能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对策研究。
金华市社科,课题编号:YB2022120,课题名称:数字化转型视阈下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周润 (1982-),男,汉族,浙江义乌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无线网络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