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聊城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成效研究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引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聊城市以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为契机,聚焦“耕、种、防、收”关键环节,大胆实践,扎实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了一条引领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聊城路径”。
1.发展现状
近年来,聊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探索实施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总结省级试点项目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整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实现试点项目11个县(市区)全覆盖。围绕小农户急需的农资供应、生产技术、农机作业、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和全程社会化服务。2020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以来,共实施社会化服务面积7900万亩次,服务小农户130余万户,基本达到全覆盖。
2.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2.1 探索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措施
2.1.1 探索政策支持有效措施
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财政、税收、用地等方面探索社会化服务支持政策,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服务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2.1.2 探索培育主体有效方式
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重点,着力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引导服务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场、示范组织1321家,653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12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2.1.3 探索金融支持有效途径
以政银担合作机制为依托,聚焦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开展“鲁担惠农贷”“农业生产托管贷”,创新推出“强村贷”产品,累计提供贷款47亿元。创新重点产业集群批量授信模式,为4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中的经营主体批量授信8.5亿元。
2.1.4 探索人才支撑有效方法
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对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培训,力在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队伍,提升服务组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累计培育各类服务人才3万余人。
2.2 探索推动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机制
2.2.1 创新整市推进工作机制
制定《聊城市关于整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工作方案》,在全省创新开展整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实现了11个县(市区)全覆盖。
2.2.2 探索建立联动保障机制
把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做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纳入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十百千示范创建行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2.2.3 探索构建服务网络体系
积极整合服务资源,构建县、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集信息查询、供需对接、技术指导、抵押贷款等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通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3 探索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
2.3.1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服务组织+小农户”模式。阳谷县郭屯镇发挥村党支部政治、组织优势,推动53个自然村全部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农户入股的3.7万亩土地委托给专业农机合作社实施作业,通过生产托管,小麦平均每亩增产150斤左右。
2.3.2 “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模式。中化集团高唐中心打造MAP中心服务模式,与尹集镇50个村集体签订服务协议,开展“整村托管、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全程跟踪”的“科技+套餐”农业产业链服务,小麦每亩增产约200斤,增加收益200多元。
2.3.3 “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 模式。高唐县印象三十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各村农机资源,与12个村集体签订托管服务合同,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
2.4 探索行业指导和监管方式
2.4.1 制定服务流程
制定《聊城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工作流程》,绘制《农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工作流程图》,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开展分为准备、实施、验收总结三个阶段,明确了市、县、乡、村在社会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职责,规范了项目实施程序,细化了服务流程。
2.4.2 创新监管方式
制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合同书》《小农户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明细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补贴申报书》,围绕服务过程、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合同,加强行业监管。启动服务价格监测提醒机制,对服务价格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同类服务主体服务价格的,及时提醒指导服务主体参照市场价格提供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发“智慧托管通”微信小程序,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案例、投诉建议等模块,实时推送服务政策,畅通服务信息及诉求渠道,实现可视化、实时化监管。
3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的成效
3.1 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
通过发展从耕种到收获一系列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
3.2 保障了粮食安全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有效降低了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2022年,聊城市结合小麦促弱转壮重点任务开展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小麦亩均成本降低60元,增产21.45公斤,总产增加18.29万吨。
3.3 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通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应用种肥同播新兴技术、合理配比使用化肥、农药,进行机械化生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聊城市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大幅提高,达到90%以上,化肥农药用量每亩减少10%~20%,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65吨,实现了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升级。
3.4 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直接实施或提供居间服务的方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可将更多的积累资金用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改善村容村貌、丰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