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传承沂蒙红色基因数字化创新研究

马小涵 李壮
  
领域媒体号
2022年28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250100

(作者简介:马小涵,女,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李壮,男,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传承沂蒙红色基因数字化创新研究”2021XJCX065)。

摘要:沂蒙精神在战火中创建并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是其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本文主要围绕沂蒙革命老区对沂蒙精神进行数创新表现,结合当地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宣扬红色文化精神,通过创新技术改变人民对于红色文化精神需要的接收方式,主要强调新时代学习沂蒙精神的重要性,宣传爱国教育思想并通过数字化表现为红色旅游景区提供较高的科学技术支持,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使沂蒙精神等优秀民族精神文化生生不息。

关键词:沂蒙精神;红色基因;数字化创新;传承与挖掘

—、沂蒙精神文化资源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根植于沂蒙优秀传统文化,诞生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物,连同沂蒙人民在战斗和建设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共同构成了沂蒙精神的丰厚文化资源。近年来,临沂市高度重视沂蒙红色旅游的发展,研究制定了《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明确了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坚持沂蒙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承,走具有沂蒙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临沂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既具有红色文化的典型性,又有鲜明的沂蒙地域特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容,其主题主要包括四类:

第一,英雄人物。如革命英雄、红嫂、劳动人民形象等,包括战斗在沂蒙地区的革命领导人、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六姐妹、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等。

第二,革命事迹。如著名战斗战役、拥军支前、劳动建设等,包括孟良蚩战役、大青山突围、渊子崖保卫战、女子火线桥、陈毅担架队、百万民工支前、当代愚公厉家赛、艰苦创业九间棚等。

第三,经典作品。如知名文艺作品,包括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革命战争时期沂蒙解放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沂蒙题材的美术作品,电影《红日》,戏剧《红云岗》,芭蕾舞剧《沂蒙颂》,大型电视剧《沂蒙》等。

第四,乡土文化。包括沂蒙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优秀传统文化,如民间乐舞、民间曲艺、民间手工艺等体现沂蒙淳朴风土的题材。

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沂蒙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风土人情,体现了民族性→革命性→开拓性这一思想特征发展路线,是沂蒙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构成了沂蒙红色旅游产业的根基。新时代的到来为沂蒙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沂蒙精神的传播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传播形式与渠道的更新迭代,受众的自我意识更加突出,价值的多元选择更加鲜明等。因此,激发老区振兴发展内生动力,发掘具有时代精神的代表性文化资源,充分考虑受众的特点,遵守艺术传播的规律,积极塑造新的典型,给原来的模型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和精神,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传统和具有亲和力特色的民俗风情,全面提升区域内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外部氛围,营造健康好客的沂蒙红色旅游环境。

二、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塑造

沂蒙精神文化资源包含着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人民的革命情怀,以沂蒙精神为核心,整合多方力量,利用地域优势,将其更有效地融入红色旅游产业,推动沂蒙精神的传播和地方经济发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策略:

第一,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塑造沂蒙红色品牌。沂蒙革命历史是一座红色文化的宝藏,尚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人物和事迹有待挖掘整理;同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奋斗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人物,创造了新的历史,这些都是沂蒙精神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运用多种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在普及推广的基础上,鼓励精品的产出,确立整体形象,形成品牌核心优势,才能使红色旅游的内容更加丰富,常看常新。红色旅游品牌作为沂蒙地区发展的公共产品,其品牌的塑造应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整合优化,加大宣传力度,使区域内各景点、旅游企业等主体深化合作,针对景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使用简练的文字,把该地的资源优势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利用广告进行传播,打动旅游者,加深旅游者的记忆,刻画出生动而富有魅力的旅游地形象。此外,沂蒙精神文化资源也包括沂蒙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将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各类资源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产业的联系,实现功能互补,力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特征的代表作品,促进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沂蒙红色旅游产业品牌的形成。

第二,丰富现有旅游形式,创新沂蒙红色品牌。建设红色旅游品牌,最重要的就是有创新意识,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力,才能推出市场欢迎的红色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提升沂蒙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传承是文化赖以生存的方式,创新则为其注入不竭活力,以创新意识开发运用沂蒙精神文化资源,推出受到市场欢迎的产品和项目是提升沂蒙红色旅游品牌的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沂蒙旅游持续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不同区域旅游合作,重点打造经典景区和精品路线,加强旅游品牌创设,着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建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

三、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旅游传播媒介创新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的互融互通成为全新的传播形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因此,推动以沂蒙精神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传播,形成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的旅游传播媒介体系,提升游客体验感和符号记忆,是进一步促进沂蒙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推进多元化传播方式。纸质媒介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长期以来顺应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权威性与可信度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目前仍是占据重要地位,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依然是沂蒙精神文化资源传播的重要阵地。影视媒介将传统媒介中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文本具象化,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面广泛的电视传播网,如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迄今共计拍摄了400多部红色影视剧,成为利用影视媒介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多种媒介的综合传播形成宣传合力,才能使沂蒙精神文化资源流动起来,突破主题、文字、图片、声音的单一传播,搭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的传播阵型。

第二,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发展的趋势,沂蒙红色旅游需要及时调整策略,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增加传播的互动性,获得及时反馈,给游客提供更全面的体验。同时,互联网新媒体具有高效、快速、操作便捷、易检索存储的特征,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改善红色旅游体验。应依托沂蒙精神文化资源,构建沂蒙红色文化数据库和沂蒙红色旅游全媒体资源平台,建立专门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网站和沂蒙红色研究专栏,打造沂蒙红色旅游网络栏目,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VR、Al、5G、3D虚拟等网上旅游,打造线上线下双重旅游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投入,促进沂蒙红色旅游业多元化变革和公共服务渠道的有效利用,也符合当前的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求。

第三,建立线上参观平台。如何讲好沂蒙故事,增强文化内涵,创新发展形式成为沂蒙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旅游中的博物馆和革命遗址纪念馆是游客的主要目的地,随着体验沉浸式旅游的发展,应对沂蒙地区众多红色历史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通过全息技术将图片、文字、视频等展品进行展示,建立网络博物馆线上参观平台。此外,还可建立红色VR体验馆,使用VR技术对红色景点影像还原,搭建出故事所在年代的建筑原貌,模拟历史场景,将现场进行虚拟再现,并配置多种传感设备,让游客们在视、听、触摸等方面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拓展了文物和藏品的相关文化背景展示,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旅游方案,合理安排游览顺序和景点;提升了体验感和新鲜感,激发游客们对沂蒙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的热爱之情,将沂蒙红色文化以一种信息群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它记录了中国近百年的革命历史和建设历史,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支柱,也是政治和教育的理论工具。沂蒙精神孕育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诞生于贫瘠朴素的壮丽山川之中,在战争的炮火中得到洗礼和升华。沂蒙精神是沂蒙红色旅游的核心,积极发掘以沂蒙精神为思想内涵的相关文化资源,运用多种媒介渠道,整合融入旅游产业,有利于促进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是传播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渠道,对于推进沂蒙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保护利用革命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