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型、技术型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随着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新理念的提出,企业导师制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方式,通过聘请企业职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导师,从岗位实践的角度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指导,或者邀请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保证教师理论和实践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进行探索,找出企业导师制的实践策略,完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企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量的逐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积极的采用企业导师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企业导师制最早是由美国的研究学者提出的,最早是用于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随着企业导师制的普及应用,我国教育领域也应用企业导师制培养教师,主要是通过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职工,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专业知识的指导,或者组织高职院校的教师到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综合教学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对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策略。
一、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利用企业导师制,将企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手段等内容融入到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中,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实践技能和教学质量,加之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本身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保证了学生在了解并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相关知识的指导,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利用企业导师制进行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时,需要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邀请企业的技术人才或专业职员对教师指导,或者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积极的进行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在企业在为学校提供企业导师时,也是将企业的职业要求、岗位职业等知识进行分享,企业也可以与学校合作,积极的引导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实践,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三)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需要高质量、高技能的师资队伍,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技能、岗位技能知识量不足,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企业导师制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了专业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欠缺,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而且企业导师还可以有效的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素材,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对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
二、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企业导师制的重视不足
高职院校对企业导师制的重视不足,影响着企业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效果,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对企业导师制的认知不足,认为专业教师不需要学习更专业的实践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目前的专业水平已足够进行教学,并不重视企业导师制的实施,忽视与企业的合作,忽视企业导师制的应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人数逐年增长,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企业导师制的应用,导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影响着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效果,影响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效果。
(二)企业导师制工作、教学职责不明确
企业导师制工作、教学职责不明确也影响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效果。专业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了解自身的教学职责,但因高职院校因对企业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足、认知不足等原因,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充分,对专业教师在企业的职责规定不明确,只是邀请专业教师学习企业的专业实践技能,并未对企业导师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进行要求,导致很多专业教师对自身在企业的职责认知存在不足,只是企业学习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缺乏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忽视在日常学习中与企业导师的交流,而且企业导师作为企业的专业人才,还需要负责企业的相关职能工作,也影响着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效果。
(三)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不足
企业导师制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积极的学习企业导师实践操作技能,需要两者积极沟通、相互配合,专业教师可以将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与企业导师进行交流,促进企业导师对专业教师的了解,企业导师才可以针对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对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好的制定出符合专业教师实际情况的指导方式和策略,但因高职院校对企业导师制的认知不足、职责分配的不明确,不重视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平台的建立,导致高职院校的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的沟通不足,教师只是简单的跟随企业导师学习专业技能,忽视参与到企业的工作实践中,影响对专业教师的掌握情况,也影响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效果。
(四)企业导师制的评价机制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导师评价机制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导师制的评价机制不合理也影响着专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但因对企业导师制的重视、认知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建立企业导师制的考核评价机制,只是组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学习企业相关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并未建立专业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专业教师对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情况,也并未对企业导师对专业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监督,只是聘请企业导师指导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并未对企业导师的教学进行监督评价,也忽视将评价机制和企业导师的绩效进行联系,导致很多企业导师只是敷衍指导,缺乏指导的积极性,影响着企业导师指导的积极性,也影响专业教师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影响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效果。
三、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对企业导师制的重视,建立企业导师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要提升对企业导师制的重视,积极的建立企业导师制教育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企业导师制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并积极的与企业进行交流,选择专业实践技能高、职业素质高、工作积极性高的企业导师,将企业职业技能、道德品质要求等相关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指导,保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其次专业实践技能最好是一名企业导师指导1名或2名专业教师,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增多,高职院校也要积极的增加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人数,或者邀请企业导师到高职院校内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更多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使专业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升专业教学效率;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建立企业导师制教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规划合理的教学进度,制定明确的考核、奖励等相关制度[2],提升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效果。
(二)明确企业导师制专业教师的工作职责
高职院校要制定明确的企业导师制专业教师的工作职责,保证导师学习目标的明确性。首先明确企业导师制专业教师的职责在校内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的知识和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了解实践技能后专业教师也需要负责实践操作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自身实践技能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到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其次明确企业导师制专业教师在企业的工作职责,除了跟随企业导师学习实践操作技能、职业道德要求、职业素养等内容,还要要求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要求企业建立对专业教师的绩效,了解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保证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道德要求等方面的指导,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最后高职院校要要求专业教师在明确自身职责后,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及时与企业导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自身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改善建议[3],提升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效果。
(三)加强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
高校要积极的建立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沟通的渠道,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首先企业导师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还属于企业的员工,工作较为繁重,空闲时间较少,高职院校要积极的建立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沟通的平台,比如利用微信、qq、教学平台等方式进行沟通练习,可以尊重企业教师的意见,保证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每天的交流分享活动,及时分享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如何进行指导方式的改进;其次高职院校要对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的交流提出意见,要求企业导师分享从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学习中反映出能力差距,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实践技能的改进方向,专业教师分享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导师了解专业教师的掌握情况,找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提升专业教师的学习质量;最后高职院校可以积极的与企业合作,将专业教师在企业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享,帮助高职院校更好的了解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4],提升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效果。
(四)完善企业导师制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企业导师制评价机制的完善对提升企业导师教学积极性、提升专业教师自我提升主动性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高职院校要完善对专业教师的评价机制,除了原本的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要将专业教师在企业的工作情况、专业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企业或企业导师对专业教师进行评分,提升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导师制、提升自身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交流合作,将企业导师对专业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专业教师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企业导师的绩效进行联系,提升企业导师指导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要求企业积极监督企业导师对专业教师的指导教育情况,及时发现企业导师在指导时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企业导师进行指导方式的改进,提升企业导师的指导质量,提升企业导师指导的积极性和专业教师学习的主动性[5],提升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效果。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介绍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分析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对企业导师制的重视,建立企业导师教学体系;明确企业导师制专业教师的工作职责;加强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完善企业导师制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出发,提出企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香春.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9):111-113.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9.051.
[2]周笑.校企协同视域下五年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2022,21(05):44-49.DOI:10.19552/j.cnki.issn1672-0601.2022.05.007.
[3]王天成,李晓琳,李维维,李婕.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6):9-12.DOI:10.16145/j.cnki.cn23-1531/z.2020.06.003.
[4]伊逊智,姜有奇,高赋,张琼,王建国,谢宝成.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114-115.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9.2792.
[5]朱爱文,赵旭庭,周春宝,王利刚.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育“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9(02):84-87.DOI:10.16003/j.cnki.issn1672-5190.2018.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