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摘要:近些年,伴随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众多产业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然而,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这一方面,却存在很多阻碍,比如水土流失这一问题日渐凸显。如若水土异常流失,则会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不利于实现科学规划农田的目的,而且也难以落实绿色环保事业持续发展要求。鉴于此,若想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就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这是当今时代发展农业经济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是贯彻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围绕“水土保持”及“农业经济”,分析水土保持在发展农业经济时的重要作用,在理清二者内在关系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保持水土以及发展农业经济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关系;策略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由于个别人士欠缺环境保护意识,在发展经济之际,导致现代环境逐步恶化。其中,水土流失便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为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很有必要意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相关人士了解水土保持以及农业经济持续发展间的关系,找到水土流失的“病根”,才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为当代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而助力。
一、水土保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人类生存及发展时,水土资源尤为关键,具有其他资源难以取代的优势。在发展农业经济之际,要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放在关键位置,借此实现“绿水青山常在”的目标。结合具体实践显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促进当代农村水利事业长远发展,持续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规模化运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群体收入,为促进农业经济长足发展做好根本保障。
1.水土保持可稳定粮食生产
若想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建设新农村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之际,要注重解放生产力,进而促使粮食稳定增收,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在个别地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如果遇到了干旱情况,很容易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仅通过建设水库,难以解决缺水量。这种情况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便可在蓄水抗旱这一方面展现重要价值与作用。结合工程措施以及植物措施,做好层层拦蓄任务,可以强化降雨入渗,增多有效灌溉水源,为粮食生产提供有效保障,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水土保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若想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要前提就是可持续利用资源以及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实现防治环境污染的目的,优化及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应用及保护自然资源,将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3.水土保持可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全面进行水土保持,能够促进当地经济长期发展,培育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应用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原理开发及应用相关资源。另一方面,使用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及物质循环转化相关理念,开发第三产业,促进工业及农业的发展,进而提升经济增长持续性及合理性,增强经济增长品质。
二、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一)统一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经常会受到土地资源以及土地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针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已成为发展农业经济时的必要措施。如若土地开发及利用不妥当,则会加剧水土流失现象,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众多负面影响。所以,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需要相关人员增强自身环保意识,使用科学思维,充分考量各种环境因素,保障水土资源以及农业经济统一发展。
(二)对立矛盾的关系
水土保持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出发点及落脚点,农业工业发展的目的是强化经济建设,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处于对立状态。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关键自然因素,在于“水”及“风”。从表层上来看,水土流失是自然灾害,但若从根源处展开分析,即可发现洪水、狂风的显著因素多来自于人类因发展经济时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如若人类在展开经济活动之际,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则可进一步减轻狂风以及洪水等自然因素带来的破坏性危害。
三、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近些年,各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险峻。显性及隐性水土异常流失,严重影响各地农业经济和的发展水平。其中,显性水土流失,主要就是人类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水土流失现象,而隐性水土流失,主要是因过度施肥或者是频繁种植,影响了土壤肥力,导致土壤肥力异常下降,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无论是哪一类水土流失情况,都会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相比之下,隐性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更大一些。现阶段,大多农村地区耕地经常出现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板结以及农作物减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频繁种植以及化肥应用不恰当所引起的。
(二)预防管理工作不到位
众所周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属于直接参与者和践行者。农民群体种植技能以及农业环保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土保持工作效率及质量。然而,目前大多农民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参与热情偏低,并未在日常种植以及生产农业时,做好预防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水土保持工作治理过程中,预防工作尤为关键。只有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才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效率。然而,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由于预防力度偏小。经常出现“边治理便破坏”的问题,个别人士格外关注后天破坏区域治理问题,但却忽略了针对未发生水土流失情况的区域进行预防与保护,致使未存在水土流失情况的区域,经常因人为破坏问题,逐步产生众多水土流失的隐患,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水土保持工作策略欠缺科学性,未将预防工作作为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不利于融合预防及治理策略,进而导致水土保持工作效率极低。
(三)治理速度过于缓慢
由于各个地区土地流失面积相对广泛,这便加重了治理工作的负担及难度,导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效率极低。水土保持工作效率有待改善,不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难以挽回的阻碍性影响。
(四)监督管理工作不足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通常会跨过多市、多县域,因各省市水土资源治理工作方法具有差异性,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这一方面,未形成统一标准,无法高效保护水土。同时,由于未针对水土保持工作未进行全面性规划,个别地区格外重视眼前利益问题,并未合理配置资源以及进行整体布置计划,导致水土保持工作极其片面化。其次,在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时,并未展开评估总结,导致水土保持工作实际效果不理想,加上欠缺有效的监管。一些地区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并未采用严格措施,针对实际工作欠缺有效监管,极有可能出现盲目占用耕地或者治理规划不科学等问题,进而增加了水土流失概率。
四、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重视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土壤改良技术
首先,水土流失多因人们水土保持意识不足,从而缺少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加上外部监管不力所引起的。为此,在展开水土保持工作之际,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视力度,只有从根源上重视水土流失问题,才能令人们在水土保持工作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其次,高度重视隐性水土流失问题,重视改良土壤技术。这就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在强化显性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之际,全面针对土地隐性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研究。基层农科站研究现代种植方式,并加强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力度,以保障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经济稳定发展。具体来讲,可以把牧业形成的各种粪污,通过无害处理方式,用于农业种植以及渔业养殖过程中,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将其转化成水产饲料,提高当地农业产值,这是促进当代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条有利路径[1]。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农村土地质量逐步改善,塑造出绿色农业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全新的绿色产品品牌,进而加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带动农业经济的成熟发展。
最后,强化科技工作力度。落实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针对水土保持科技及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研发,寻觅更多高效的水土保持技术,进而加速各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控制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异常恶化,以保障各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迅速发展,取得有效的治理成效。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创建水土保持科研部门,并在资金以及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水土保持技术和设备,致力于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预防管理工作
首先,要重视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能够切实加强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令农民群体在内心深处意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结合有关部门,进行积极宣传教育工作。由当地的林业部门、牧业部门、环保部门以及渔业部门,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当地农民群体普及相关常识,防止农民群体无法正确理解合理利用土地的积极影响,以及土地流失带来的破坏性结果。
其次,可以实施服务农民知识化工程,创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基地,并且引进全新的品种,推广现代化技术,定期组织农民群体知识培训活动,保障农民群体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有效解决农村人以及自然不和谐发展的问题。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将水土流失的有关警示教育,列入至农村农民道德教育的关键范畴内,以保障所有农民群体,都能养成水土流失忧患意识,进而激活农民群众自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斗志,达到全民珍惜水源、爱护大地资源的效果。
最后,要强化预防工作。在建设新农村以及发展农业经济之际,要重视针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监督及执法,以“绿化”及“美化”为核心目标,保护好水土资源。在水保相关部门审批水保方案之际,要认真肩负职责,及时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及做法,避免人为水土流失问题破坏农村地区稳定的发展格局,真正强化农村建设成果。同时,各部门要主动跟进水土保持工作进程,做好有效的预防及监督,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服务支持,以保障农村建设时的每一项工作均与水土保持要求相互契合,避免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真正将农村建设成生态协调、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水土资源雄厚的“示范村”,吸引更多人来到当地投资,带动当地农业及经济的繁荣发展[2]。
(三)做好整体管理规划,积极提高治理效率
首先,政府及水保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参加水土保持工作整体管理规划设计过程中,展现不同行业的管理职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肩负起行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参加新农村建设规划进程,这一过程需要站在全局角度,重视保护水资源,控制面源污染,开发相关产业,改善人民环境以及防洪减灾。通过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林业、田业、交通、房屋建造、水源保护、山地资源应用等计划。结合“小流域”,以此为单元,进行有效的治理。凡是涉农项目,都要进行严格审批,只有经过层层审批,并保障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才能落实相关项目,进而展现综合协调作用。
其次,在资金这一方面也需要做好规划工作。重视增加关于水土保持的投资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时,需要应用充足资金。只有资金足够充足,才能保障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时毫无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地落实这项工作,在工作方面有所作为[3]。所以,需要投入充足资金,设置专项资金,以保障水土治理步伐有所加速,真正改善各地区农业生产情况,促进当地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此外,要善于培育一批优势产业,进一步调节农村产业结构,将建设新农村视为工作重点内容,将项目实施以及培育优势产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相互结合。通过使用“房前屋后”空地以及庭院空地,设置小茶园、小菜园、小果园以及小鱼塘,发展庭院水保经济。与此同时,还要按照“村成带”“组成片”等发展思路,开辟新型农村产业发展之路,令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金山银山带来的实惠,既能欣赏绿水青山之美景,又能增加人均收入。
最后,要注重加速信息化技术建设。水土保持工作能否取得理想化效果,直接影响后期农业经济能否长期发展。为了真正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应针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及调整。引进信息化技术,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带来根本保障,助力相关部门得到真实且可靠的宏观数据,进而为有序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方案,支持相关工作顺利落实。另外,在信息技术支持之下,也可以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使用信息技术,针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动态化追踪,为农产品质量带来有益保障。通过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即可进一步增加农民农业经济收入,并且促使农民主动由传统经营模式,变为自主经营生产模式。
(四)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水土保持建设
首先,要注重协调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工作方案。不同省市在针对不同区域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治理工作之际,要注重共享相关信息。具体来讲,要共享治理措施、治理方案以及治理效果[4]。不同地区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措施,并适当调整治理方案。比如,在黄河治理之际,治理黄河上游时,要格外重视关于荒漠化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限制放牧或者是种树种草等方式,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在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之际,要注重以涵养水土为主要方法,可以配合绿化河堤和建设水库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在治理黄河下游水土流失问题时,要关注“地上河”问题,通过修建河坝或者是清淤等手段,完成治理任务。
其次,要重视结合治理及防范等有关策略,在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方案之际,有关部门要创建隐性水土流失数据库以及显性水土流失数据库,及时收集、汇总相关数据,并全面分析及对比结合水土流失具体情况。针对各区域展开评级,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区域,要以预防措施为主,以便能提高水土保持质量。针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要以治理为主,强化水土保持工作效果。在展开水土保持工作后,要及时分析具体的工作成效,一旦出现问题,则要采用针对性措施改善问题。
最后,要全面走进基层,保障治理工作实施效果。这就需要有关人员定期了解基层情况,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各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认真听取来自群众的反馈以及相关建议。采用有效措施,维护农民群体利益,提升农民参加水土保持工作的热情[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发展农业经济之际,水土保持工作尤为关键。随着全球环境越来越严峻,加上各地区人口的日渐增多,积极落实高效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能够解决粮食问题,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地球和谐相处。为此,要重视分析水土保持现状,意识到水土保持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时发挥着重大作用,提高农民群体环保意识,通过多方主体共同努力,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加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积蓄能量。
参考文献:
[1]岳芳荣.水土保持角度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26):83-84.
[2]李爱红.探析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甘肃农业,2021(09):68-69.
[3]郑博福,谢泽阳,陶林,黄琼瑶,艾彪,朱元皓,朱锦奇.赣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的时空演变[J].生态学报,2021,41(16):6466-6475.
[4]崔宁波,巴雪真.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安全压力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05):308-315.
业,2021,15(09):214-215.
[5]方曌,李仕蓉.喀斯特地区2种C_4植物光合特性与庭院养殖经济、水土保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06):232-235.